◎段建武
关于文化与旅游的随想
——陕西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概述及开发
◎段建武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也就产生了文化。文化贯穿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至今,无人能为“文化”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因为“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历史发展背景,它们在不断地吸收外界文化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仍保留着本地区或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文化”又是一个综合概念,它不仅仅局限在某个专业方面,“文化”是用来应对整个人生过程的,文化结构成份是否完整,关系到一个人心理健康,其重要性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质量,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人文质量。
旅游,从狭义上说就是外出游玩。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尽情地欣赏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及各地不同的人文景观,从而达到抒情逸志、陶冶情操、开阔胸怀、增长见识的目的。从广义来说,旅乃出行之意,游则包含交流、交往之意。旅游包括外出游玩、外出考察、访问等等,其目的是一种交流,是人与自然的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是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文化和经济的交流、是异地之间信息的交流,对本地区文化经济建设有着尤为突出的作用。
通过对文化与旅游的认识,可以使我们体会到文化与旅游之间的联系。即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最根本的是要依靠旅游这一媒介来实现,而旅游这种交流活动又要依赖文化加强其内涵及意义。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对地方文化经济建设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首先,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文化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的。一方面,它不断地受到其它地区和民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各地区和民族的文化在不断地吸收、交流和传播中发展。另一方面,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和带动着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人文科学的发展。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旅游”这个概念的涵义也在不断地扩大和拓宽,其针对性和目的性也在不断地加深和变化。
纵观历史了来看,孔子的周游列国,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为各诸侯国国君服务,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虽在当时未被各诸侯国所采纳,然而他所传播的思想和学说却影响了中国二千余年的历史。汉武帝派张骞通使西域,其主观上为了联络其他民族来抵御另一民族的侵扰,在当时虽未达到其真正的目的,但从客观上来讲,它却开辟了一条连接东西方贸易的通道,架起了一座传播东西方文明的桥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此后西汉王朝空前强盛,成为与古罗马帝国并列的世界强国。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疆域辽阔,仍然开展着与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从唐太宗时的玄奘和尚西行到唐玄宗时的鉴真和尚东渡,在不断地进行着文化的吸收、交流和传播,各国的使节、学者、商人、僧侣不远万里云集长安,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同时与本地区各民族之间加强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这些举措,一方面增强了国力,加大了在世界各国的影响,使之成为世界性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另一方面它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各民族的大融合。元世祖忽必烈时期,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除了向中国带来西方文化以外,还通过他的游记,向西方国家系统地介绍中国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明成祖时期继续保持着对外界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除了在沿海开辟通商口岸外,另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与沿途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文化和贸易交流,同时也证实了当时中国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位居世界前列。由于这种不断的交流,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到了明朝后期,在中国基本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时期中国一直处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最前列。到了清朝统治时期,由于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减弱了和外界的交流,使国力日渐衰弱还全然不知。与此相比俄国的彼得一世,为了使国家强盛,能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身份主动走出去,周游西欧各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治国经验,使俄罗斯帝国日益强大。而清朝统治者直到帝国主义的炮舰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才知道世界泱泱之大。在昔日被其称为“夷人”、“倭寇”的弹丸小国面前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们明白了封闭就会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要想走出一条富国强民之路,就必须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敞开中国的大门,走出去,迎进来。加强与世界全方位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走出去看一看世界的发展变化,学习先进的发展经验,引进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发展国民经济,首先要发展各地区的经济,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是国与国之间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是一个国家内部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合作和交流。由于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地域、文化、自然条件等差异,因此发展和投资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就拿陕西来说,除了发展农业、工业、交通、科技、卫生、体育等等之外,这不仅因为旅游是一种产业,更重要的是陕西本来就有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蕴含量在全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陕西是中华民族和黄河文明的主要发源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秦中自古帝王都”、“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这是陕西人都知道的一句话。从公元前11世纪起,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时间长达1100多年,尤其在周、秦、汉、隋、唐五个朝代的900多年里,陕西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留下了丰实的文化遗产。正因为朝代之多,建都时间之长,所以陕西的古代帝王陵墓其分布的规模和数量位居全国第一。除了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陵和秦始皇陵外,单是围绕着西安的汉唐两代的帝王陵墓就多达30余座,如汉高祖刘邦的长陵,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合葬的乾陵等等。在近现代陕西也有着辉煌的发展历史,延安被誉为“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留下了丰实和珍贵的文物资源,因此也被称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和统计,人文旅游资源在陕西旅游资源中占绝对优势,约占94%左右,全省各类文物保护点3.6万余处,已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5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7处,居全国之冠。仅历代大型帝王陵墓一项就有79座,侯、将、相级墓葬近千座,古寺庙,大型宫殿遗址820处,馆藏文物60多万件,其中珍贵文物5万余件(组),一级文物3526件(组)国家级文物123件,文物价值位列全国第一。
陕西不仅有着丰实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也独具特色,有五岳之一的以“奇、拔、峻、秀”著称的西岳华山,有满披青松翠柏郁郁苍苍的骊山,每当夕阳西下,云霞漫天,景色绮丽,呈现出“骊山晚照”的秀美景色。有林木凝幽滴翠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太白山,山顶背阴处终年积雪,故有“太白积雪六月天”的谚语。有地势高亢,山峦起伏,似巨蛇蜿蜒,似巨象奔驰的黄土高原。有奔腾咆哮,壮丽风韵的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这些古陵墓古遗址和风格迥异的自然风景交错重叠,形成了陕西独特的旅游资源,并极具西部风情。陕西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众多,各具特色,风格纷呈,有关部门和资料会作更加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实施西部大开发及“一带一路”的战略决策精神,为陕西的发展走向全面振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发展经济就必须善于利用自身特有的优势来发展经济,其中旅游业的发展是陕西经济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陕西旅游业的产业体系、经营规模、效益产出、旅游产品结构及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陕西旅游业的综合接待能力已颇具规模和实力。旅游业日益成为陕西一个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它通过自身的产业结构为本地区增加经济收入之外,另一方面发展旅游业可以向世界或国内其他地区展现陕西的社会人文风貌、经济运行状态、投资环境、投资政策、投资热点、自然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等,以此加大国外及国内先进地区对陕西的投资兴趣,逐步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经济结构大调整,经济总量大增长的战略构想。
所以,陕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影响和促进着其他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是陕西经济腾飞的一项重要内容。当然,陕西的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有待不断地完善。总之,陕西的旅游业总体上是积极向上发展的,其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也令人惊叹。
当前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引领下,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陕西旅游业不仅将为陕西的经济腾飞做出巨大的贡献,也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盎然生机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咸阳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