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7-12-25 02:18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实训室会计专业实训

提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

文/张小荣 王大友,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现阶段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还没有达到高职教育“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文章针对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现状,进一步探讨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并从优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加大会计实训设施建设、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来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

近年来,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会计人才。但也清醒的地看到,现阶段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还没有达到高职教育“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强化以就业为导向和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会计职业教育,就是培养的学生不但具有会计岗位所需专业知识,而且善于处理、交流、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1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现状

1.1 对会计职业生涯认识模糊

大部分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也没有进行系统职业规划培训,难于适应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不了解学习与未来职业的关系,普遍对大学生生活感到迷茫,没有学习动力,造成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甚了解,不了解社会上的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及个人能力要求。

1.2 对会计专业知识理解不到位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模式受本科影响大,有的甚至是本科教学压缩。学生普遍接受是重视会计理论,轻视会计实践不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式。而会计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了实践,其理论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学生对所学会计专业知识不能很好消化,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影响职业能力的形成。

1.3 会计实务操作动手能力差

由于受经费、观念等影响,部分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会计实训室,学生主要接受的是书面知识,有的甚至在毕业时都没有接触过账簿、报表。加之会计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流于形式,使得毕业生脱离社会实践,缺乏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会计岗位要求的了解,难于短时间内胜任会计岗位工作,无法满足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1.4 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相应人才需求由过去的学历型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需求转变。而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大部分只重理论或中专教学“延续”只重操作的“一次性教育”,没有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持续学习,终身学习” 的现代学习观。按照会计发展趋势,会计会更加趋同国际化,需要会计人员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技术和新环境,必须在会计岗位上不断自我学习、充实,否则会出现“好用不经用”现象。

2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高职职业教育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以学科理论为中心,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结合实际,并针对职业能力的需要讲授理论知识。高职会计专业人才须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

2.1 通用能力:是指适应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人沟通、相处、协作能力;计算能力;财经应用文写作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通用能力是分析问题的出发点,既是适应求职谋生的文化基础,又是终身学习、转职转岗、创业的前提条件。

2.2 专业能力:是指会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会计账务处理能力、成本费用计算和核算能力、纳税实务管理能力、资金管理能力等。专业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的最基本能力,真正体现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鲜明特色。

2.3 综合能力:主要指能解决相关会计岗位上的实际问题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查账能力、财务预算编制能力、财务控制评价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等。综合能力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解决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可持续发展问题。

3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发展,职业能力已成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决定其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满足社会需求,因此,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必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3.1 规划会计职业生涯: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对其进行会计职业生涯培训,让学生明白会计是一种职业,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今后谋生的工具,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年级了解自己的会计专业,锁定会计职业。二年级有目的地提升会计职业能力。三年级完成学生到会计人员的角色转变。所以高职院校应走职业化教育道路,培养学生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3.2 优化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要培养高技能会计人才,就必须紧紧围绕“实践”和“应用”两个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社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所谓实践教学体系,就是为了配合专业理论教学,通过提供现实与仿真的实践平台,强化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拓展学生专业训练和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

1、大力推广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会计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应注重学生的操作与应用。过去,绝大多数会计教学采用的是讲授法,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以黑板和粉笔为工具、注重教学内容的讲解。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其结果必然是无法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就是打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界限,由教师主讲,教学场所安排在实训室,边讲边学边做,即时让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转为实践操作技能,以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加深对理论理解的效果。

2、手工会计操作与电算化会计操作相结合。会计电算化在国内的发展,虽然越来越普及,但实践的程度还很不平衡,还有很多单位没有摆脱手工会计操作。鉴于此,高职院校在会计综合实训时应准备对同一套数据既用手工做账有用电脑做账,实现同一套数据,两种实习,双重效果,从形式、内容、速度、结果等方面比较手工操作与电脑操作的异同点,这样,既掌握传统的手工会计操作技能,又熟练掌握电算化会计应用技巧,为今后走上会计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3 加大会计实训设施建设

创建会计实训设施,让学生按会计岗位对基本技能进行全面、系统、高度仿真模拟,是提高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建设会计实训室。建设会计实训室是实践教学的基础,高职院校要创造条件、多渠道筹集资金,按会计专业学生一定比例可先筹建手工会计核算实训室、电算化会计实训室、ERP实训室等,以满足学生手工会计操作与电算化会计操作需要;然后逐步建设会计岗位实训室、财务管理实训室、审计实训室等。用于会计岗位实训和会计综合实训。

2、加快会计岗位实训教材开发力度。要保证岗位实训教学效果,高职院校要按自己实力单独或联合区域内其他高职院校共同开发会计岗位实训教材,作为岗位实训的配套教材,这也是会计岗位实训的前提。开发教材应尽可能吸收企业高级会计人员,力求与本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能够体现会计工作岗位技能要求和实践操作要求。

3、积极探索建设“模拟公司”。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应参加校外的顶岗实习,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从现实情况看,顶岗实习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会计专业学生实习过于集中,而一般单位只能接受少数几个学生,学校也难以在校外与企业合作建立很多实习基地。同时,由于会计工作通常涉及企业商业秘密,实习生很难接触企业真实业务,解决不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建立“模拟公司”是高职院校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重要举措,建立“模拟公司”要求模拟实验环境尽可能仿真,包括硬件仿真和软件仿真,经济业务来自真实企业的经济活动,在模拟时,除没有实现资金和商品流通外,其他如票据、账册、操作方式、核算方法等均按现实经济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设计和运作。借助这种虚拟的商务办公环境,让“公司”走进实验室,让学生走进“公司”学习会计,解决了学生实习难和实践能力差的问题。

3.4 加大“双师型”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肩负着培养一线会计人才的使命与责任,会计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培养的会计人才的质量。要逐步实现教师从知识型向技术、技能型的转变,就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财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积极申报各级财政部门和会计学会的科研课题,积极参企事业的财务改革和创新活动。应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或省级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学习,使该类基地成为培训“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阵地,改变会计教师教学理念,提高会计教学方法和专业水平。在职业技能培养上,应组织安排会计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挂职锻炼,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强化其实践技能,实现知识更新,提高双师素质。兼职教师是高职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1]李晔.浅析高职财会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J].会计之友2012(10)

[2]韦志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J].教育与职业2014(32)

猜你喜欢
实训室会计专业实训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基于6S模式的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改进研究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