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凯华+陈蔚
摘要:选取4个不同类型的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分中季和晚季进行试验,研究同一秧龄、不同生态条件下、不同带蘖数秧苗的生长生产规律。结果表明,秧苗单株带蘖数越多,播始历期越短,主茎总叶片数越少,单株成穗较多,增产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多蘖秧是水稻增苗增穗的基础;单株带蘖数越少,播始历期越长,主茎总叶片数越多,产量显著降低。
关键词:水稻(Oryza sativa L.);分蘖数;叶蘖同伸;播始历期;主茎总叶片数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2-4227-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2.004
Abstract: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rice varieties were selected and tested in middle or late season, studying on the character of growth and production of the seedlings of the same age but under different ecological conditions and with different tiller numbe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re tillers the seedling had, the shorter the period was from sowing to heading, the number of main stem total leaf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panicles per plant increased, and the yiel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Rice seedlings with more tillers were the basis of increasing the panicles. The fewer tillers the seedling had, the longer the period was from sowing to heading, the number of total leaves on the main stem increased, and the yiel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 rice(Oryza sativa L.); tillering number;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leaves and tillers; days from sowing to heading; total leaves on the main culm
水稻(Oryza sativa L.)的生產力是由群体综合表现的结果,而水稻的群体是由各个单株个体构成的,单株个体又是由主茎不同节位上的分蘖成穗而成,合理地利用分蘖是水稻增产的一个重要手段[1]。但水稻分蘖的消长,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水稻秧苗带蘖数的不同,必定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及生产规律,对其研究十分必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采用优质杂交稻品种丰两优4号、广泛应用的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自选三系恢复系冈恢158、自选三系不育系A4A等4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作为试验材料。
1.2 方法
丰两优4号及广占63-4S 2个品种进行中季试验,于5月12日播种芽谷,每品种种子用量50 g,分别集中播2 m2,于6月16日秧龄35 d时移栽,移栽当天于苗圃中逐株分拣不同素质的秧苗,分为带0个蘖、带1个蘖、带3个蘖、带5个蘖、带7个蘖、带9个蘖等6种类型,每个类型取5株,同时记录各株的叶龄数。
冈恢158及A4A两个品种进行晚季试验,于6月24日播种芽谷,每个品种种子用量为50 g,分别集中播2 m2,于7月29日秧龄35 d时移栽,移栽当天于苗圃中逐株分拣不同素质的秧苗,分为带0个蘖、带1个蘖、带3个蘖、带5个蘖、带7个蘖、带9个蘖等6种类型,每个类型取5株,同时记录各株的叶龄数。
采取大田小区试验,每个类型插1行,每行插10株,第二至第六株为试验材料,其余的补插同品种的秧苗,株行距按16.7 cm×20.0 cm插植,各种田间管理按日常生产的习惯性操作,处理间所有管理全部做到一致。
2 记载与考种
2.1 移栽叶龄的判断和记载
秧田拔秧时,做到手指插进泥中、单株一棵一棵地连根拔起,尽量不伤老叶新叶,洗尽后老叶新叶清晰可辨,依据水稻的生长规律,谷粒一般与第一片完全叶在同一侧,以此来判断第一片完全叶及最上一片是第几叶,最上一叶的叶龄即是该株的移栽叶龄。
2..2 主茎总叶片数记载
移栽前应判断叶龄,以红油漆作记号,逢单数做标记,然后每隔3~5 d记载1次叶龄,直至全部叶片出完为止。
2.3 单株有效穗数调查
指单穗有5粒以上饱满粒称为有效穗,有效穗数是构成水稻产量的重要指标。
2.4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软件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进行单样本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选择Duncan(D)方法进行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秧苗不同带蘖数对播始历期的影响
