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高校就业机制创新研究
——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2017-12-26 08:05江丰海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42期
关键词:理工山东毕业生

◎江丰海

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高校就业机制创新研究
——以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为例

◎江丰海

《中国制造2025》提出,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高瞻远瞩,紧紧抓住“中国制造2025”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不断探索创新高职院校就业机制,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和优质就业率显著提高。

当前,中国制造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中国制造2025》提出,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高瞻远瞩,紧紧抓住“中国制造2025”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创新高职院校就业机制,确立“立足济宁、面向鲁南、服务山东”的办学定位,不断探索创新就业机制,建立了“多元共建、校企互动”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和优质就业率显著提高。

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

毕业生就业意愿分析

为更准确地了解毕业生就业意愿,更全面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对山东理工职业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42份,占毕业生总数的31.19%。

毕业就业去向。对毕业生最希望的毕业去向进行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意向“到企业工作”人数最多,比例达51.06%;其次是意向“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的毕业生,比例为20.91%;另外,意向“创业”占13.69%,意向“升学”占3.40%,意向“出国”占2.02%,其他选择比例相对较小。

意向薪资。调查过程中,共有932人提出了工作后的最低月薪要求,其中最高10010元,最低2500元,平均最低月薪要求为2915.30元。

毕业生就业市场分析

根据“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的统计数据,2016年全省共有2.09万家单位发布针对毕业生的用人需求,需求总人数达41.54万人。其中,研究生需求1.85万人,本科需求16.03万人,专科需求23.66万人。与本校2016届毕业生专业有关的需求共计5.92万人。

就业机制创新主要举措

学院先后于2011年1月和2017年2月在同济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了两期管理干部研修培训。听取了专家学者的《中国制造2025与颠覆性创新》、《面向十三五的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等讲座,明确了学院“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特色办学,职教报国”的发展理念。学院以中国制造2025和山东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为契机,积极创新就业机制,砥砺奋进,矢志不渝,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建立健全院系两级管理,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联动的就业工作机制

以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以就业为导向,实施“一把手工程”。制定相关就业制度,紧紧围绕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提升就业质量的工作目标,实施学院统筹,分工协作的院系两级管理格局。通过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以就业促招生,以培养促就业,形成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良性互动。

科学构建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切实做到职责明确,组织机构健全

学院充实调整了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就业服务与合作办学办公室,各二级学院成立了就业创业科,并配备了专职科长及相应工作人员,学生各班级设有就业工作联络员,明确了工作职责。

制定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要求,结合我院就业工作实际和特色名校建设工作的要求,完善了《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就业服务管理工作实施办法》、《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对二级学院就业工作考核办法》、《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实施方案》等相关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和方案。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的人才培养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机制,创新各具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能力与素质并重的“平台+模式”课程体系,实施“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多措并举,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加强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学院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定单培养与定向培养相结合,普通班与企业冠名班相结合的基地建设模式,与130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初步形成了立足济宁,面向全省,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拓展长三角和京津地区的就业基地网络。

精心组织就业导向的顶岗实习,满足毕业生就业需要:汽车工程学院、光电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化工新材料工程学院等二级学院2016届毕业生1400人左右分别在2015年7月、12月进入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铁雄新沙能源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山东荣信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润华汽车销售广场等企业顶岗实习,中德诺浩“双元制”培养模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也分赴北京、上海等在顶岗实习期间毕业生全面了解企业运作流程,参与生产、管理、服务等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增强职业岗位适应性,有效实现学院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全面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同时企业对顶岗实习表现优秀的学生提前“预定”,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开展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学员组织校园综合招聘会、专场招聘会、参加人才市场招聘会,实施针对性强的个别推介、开展常态化网上招聘,加入省市招聘网和校企联盟,开展就业见习,创新试行了带毕业生直接到单位面试的新举措,为毕业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招聘机会,节约学生就业成本。本年度举办了一场综合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和24场专场招聘活动,到校招聘企业280多家,有效地满足了毕业生岗位选择的需要。

深化“厂校融合”模式,拓宽就业渠道:学院不断深化“厂校融合”的育人模式,依托企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总体规划,强化校企合作。先后与山东联诚集团有限公司、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航天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十余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成立了联诚数控、净雅、辰欣药业、惠普软件测试等企业订单班,与济宁圣华车辆检测有限公司、济宁现代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济宁北湖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济宁理工祥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山东理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家企业共建21个“校中厂”实训基地,涵盖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机电一体化技术、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煤炭深加工与利用等12个专业,可容纳学生750名学生实习实训,联合惠普-济宁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山东荣信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山东舜和酒店管理集团和净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15处。

大力加强校园就业信息网建设: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和各二级学院网站建立了就业信息发布及“双选”服务平台,及时更新信息,把大学生就业信息网设计为二级网页,专人负责,及时准确地把政府对毕业生的帮助政策、就业形势、就业动态、就业知识、企业招聘信息准确及时发布在网上,企业和学生可以自行在信息网上注册发布信息,实行网上双选,方便了学生信息查询和协议签订。此外还通过就业微信公众号、QQ群、宣传栏等形式,搭建信息平台,畅通信息渠道。

此外,还实施全程化就业指导,延伸就业维护。

创新就业机制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对招生的动态调整和专业设置的反馈。学院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布局,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2014年新增生化制药技术专业。2015年新增了农村金融专业。2016年新增了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商务英语专业。

对学院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反馈。学院坚持以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多元共建、校企互动”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和创业孵化平台”双平台培养体系,大力开展学生能力提升行动。

山东理工职业学院不断创新毕业生就业机制,为大力推进学院内涵发展、特色发展,更好地打造先进制造业、新兴战略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向“全国优质校”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这个宏伟目标前进,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理工山东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征稿简则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陈光中:理工男变身“披萨达人”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7年征稿细则
“80后”理工男与油纸伞的不解之缘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