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南京市为例

2017-12-25 00:27张瑞利殷富祥徐佩
市场周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医养显著性程度

张瑞利,殷富祥,徐佩

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南京市为例

张瑞利,殷富祥,徐佩

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加速阶段,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作为近两年被广泛讨论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适应了整合老年人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的强烈需求。本文以南京市为例,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研究目前城市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模式认知的总体水平,并通过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我国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认知情况,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探讨,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为改善对医养结合模式的认知提供参考。

医养结合;认知;老年居民

一、绪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必然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民生方面的危机问题。家庭养老能力的减弱与机构养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催使一种更加符合我国国情、满足社会需求的新型养老方式出现,这就是国家近年来开始倡导并推广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作为一种联合医疗结构与养老机构共同协作为老年群体提供服务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具有极佳的实践与操作意义。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多种形式“医养结合”,明确提出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将成为我国着力推进的发展方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关于遴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卫办家庭函〔2016〕511号)要求,每个省(市、区)可申报两个试点地区,试点地区将在创新“医养结合”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中先行先试,为后续工作推进提供经验。

本文以“医养结合”为研究视角,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分析我国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认知水平,一方面能为学界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提供理论准备,丰富已有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能为完善我国现行养老政策,优化养老环境,促进我国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实践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借鉴。

二、问卷设计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南京市鼓楼区、秦淮区、江宁区55周岁及以上居民发放问卷,调查老年居民个人基本情况以及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了解程度、了解途径、参与意愿等方面调查南京市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认知情况。调查资料使用E p iData3.1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 P SS19.0对问卷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探究目前城镇居民对“医养结合”认知的总体水平,并做出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进而探讨相关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并且找出问题和不足,提出解决措施。本次问卷调查以南京市鼓楼区、秦淮区、江宁区55岁以上老年居民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数为310份,实际回收问卷数为310份,其中有效问卷306份,无效问卷4份,样本有效率为98.7%。

三、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1.个人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中,男性140人(占45.7%),女性166人(占54.3%),调查对象为55周岁以上老年居民,平均年龄为68.0岁,55-60岁占22.2%,61-70岁占44.4%,71-80岁占22.2%,80-90岁占10.1%,90岁以上占1.1%;农村户籍121人(占39.5%),城镇户籍185人(60.5%);文化程度上未上过学的有76人(占24.8%),小学文化83人(占27.1%),初中文化78人(占25.5%),高中文化54人(占17.6%),专、本科及以上文化15人(占4.9%);已办理退休手续的有134人(占43.8%),未办理退休或不适用的172人(占56.2%);政治面貌方面有中共党员38人(占12.4%),无党派人士10人(占3.3%),其余258人均为一般群众(占84.3%)。

2.家庭基本情况

家庭居住情况,被访老人中245位(占80.1%)与配偶一起生活,53位老人(占17.3%)不幸丧偶,处于离婚和从未结婚状态的老人各有4人(占1.3%)。家庭结构方面,139位老人(占45.4%)与子女一同生活,其余167位老人(占54.6%)选择独居或与仅老伴一同生活。家庭经济状况方面,2位老人(占0.07%)家中经济非常宽裕,22位老人(占7.2%)家中经济比较宽裕,192位老人(占62.7%)每月收入基本够用,72位老人(占23.9%)比较困难,家庭十分困难的有18人(占5.9%)。

3.健康状况信息

本次调查中,涉及老年群体的健康情况,认为自身健康状况非常好的有29人(占9.5%),健康状况比较好的74人(占24.2%),健康状况一般的130人(占42.5%),64位老人认为自身健康状况比较差(占20.9%),9位老人健康状况非常差(占2.9%);受访绝大部分老年居民具有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仅少部分老人需旁人协助(少于3%);受访老年群体中,有184位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占60.1%),122位老人未患有慢性疾病(占39.9%)。

(二)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认知情况分析

1.知晓情况分析

通过设置是否听说过“医养结合”和了解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程度两个问题来了解受访老年群体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知晓情况。

在调查中有83人听说过“医养结合”(占27.1%),其余72.9%的老人均未听说过有此概念。有近半数的老人从未听说过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听说过但不了解的占38.2%,基本了解的仅占12.7%,仅仅有5人对此模式十分了解(占2.3%)。

