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员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关系与应对

2017-12-26 08:05胡鹏霞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42期
关键词:职业倦怠事业单位单位

◎胡鹏霞

事业单位人员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关系与应对

◎胡鹏霞

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入进行,事业单位面临着多重变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承担着社会、组织和家庭的多重压力,社会公众对其工作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随之凸显。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调查,分析了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降低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的建议以供参考。

问题的提出

事业单位属于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在文化、科学、教育、卫生等方面为社会公众提供着公益性服务。而职业倦怠则是指一个人在长期的对服务对象进行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个人心理承受能力弱、面对的工作压力较大等原因而无法对面临的紧张情绪和不良人际关系进行妥善处理,进而造成情感资源消耗身心疲惫,对待工作表现出冷漠、机械的态度,缺乏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停滞不前乃至倒退现象发生。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主要是由于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工作本身缺乏创新性,难以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是面向社会公众的,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体,都对自己的工作赋予了期待,然而这种期望能够实现的人数并不普遍,所以工作人员很容易缺失自我成就感。在这种情况的夹击下,职业倦怠极意产生。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主要工作压力

工作控制压力。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主要压力来源于缺乏工作控制。由于工作特性,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一般负责通过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上级工作提供资料以及执行命令,而无法对自己工作方法、程序等进行自我控制。这种机械的执行任务的工作不利于发挥工作自主性,缺乏创新,限制工作人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对工作的投入程度。这种缺乏工作控制的压力,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还容易引起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降低,进而产生职业倦怠。

工作量超载压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承担多个角色,面对上级、同事以及社会公众,他们的工作任务不仅多而且繁琐。每天的会议、电话以及执行计划、上报总结等重复性事务工作容易让人产生倦怠机械心态,同时占用业余时间的职业应酬压缩了工作人员的休息时间与质量。倦怠与疲惫使得产生工作失误与差错的几率大幅度增加,影响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工作时间压力。工作时间压力也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面对的工作压力之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无法独立地控制自身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间,经常性面对突发性任务需要加班。这种实际工作时间的无规律同样能够导致工作人员精神高度紧张,造成工作上的失误与身体健康的威胁。

职业发展压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业发展相对较慢,缺乏工作提升的机会、参与培训的机会。而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自己的能力提高与职业发展同样看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定位较一般人群为高,他们对知识、能力的向往更加迫切。当目前的工作无法为其提供晋升与提高的机会,无法促进其职业目标的实现时,工作人员的工作情绪与积极性会产生下降的趋势。

组织结构与氛围压力。一个人受其所处环境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其所处工作环境的文化氛围、管理模式等单位文化关注度更高,组织为职工个人提供资源、信息、技术等的配置系统,以及公正有效的分配程序,职工能参与管理的民主氛围等组织文化影响着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不能满足工作人员的精神需求的单位文化容易造成工作人员的心理落差,产生心理挫败感,对工作的未来产生怀疑,难以提起兴趣,积极的工作。

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的关系

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的关系密切,一直以来都是研究领域人员争议的话题之一。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存在着较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是个体由于长时间的工作紧张和人际关系不和谐所造成的一种症状。但是工作压力的范围要比职业倦怠广泛得多,也就是说只有部分工作压力能够造成职业倦怠,而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也不完全是工作压力。而且工作压力可能随时产生,不受质变与量变的限制;而职业倦怠则需要长期的积累形成。总的来说,职业倦怠体现着一定的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是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

解决工作压力导致职业倦怠的途径

制定职业生涯计划,明确职业目标与方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与方向,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所处环境等实际情况,客观的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确定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岗位,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向,以避免由于个人的工作发展目标模糊,而产生的心理迷茫和职业边缘感。在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的基础上,按照计划付诸实践,在工作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在选择工作时,应考虑所匹配的工作环境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单位文化与自身的价值观是否吻合,以避免出现相互排斥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的情况。这里要明确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与方向应该是能够促进个体素质与能力提高,引导工作人员在事业上获得成就,不仅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会为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创新人事聘用体制,健全晋升激励机制。现有的事业单位用人体制已经在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方面做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在工作人员的人格和心理考核方面并没有明确要求。而职工更为主动地开展工作将有利于取得更优的绩效。主动性人格更高的个体会倾向于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主动地超越服务对象的预期来实现工作目标。主动性人格能够显著提高职工的工作绩效和服务质量。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当更加注重对主动性人格个体的选拔和培养。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的工作需要高质量的投入,工作人员应该获得更高的回报。事业单位应该健全晋升激励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公正合理高效的晋升考核制度。打破平均主义,把人员的实际工作质量与晋升机会挂钩,使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能得到认可,并获得应有的回报。在这种机制下,工作人员会形成合理的竞争氛围,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避免职业倦怠和离职意愿的出现。

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激情。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缺乏工作控制是造成职业倦怠的原因之一。因此,事业单位应改进管理制度,鼓励职工积极参与单位重大事宜商议与决策,增强工作人员的使命感,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激情,发挥其专业知识在单位决策中的作用。单位领导应充分尊重工作人员的建议,并对其提出的意见进行及时反馈,使职工感受到被重视,增强自身责任感。当工作人员获得了为了单位做出贡献的成就感,自然会削减工作带来的压力,也会为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高对工作的投入水平。

还可以下放一些控制权力,让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进程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控制权力。鉴于工作人员的专业领域存在差异,在工作人员擅长的领域,可以拥有一定的决策权。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还可以提高工作质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树立个人责任意识,强化内在激励作用。作为工作人员个人,应该认清自己,对自己的实际能力与工作岗位需求进行客观的分析,自己对工作设定合理的期望值。我国目前处于发展变革的转型期,新技术、新体制不断涌现,社会公众对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认知与期望值也在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应该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明确自己所在岗位应该承担的工作任务与责任,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与水平,使个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能够胜任自己的岗位要求。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处理,强化自身的承受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必要时求助于专家和专业性机构,进行调试。

加强单位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工作环境。单位文化是一个单位所呈现的精神烙印,是在历史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糅合形成的,体现在单位全体职工所带有的特殊气质光环。单位工作人员就是单位文化的重要载体,受着单位组织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单位组织价值观的体现。从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能够看出一个单位所倡导的精神文化。同时,单位工作人员又是单位文化创新的重要主体,是单位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工作人员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在单位文化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事业单位领导应积极建设单位文化,改革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技能,在工作中展现出积极、完满的情绪状态,传递给工作人员。另一方面,单位的全体职工应该积极的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创新单位文化,不断更新单位行为规范以及价值标准。在全体职工进行单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凝聚工作人员的力量,形成向心力和集体荣誉感,激发个体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提高工作人员的抗压能力,降低工作人员出现职业倦怠的几率,促进事业单位工作发展。

如今事业单位的内外环境发生着巨大变化,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作压力产生的工作倦怠导致职工产生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严重的甚至出现高血压和神经官能症等生理上的疾病。职业倦怠现象的不良影响给了我们警告。在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提高对工作人员工作压力的关注,重视工作人员心理健康,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建设和谐向上的单位文化、积极沟通的内部决策模式,对工作人员予以人文关怀,为他们提供尽量舒适的工作环境,高效的资源配置、技术服务、信息共享等职业支持,来提高工作人员对职业的满意度,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专注度和工作质量,有助于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作者单位:云南省沥青油料储备保障中心)

猜你喜欢
职业倦怠事业单位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协办单位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