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昭明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人才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报告的第十三部分以专门一个段落论述人才工作,在其他地方还多次、反复地强调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对人才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此前,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讲话,形成了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的鲜明特征。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论述及有关精神,特别是要准确把握其中蕴含的历史责任、民族情怀、发展眼光、大国智慧、全局观念、创新意识、改革勇气、鲜明旗帜、政治自信、规律自觉等特征。
历史责任。在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论述中,不时显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强烈历史责任感。他多次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歷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中华民族历来具有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伟大的事业,决定了我们更加需要知识和知识分子,更加需要知识分子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多作贡献”,“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民族情怀。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人才工作抓好,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没有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难以顺利实现”。他强调,“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尊重人才,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只要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创新优势,我们国家的发展事业就大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指日可待”。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视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发展眼光。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论述,体现了高瞻远瞩的发展眼光。他多次强调:“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他深刻指出,“人才是兴国之本、富民之基、发展之源”,“经济全球化表面上看是商品、资本、信息等在全球广泛流动,但本质上主导这种流动的力量是人才、是科技创新能力”。他作出判断,“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产业优势”。他强调:“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这些关于人才工作的论述远见卓识,凸显了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大国智慧。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在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论述中,闪现了他作为大国领袖的睿智,彰显他广纳天下英才的博大胸怀。他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他要求:“把做好留学人员工作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以更大力度推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使留学人员回到祖国有用武之地,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他强调:“在人才选拔上要有全球视野,下大气力引进高端人才。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有很多国家的人才也希望来我国发展。我们要顺势而为,改革人才引进各项配套制度,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中显现的大国智慧,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出了科学的诠释。
全局观念。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在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论述中,多次谈到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体现了他对国家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队伍之间人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注,体现了他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协调”理念。他提出:“努力造就一大批能够把握世界科技大势、研判科技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一大批善于凝聚力量、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要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他反复强调:“要大气魄使用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为青年科技人才大胆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机会,使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他强调,“要大力培育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协调、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论述,显现了他一贯坚持的科学人才发展观。
创新意识。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在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论述中,“人才+创新”词频最高。他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要把科技创新搞上去,就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他谆谆叮嘱,“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为了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要重点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我们要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最大限度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造。要不拘一格、慧眼识才,放手使用优秀青年人才,为他们奋勇创新、脱颖而出提供舞台”。他多次强调:“我们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强烈的创新意识,源于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及其对我国影响的清醒认识。endprint
改革勇气。十九大报告指出,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在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论述中,近几年突出、强化了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对障碍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藩篱发起了挑战,道出了千千万万人才的心声,彰显了不凡的改革勇气。他强调,“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風,改革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借鉴运用国际通行、灵活有效的办法,推动人才政策创新突破和细化落实,真正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他具体指导,“牢牢把握集聚人才大举措,健全集聚人才、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创造人尽其才的政策环境”,“用好科研人员,既要用事业激发其创新勇气和毅力,也要重视必要的物质激励,使他们‘名利双收”。这既是对各路英才的极大鼓舞,也是对广大组织人事人才工作者的莫大支持。
鲜明旗帜。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论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放松,显示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关键问题、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他明确指出:“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他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激励广大人才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聪明才智”。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才发展政治方向上的鲜明旗帜,引领着中国人才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政治自信。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的论述,显示了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坚定不移的政治自信。他指出:“要有凝心聚力办大事的自信,关键是要把最好的资源配置起来,让各类人才的智慧充分发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他强调,正如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的,“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并且造就比这些国家更多更优秀的人才”。这蕴含了党和国家的道路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制度自信、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我国人才事业的发展和广大的组织人事工作者奠定了人才自信。
规律自觉。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发展规律,一以贯之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不同类型人才有不同的培养要求和成长途径,人才工作要在认识和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上下功夫。”他反复强调,“要遵循国际人才流动规律,更好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使外国人才的专长和中国发展的需要紧密契合,为外国专家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要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遵循知识分子工作特点和规律,减少对知识分子创造性劳动的干扰,让他们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他反复强调:“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长有其规律,要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为科技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作者系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特聘专家、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苏胜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