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夏清欢
挖掘需求,摩拜是如何做到的
文/ 夏清欢
作为中国本土创新的典范,摩拜单车被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目前已经在中国北上广深、英国曼彻斯特及伦敦等全球160多个城市投放超过700万辆智能共享单车。摩拜单车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认为,这不仅仅是摩拜单车的成就,也是中国科技创新、智能制造走出去的成就,更是中国企业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重要一步。
据悉,摩拜单车2016年4月于中国起步。其创建了全球首个智能共享单车模式,自主研发的专利智能锁集成了GPS和通讯模块。同时,其采用新一代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手机APP让用户随时随地可以定位并使用最近的摩拜单车,骑行到达目的地后,就近停放在路边合适的区域,关锁后即可实现电子付费结算。
事实上,在大中城市里,最后一公里往往是出租车和地铁公交无法覆盖的死角,市场一直都没有为短途出行提供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从住处和公司到近地铁站这段路程一直都是一个痛点。此前的许多市政建设会提供有桩的公共自行车,但公共自行车必须要先去办卡,然后才能到固定停车点取车,使用后归还到附近固定停车点来满足用户需求,但在实际生活中附近不一定有固定停车点,停车时可能也要走很远,所以很多时候用户体验并不好,使用产品反而变得麻烦起来。因而无法成为最后一公里出行的解决方案。于是在各大城市的地铁口,常常集结大量“摩的”为市民提供这部分出行服务。
而当前,以摩拜单车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能够火起来,并且能在短期内迅速让全民关注和使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解决了公共单车取还车难的瓶颈问题,迎合了大中城市用户的短距离出行刚需,并具有节约时间、便民、低碳等优势。
“在运营过程中,我们逐步发现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交通需求。这也是迄今为止摩拜一直表现优异的秘诀之一——进入一座城市前,先进行周全的调查,对症下药;投放车辆后,展开精细化运营。也就是下决心真正了解一座城市如何运转,并思考摩拜如何出力”,王晓峰表示。
据王晓峰介绍,摩拜单车能够实时监测每一辆单车的运行情况,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调度车辆、平衡车辆供需。卫星精准定位和物联网技术综合运用,让大数据平台“魔方”可以实时分析区域车辆分布和运行状况,同时综合分析时间、位置、天气、交通流量、出行特征等数百项变量,实现骑行模拟及停放预测,进一步调整供需平衡,最终达到智能化停放管理的目标。
得益于创新技术平台,摩拜单车在改变出行方式、完善城市交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北京,据高德地图数据显示,摩拜单车投放以来,CBD周边地区晚高峰拥堵的时间已明显减少,延时拥堵指数降低16%。在深圳,“骑-乘-骑”的出行方式已经成为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摩拜单车的运行让深圳公交盲区减少了99.34%。在广州,82%的市民放弃使用黑车。相关数据也显示,截至今年8月,摩拜单车的全球注册用户已超1亿人,累计骑行距离超过了56亿公里,累计节约碳排放量达126万吨。共享单车已经成为了小汽车、公交、地铁之外的第四大出行方式,实现了“自行车王国”的人性化复兴。
不久前,摩拜单车还联手微信,大手笔打造新用户免押金活动,降低了用户出行门槛,又提升了产品体验,受到广大网友的点赞。
诚然,摩拜单车现在正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婴儿期”,但是其展现出来的非凡创意与火爆的市场反馈表明摩拜单车起码在产品认可度上已经被市场认可。王晓峰表示,下一步,共享单车将进入新赛道,精细化、智能化运营是重点,也是行业竞争的核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