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青少年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2017-12-26 00:48张凯宁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0期
关键词:体校苏州市后备

张凯宁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苏州市青少年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张凯宁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0)

为了加强苏州市青少年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促进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体校的培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体校运动员年龄和打法结构基本合理,但男女比例失调,对文化学习的主观态度较为消极;(2)体校教练员的性别搭配平衡,年龄结构合理,整体职称高,具备较丰富的运动经历,但学历层次一般,科研能力欠缺;(3)体校管理模式为“双轨制”,培养模式为“体教结合”,生源范围广,质量高,大部分运动员高中毕业后选择考入高等学府作为出路。

苏州市 乒乓球 后备人才 培养现状

1 选题背景

中国人对于乒乓球具有极为特殊的情感,它是“小球带动大球”的典范,它是无数比赛场上为国争光,为我们赢得掌声和荣誉的体育项目之一,它在中国体坛的地位是其他任意一个球类运动都无法比拟的。值得一提的是,自第4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之后,中国队再没有失去过斯韦思林杯(男子团体冠军奖杯),从而攀上了世界乒坛的顶峰,成为了世界乒坛的领军人物。

苏州市地处江苏省南部,是江苏省的体育强市。从2009年开始,苏州连续五年承办了中国乒乓球公开赛这一国际赛事,具有丰富的办赛经验,同时又在2015年成功举办了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并获得国内外参赛选手、观众及媒体的大力好评。这也是苏州迄今为止获得的所有举办权中规格最高的一项体育赛事。在苏州,大部分公司、学校、社区都会将乒乓球运动作为锻炼身体的主要手段,并定期开展乒乓球比赛来促进交流,培养兴趣,增进感情。除此之外,苏州市的青少年乒乓球队在江苏省乒乓球锦标赛、全国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亚洲中学生运动会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中都取得过十分骄人的成绩。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纵观国内外,一个国家想要成为体育强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育后备人才的水平决定了该国的体育竞技水平。本文通过对苏州市青少年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尝试总结其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和限制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力图促进苏州市青少年乒乓球运动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而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乒乓球后备人才提供理论依据,真正意义上达到健康可持续发展。

表1 被调查的在役运动员性别和年龄情况(n=50)

与此同时,苏州市作为江苏省青少年乒乓球运动的发达地区,研究其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期望这一研究有助于江苏省乃至全国青少年在乒乓球运动上的可持续发展。

3 结果与分析

3.1 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运动员的现状分析

3.1.1 在役运动员的基本情况

要想了解苏州市青少年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首先要了解在役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基本情况。本文选取了50份在役运动员的问卷,对其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进行分析,具体数据如表1。

调查结果(表1)显示,50名被调查者的平均年龄为13.8岁。根据江苏省青少年乒乓球比赛的年龄分组规定,将10~11岁的运动员归为少年丙组(即儿童组);将12~13岁的运动员归为少年乙组;将14~15岁的运动员归为少年甲组;将16~20岁的运动员归为青年组。从运动员的年龄和训练年限可以看出,少年乙组和丙组的运动员占多数,少年甲组和青年组运动员占少数。这也反映出了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在选拔新鲜血液上做得不错。另外,男运动员有35名占总人数的70%,女运动员有15名占总人数的30%。由此可见,这可能会对女子运动员的培养及比赛成绩上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教练员在选拔轻年运动员上要多侧重于女性运动员。

3.1.2 在役运动员的打法类型

不同的乒乓运动员具有不同的比赛风格,这种风格也被称之为打法,它指的是运动员根据自身条件和思维意识在长期训练中所养成的技术类型,呈现在比赛中,俗称“打法”[1]。

表2显示,50名运动员中由多至少的习惯打法为,快攻结合弧圈型21人、弧圈结合快攻型16人、攻削型7人、快攻型6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苏州市青少年乒乓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中,打法类型呈现分布不均匀的局势,这一现象很有可能会使得传统打法(快攻型、攻削型)逐渐走向消亡之路。因此,想要培养出更多优秀且全面的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要不断从传统打法中总结和吸取成功经验,并保护传统打法,使得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能够在队外比赛中更快地适应各类打法。

表2 被调查运动员打法类型统计(n=50)

表3 运动员的乒乓球训练主观态度调查表(n=50)

表4 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主观态度调查表(n=50)

3.1.3 在役运动员对训练与学习的主观态度

作为主体意识重要内容的态度,由于其“对行为具有指导性或动力性的影响,会影响学习速度与效率,选择哪一种职业及坚持什么样的生活信念”的功能,它一直是研究主体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2]。运动员日常学习与训练同样受到主观态度的影响。

根据表3上的结果显示,“喜欢”乒乓球训练的占44.0%;处于中间状态“比较喜欢”和“一般”的人数占48.0%,近一半的运动员其实对于训练是被动参与,这可能和重复某一动作的枯燥训练有关;选择“不喜欢”训练的人数占8.0%,这可能是与家长强行送来训练有关。

根据表4上的数据显示,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在役运动员对待学习的态度为“一般”的居多,占了调查总数的44.0%;紧接着是“比较喜欢”和“不喜欢”的态度,他们分别占了总数的20.0%和26.0%;然而持“喜欢”态度的运动员仅只有5人。

综上所述,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在役运动员对待训练和学习的态度在“喜欢”和“不喜欢”这两类上是恰恰相反的。因此,运动队的教练员和管理人员需合理分配学习、训练任务,合理安排学习、训练时间,学校方面也应重视对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在学习方面的培养,因材施教,使其在真正意义上转变对学习的态度。

本实验利用EXCEL 20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利用Origin 9.0作图,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

