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友瑞 编辑/清风
黄山脚下的世外桃源(上)
文/朱友瑞 编辑/清风
说到安徽,大家定会想到徐霞客口中“登黄山天下无山”的佳句。然而,你以为安徽仅仅只有黄山这么一处美景么?你可知道黄山脚下有一个小县叫绩溪?别看它只是一个县,却有胡宗宪那样的抗倭英雄,有胡雪岩那样的徽商,更有胡适那样的大文豪!能文能武还会挣钱!真可谓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下面,就让我带大家去看一看,这到底是一个多么妙不可言的地方吧!
在安徽省宣城市的绩溪县,有一条公路叫山云岭公路,它是华东地区海拔最高的盘山公路。公路最高处在山云岭隘口,路面海拔1158米!
山云岭公路地势呈“S”型,盘山而建,共有二十一个回曲,三百五十一个弯道,从高空俯瞰,云雾缭绕,如蛟龙盘踞,气势恢宏,犹如一条盘在山间的巨龙,所以也被当地的居民亲切的称为“皖浙天路”。
山云岭公路起于家朋乡,家朋乡也被誉为全国首个摄影小镇!在公路边上有一个观景台,专门留给摄影爱好者拍摄作品取景。从观景台上看下去,青翠的梯田确实很美,白云缥缈,山岚缭绕,如同人间仙境。这些梯田到了春天花开季节,一片片的黄色油菜花,簇拥着远处的人家和青色的山脉,美不胜收。
下车看完梯田后,我们又上车继续前行。根据导游的提示,每到一个观景点我们都下车观赏片刻,可惜的是由于地势原因,无法拍出盘山公路全貌,不过我们依旧可以看出蜿蜒曲折如山间盘旋的巨龙般的山云岭公路。而那远处的云海与山脉已经形成了无缝对接模式,层层叠叠,绵延不绝!身处在这样诗一般的景色中,随即吟诗一首: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有声。抬手抚远岱,白云山中行。
山云岭公路沿途风光旖旎,胜绝一方,如同一个世外桃源。梯田、峡谷、云海、山色,每一个景色都美得让人惊叹不已,觉得它仿佛只是大家笔下的一幅山水画,让人流连忘返。
一路驱车,来到了尚村。尚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十姓九祠。这里民风古朴,传统文化底蕴绵厚,古韵犹存,独具地方特色。说它是藏在深山无人识也不为过。
据当地向导说,从宋朝开始,许姓的族人开始在这边建村,到了明清的时候,这里已经形成十个姓氏九个祠堂的格局,这也是相当罕见的。
这里的宗族文化由盛世走向衰落,村子成立积谷会理事自治的模式,成为徽州宗族文化转型过程中,同村各族。共治的一个典型的个案。
而尚村村名的变化,更是与许姓族人的迁徒密切相关。据史书记载,唐朝末年,许姓始祖,许儒(南唐吏部尚书)为了逃避黄巢起义造成的战乱,从关中南迁入新安江流域的篁墩。到了第七世裔孙许透,因喜爱梅花,在宋徽宗初年的时候开始徒迁,翻越阶磡岭,路过云川大桥杏梅园时就定居在这了。正是许透的这次居住选址,才彻底改写了尚村的历史。
如今的村里还保留着古民居、祠堂、民俗等。村内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工作,留下的老人把这里经营得井然有序。村内到处可以看到村民自己用树木做的动物,那些动物全是用树枝和钉子拼钉而成的,惟妙惟肖,十分有趣!看着这些有趣的物件,童心大起,仿若童年时在这边居住过一样。
绕村走了一圈,我们回到了村口的莲花池,可惜的是我们去的时候已经过了莲花盛开的时间段。青色的莲蓬已经成熟,采一支莲蓬,清甜可口!
友情提示:莲蓬是不能随意采摘的,池塘边立着“采摘莲蓬罚款一百”的标语,我们是当地阿姨采摘给我们吃的。
更值得一提的是尚村有一个至高点,是专门用来观尚村全景的观景台。听当地的向导游说,尚村观景台的这条山路,都是当地人捐出自己的地,自发修建的。为的就是给大家一个方便观景的地方。让前来采风度假的人能一赏尚村最美的面貌。可见这里的人们与世无争,民风淳朴。
山路的两边都树立着木桩,木桩上装点着五彩大风车,一阵风吹来,大风车沙沙作响,别有一番风情。顺着五彩风车沿着山路往上走,便来到了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尚村的全部面貌便展现在眼前,蓝天白云下,青山叠叠层层,绵延不绝。山脚下葱绿的一片如同大海,一层层的梯田便像海里的浪花。几户人家房顶上的炊烟袅袅升起,一派祥和。
这里的美景不仅吸引了很多游客,更是吸引了很多摄影师,听说每年都有很多摄影师来这边蹲点拍摄,有的一待就是十天半个月。
友情提示:由于未商业开发,这里的交通不是很方便。如果夏季出行,记得带好雨具,登山鞋,方便行走。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未完待续)
朱友瑞
笔名紫煜,网络作者,江苏网络作协会员,曾用笔名汐木宝,擅长言情小说、悬疑小说,著有十多部VIP小说连载于各大网站,点击破千万,是腾讯云起签约作者、磨铁VIP作者,喜欢摄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