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实验,强化学生思维能力

2017-12-25 14:05黄红娟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四氯化碳酚酞气体

黄红娟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新课改下,实验教学已经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式进入教学领域。在开展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活化思维能力。学生学习更加灵活、更加自主,思维能力有更大提高。

一、观察演示实验,联系对比

教师做一些演示实验,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这时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将此实验跟以前学的知识相联系,发现区别与联系,那么学生会更快更好地掌握所学新知识。

比如,做萃取实验的时候可以与化学粗盐的提纯作对比。碘在四氯化碳和水中的溶解度不一样,而海水或者盐井水中有不溶性的泥沙杂质。在分液漏斗中倒入一部分碘的水饱和溶液,然后再倒入一定量的四氯化碳溶液,两者的比例是5:2,然后经过一系列操作后,静置放在铁架台上的分液漏斗。等到一段时间后,在装置内的液体会分层,可以看到这样的实验现象:在溶液中加入四氯化碳的时候,因为它不会溶在水里,且它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所以位于水的下层。最下层是紫红色,水层是黄色到无色的渐变色,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四氯化碳把水从碘水中萃取了出来。我们可以把这个实验看成一个微观实验,而同样的分离实验有在粗盐中通过溶解和分离等不同的方法将泥沙等杂质除去,将杂质溶解后,使用过滤器、玻璃棒、滤纸等过滤杂质。在蒸发皿中做蒸发实验,在水分蒸发完后可以将固体分离出来。这两个实验之间是有相关性的,萃取和溶解蒸发都是物理现象。

通过在课堂上将新知识演绎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联系所学知识进行比较他它们的异同,使学生更加形象的掌握知识,并且加深了学生学习新知识。演绎实验,不得不说是一种学习新知识的好方法。

二、改进传统实验,深度探究

在新课改的教学观念下,教师在授课时要改进传统实验,引导学生深度探究。

比如,在装有少量的过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水使他们发生反应产生气体,然后用带火星的小木条去检验气体,在反应过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从而证明化学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对这个实验做了改进。当我们用脱脂棉或者其它相似东西裹住氧化钠固体粉末,然后在外层物体上滴几滴水,外层的棉花会燃烧起来。在这个实验上作进一步的改进:将实验在集气瓶中进行,在瓶子里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粉末、一定量的脱脂棉花,封闭后充分反应,可以看到这样的实验现象:棉花开始剧烈的燃烧,待反应完全发生后,将酚酞溶液滴在实验反应后的剩余物上面,然后会看到逐渐变红。实验成功率很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映象。

学习就是一步步探究,一步步改进,从而找到更合适的方法。只有改进了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实验方法,學生才会自主的学习探究新知识。

三、创新实验方案,引导创新

创新,一直以来就是教育界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创新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从而开辟出实验教学的新天地。

比如,在钠和水反应的实验中,原来的实验中能看到溶液变成了红色,但是学生有这样的疑问:在课本上的实验装置中生成的气体到底是哪一种。原来的实验是在小烧杯中做的,然后将气体收集在小试管里面,检验实验的时候会听到爆鸣声,并且会看到溶液变红。因为能验证实验产物,但是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并且反应产物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此没办法得到反应后的产物。所以应该对这个实验进行这样的创新:在U型管内装满滴有酚酞的蒸馏水,固定好橡皮塞,并保证钢制针头通气。在针孔的附近点燃气体。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反应现象:在钢制针头的附近火焰在安静的燃烧,且颜色为淡蓝色。U型管右面的液面随着反应的时间在下降。而左边的漏斗可以有效的防止U型管内的液体溢出。滴有酚酞溶液的水变成了红色。根据改进后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实验反应中生成了碱性物质。而气体在安静的燃烧着并且是蓝色火焰,可以证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根据反应物可以的到碱性物质是氢氧化钠。

创新后的实验有这样的优点:实验的仪器简单,操作简单,实验的现象明显。

总而言之,实验教学确实不失为是一种特别好的教学方式。借助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探究,在探究的过程获得新知识,并从中创新。借助实验,强化了学生思维,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平潮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四氯化碳酚酞气体
杜仲对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二维定常Chaplygin气体绕直楔流动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吃气体,长大个
2个产地赶黄草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酚酞指示剂配制猜想
酚酞试液配制中的『意外之旅』
铝合金三元气体保护焊焊接接头金相
注射用丹酚酸A抗四氯化碳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木瓜发酵液对小鼠四氯化碳诱发肝损伤的防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