3.2 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教练员的现状分析

教练员的教育程度、文化素养、业务能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都直接影响着训练效果和比赛结果。他们是日常训练的直接组织者,也是队员平时学习、生活、训练的直接管理者[3]。

3.2.1 教练员的基本情况

(1)年龄性别。

据国内研究资料显示,我国优秀教练员平均从教年龄在27.8岁,可以取得成绩的年龄约在33.1岁,达到成绩顶峰的执教年龄约在38岁。这个数据表明,教练员从执教到取得成绩再到顶峰,需要时间的积淀,其实是通过不同类型的比赛获得经验,尤其是大型赛事的临场经验,才能在后续训练中创造优秀成绩[4]。

表5 被调查教练员的年龄性别和运动经历

本文共调查了7名教练员,其中5名为男教练员,2名为女教练员,平均年龄44.7岁,属于老中青梯度组合,比较合理。

(2)运动经历。

据统计,我国绝大多数教练员(国家队)来自于退役运动员,其受训年限起码在10年以上[5],一般少体校的乒乓教练也大多数具备多年运动员经历。由表6可以看出,曾经是健将级运动员的教练员有1名,曾经是一级运动员的教练员有2名,曾经是二级运动员的教练员有2名,其余两名为业余水平。通过跟这几位教练员进行访谈了解到,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专业运动员出身,都具备较强的实战经验,这对于指导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训练有着积极的影响。

3.2.2 教练员的学历结构与职称

学历是教练员所接受的系统教育的程度,不是其执教水平的全部,但有一定关系[6]。职称则是对其综合能力的评定,包括教练员自身的学识水平和其在职期间所取得的成绩,且有执教年限方面的规定。

从表6可以看出,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的7位教练员全部为本科生,没有一位是研究生学历,所以他们在学历层次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职称为高级教练的有2位,中级和初级的各1位,其他3位没有等级。这些数据可以反映出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的教练员水平较高,但在对于乒乓球项目的理论研究和创新上还不够。

3.3 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后备人才培养的管理状况

3.3.1 管理模式

现代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科学管理作为现代运动训练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经验证明:运动员的自身天赋水平还需要进行科学化的管理,才能使其释放出加倍的潜能,创造更为优异的成绩[7]。

目前,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采用的是“双轨制”管理体制。由体校负责在苏州范围内的乒乓球传统学校中选拔苗子或从外省引进优秀运动员,然后进行科学且专业的训练,并通过报名参加各类比赛取得运动员等级证书。在学习方面,由田家炳中学的校领导负责运动员在初中和高中时期的学

表6 被调查教练员学历、职称情况(n=8)

籍管理、文化课学习和升学等问题。另外,校方还会聘请老师针对运动员进行额外的文化课学习,帮助他们补习因比赛原因而落下的教学内容。他们之间分工明确,目标一致,并坚持“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

3.3.2 运动员的出路

从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成立至今近15年的时间里,先后为江苏省体工队输送乒乓球人才30余人,他们中的一部分由于出色的技术水平和较强的心理素质被输送到国家队接受更高层次的训练和培养。另一部分则留在省队,继续为省队效力。

事实上,在与部分退役运动员的访谈中得知,由于乒乓球项目在国内的竞争相当激烈,他们中的大部分还是选择凭借乒乓球特长进入高等院校进行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本文所调查的运动员在完成高中学业以后,大部分人选择的是参加高校体育类“单招”考试和“高水平”测试,进入大学继续学习。从2006—2017年,共有30余人通过“单招”考入不同高校,其中上海交通大学1人,华东理工大学3人,东南大学1人,河海大学6人,苏州大学11人,扬州大学10人,上海体院4人,他们进入高校后,除了参与平时理论课程的学习外,一般都是各校队的乒乓主力队员,经常参与训练与比赛。

3 结语

(1)通过对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在役运动员的调查研究发现,男女运动员比例不均衡,“阴盛阳衰”。

(2)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在役运动员打法类型的分布不是很均匀,主要偏向于快攻结合弧圈型和弧圈结合快攻型。

(3)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在役运动员对待训练的主观态度较为积极,而对待文化课学习的主观态度要相对消极些。

(4)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教练员的平均年龄为44.7岁,在理论上非常有利于运动队取得理想成绩;性别层面搭配均衡,有利于管理运动队及运动队的协调发展。

(5)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教练员大部分是优秀运动员出身,并且他们在实战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经验。

(6)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教练员的学历层次不是很高,基本上都为本科生,科研方面也有所欠缺;教练员的整体职称很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

(7)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采取的是与田家炳中学校方合作的“双轨制”管理模式。体校着重负责运动员的选材、训练、比赛,校方着重负责运动员的学籍管理、文化课学习,两者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扶持,目标一致。

(8)苏州市第二青少年体校的运动员高中毕业后的出路有进入省队的,有进入国家队的,但大部分选择进入高等学府深造。

[1]贾峰.现代英法汉体育大词典[M].外文出版社,2012:86.

[2]王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态度的状况及结构特征[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2(3):29-34.

[3]刘江.教练员素质结构的运动训练学研究现状与分析[J].科技信息,2011(10):38.

[4]王刚.我国优秀项目教练员成材过程的时间特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2):38.

[5]王刚.我国优秀项目教练员成材过程的时间特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2):37.

[6]谢小曼.苏州市青少年乒乓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培养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5.

[7]王永盛.现代运动训练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G861.4

A

2095-2813(2017)10(c)-0192-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0.192

猜你喜欢
体校苏州市后备
“对分课堂”在体校语文课堂应用初探——以《囚绿记》为例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9年全国体校杯足球比赛总决赛在广东清远举行
走到十字路口的业余体校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