同一秧龄、同一品种的秧苗带蘖数的多少影响着播始历期的长短[2],单株带蘖数越多,播始历期越短,单株带蘖数越少,播始历期越长。研究结果如表1。由表1可知,两系中杂品种丰两优4号,无蘖秧与多蘖秧相差7个蘖,最长与最短的播始历期相差8 d,相当于每增加一个蘖,播始历期缩短1.1 d;同理可知,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相当于每增加一个蘖,播始历期缩短1.0 d;恢复系冈恢158相当于每增加一个蘖,播始历期缩短1.1 d;三系不育系A4A相当于每增加一个蘖,播始历期缩短1.0 d。endprint
秧苗不同带蘖数对播始历期的影响,因品种的不同而有大有小,一般对生育期长的品种播始历期影响较小些,而对生育期短的品种播始历期影响较大些。从表1可以看出,无蘖秧和多蘖秧对两系中杂品种丰两优4号的播始历期的影响相差8 d,无蘖秧和多蘖秧对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播始历期的影响相差7 d,无蘖秧和多蘖秧对恢复系冈恢158播始历期的影响相差8 d,而无蘖秧和多蘖秧对三系不育系A4A播始历期的影响相差9 d。4个试验品种中A4A的生育期最短,秧苗素质的好坏对其播始历期影响显然是最大的,这可能是由于长生育期的品种,在本田里有一定的营养生长期,可以缓冲并弥补秧苗生长量的不足,而生育期短的品种,正常情况下本田的营养生长期本来就短,当秧苗生长量不足时自然就会延长本田的营养生长期,这样播始历期也相应地延长较显著些。
3.2 秧苗不同带蘖数对主茎总叶片数的影响
秧苗带蘖数的多少也影响着单株主茎总叶片数的多少,单株带蘖数越多,单株主茎总叶片数越少,单株带蘖数越少,单株主茎总叶片数越多,其结果如表3。同一品种、同一秧龄不同分蘖数对主茎总叶片数的影响为:优质杂交稻丰两优4号,无蘖秧与多蘖秧相差7个蘖,无蘖秧的主茎总叶片数最多,为16.0片叶,7蘖秧的主茎总叶片数最少,为15.0片叶,单株主茎总叶片数最多与最少的相差1.0叶,相当于每增加1个蘖,主茎总叶片数减少0.14叶;同理可知,两系不育系广占63-4S相当于每增加一个蘖,主茎总叶片数减少0.14叶;恢复系冈恢158相当于每增加一个蘖,主茎总叶片数减少0.28叶;三系不育系A4A相当于每增加一个蘖,主茎总叶片数减少0.18叶。
秧苗素质对主茎总叶片数的影响,还与播种季节有一定的关系,中季播种的变幅小,晚季播种的变幅大(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中季试种的2个品种丰两优4号和广占63-4S,其主茎总叶片数的变化都为1片叶子,而作为晚季试种的2个品种冈恢158和A4A,其主茎总叶片数的变化较大,约为中季的2倍。
3.3 秧苗不同带蘖数对单株成穗及其产量的影响
本试验未分析两类型不育系的單株成穗及单株产量情况,而考察了两系中杂丰两优4号和冈恢158的单株成穗及单株产量情况,结果表明,秧苗带蘖越多,单株成穗越多,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多蘖秧是水稻增苗增穗的基础。水稻的产量是由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构成的,秧苗带蘖的多少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生育期短的晚稻品种达到了显著水平,生育期长的中稻品种达到极显著水平,俗话说“秧好一半谷”,好的秧苗素质赢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生产实践中要千方百计提高秧苗素质[3]。
3.4 主茎叶片数与分蘖的关系
根据试验设计,当秧龄都为35 d时,4个品种只有早籼类型的不育系A4A能达到单株带蘖9个,分蘖是水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分枝习性,理论上稻株可以产生许多分蘖,并且水稻的叶和蘖存在着同伸的生长关系,水稻正常生长情况下叶蘖同伸的规律是:当主茎第N(N≥4)叶出现时,N-3叶位的分蘖同时出现,随着主茎叶片的不断增加,分蘖依次发生。同时,当分蘖本身长出3片叶时,也会在分蘖的芽鞘上长出分蘖,以后也像主茎一样,分蘖每长1片叶,也相应地增长一个分蘖。据此规律,将单株理论总分蘖数(SN)与主茎叶片数(N)及分蘖最高级数(k)推导出如下关系式[4]:
单株带蘖数是水稻个体发育健壮程度的重要考量指标。一般在大田生产的实际分蘖数是难以达到理论分蘖数,只有在个体营养面积足够大和高肥栽培的条件下才能达到,并且由于环境条件适宜,使分蘖叶片形成较快,也可能出现超过理论分蘖数的现象[5]。
在秧龄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品种不同个体之间其主茎出叶速度有快有慢,形成叶片数有多有少,稻株出叶快,主茎叶片数多,能加快多出蘖,相反,单株带蘖数多,也促进出叶速度,促使水稻早生快长。由表3可看出,4个品种多蘖的移栽叶龄与少蘖的移栽叶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在秧龄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品种所能产生的分蘖数当然也不相同,一般地,生育期短的品种出叶速度快,抽出叶片数多,单株所产生的分蘖数也较多,生育期长的品种出叶速度慢,抽出叶片数少,单株所产生的分蘖数也较少,如表3中A4A属早籼类型的不育系,生育较短,35 d可以抽出10片叶子左右,其单株可以达到最高3级分蘖,丰两优4号属长生育期的中稻品种,35 d秧龄抽出6片多叶子,单株最高可以有2级分蘖,进一步表明,水稻秧苗对环境的适应,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分蘖进行的,秧田环境条件适宜,秧苗叶蘖同伸,秧田环境条件恶劣,叶伸蘖不伸。
参考文献:
[1] 丁 颖.中国水稻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
[2] 隗 溟,廖学群,朱自均.水稻不同节位和数量分蘖对抽穗期的影响[J].杂交水稻,2005,20(6):61-63.
[3] 张喜娟,孙晓杰,张淑萍,等.水稻分蘖特性与产量的关系[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2):130-132.
[4] 陈焕承.介绍一套稻麦理论分蘖数的计算公式[J].湖南农学院学报,1984,11(2):87-89.
[5] 郭仲举,张恒栋,杨 敏,等.不同分蘖势类型水稻分蘖特性研究[J].耕作与栽培,2014,32(2):7-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