2.认知途径分析

通过设置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认知途径,了解老年群体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认知的具体来源情况。受访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了解途径呈现出以报纸、书刊、杂志和电视、广播两大途径为主要途径,其他途径收效甚微。虽然了解途径种类繁多,但每个途径的了解人数没有一个超过50%,除电视、广播这一途径,其余均未超过35%,这反映出现阶段对于宣传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来说还没有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或是这些途径宣传效果均不甚理想。

3.认可程度分析

在问卷调查当中,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宣传,我们对受访老年群体认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适应我国国情程度进行了统计,了解老年群体对这种养老模式的认可程度。在调查人员给受访老年群体详细耐心讲解介绍医养结合模式后,101位受访老人认为此模式可能适合我国养老(占33.0%),基本适合的有99人(占32.4%),十分适合有81人(占26.5%),仅25位老人感觉不适合(占8.2%),由此,九成以上受访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认可度较高,可见其进一步推广的前景十分广阔。

4.参与意愿分析

在问卷调查当中,对受访老年群体参与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主观意愿进行统计调查,了解老年群体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参与意愿情况。在调查中,在经调查员详细介绍,已经基本了解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前提下,有173位受访老人对此表示十分欢迎,现阶段同意参与医养结合型模式,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五成以上,不愿意接受的仅占10.8%,另外还有32.7%的老人持观望态度。

(三)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认知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1.人口学因素对认知情况的影响

为了了解人口学因素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影响情况,应用卡方检验重点探讨对“医养结合”的知晓情况、了解程度、态度情况和参保意愿情况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性别因素对认知的影响

性别因素对“医养结合”的知晓情况(X2=0.273,P=0.601)以及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了解程度(X2=0.734,P=0.865)的差异不显著,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即性别因素在老年居民了解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认知情况上影响不显著,受访老人对于“医养结合”的概念认知度普遍不高。

性别因素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适应我国程度的态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X2=8.107,P=0.044),即性别在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适应我国程度的态度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女性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适应我国程度的态度上明显优于男性(32.5%的女性老年居民认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非常适合,男性的比例为19.3%);另外性别因素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参与意愿没有显著性差异(X2=0.736,P=0.692),性别因素在老年居民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参与意愿上影响不显著。

(2)年龄因素对认知的影响

年龄因素对“医养结合”的知晓情况(X2=7.750,P=0.101)以及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了解程度(X2=12.768,P=0.386)没有显著性差异,年龄因素在老年居民了解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认知情况上影响不显著,受访的各个年龄层段的老人对“医养结合”认知度普遍不高。

年龄因素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适应我国程度的态度(X2=14.6,P=0.246)以及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参与意愿(X2=3.37,P=0.909)没有显著性差异,年龄因素在老年居民了解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参与态度上影响不显著,各个年龄层段所表现出的态度及参与意愿基本一致。

(3)户籍因素对认知的影响

户籍因素对“医养结合”的知晓情况(X2=13.209,P=0.000)以及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了解程度(X2=11.719,P=0.008)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城镇户口相较于农村户口,在“医养结合”整体的认知情况上相对占优,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是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开展工作的重要前提。

户籍因素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适应我国程度的态度(X2=28.935,P=0.000)以及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参与意愿(X2=27.301,P=0.000)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得,城镇户口相较于农村户口,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适应我国程度的态度上更为乐观(37.3%的城镇老年居民认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非常适合,而农村的比例为9.9%),并且更愿意参与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67%的城镇老年居民愿意参加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而农村的比例为40.5%),由此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以农村为重点的宣传普及工作。

(4)文化程度因素对认知的影响

文化程度因素对“医养结合”的知晓情况存在着显著性差异(X2=35.203,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受访老年居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医养结合”这一概念知晓人数的比例也越来越高;文化程度因素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了解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X2=23.545,P=0.073)。

文化程度因素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适应我国程度(X2=19.919,P=0.175)以及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参与意愿(X2=5.516,P=0.854)没有显著性差异。

2.健康因素对认知情况的影响。

(1)自评健康状况因素对认知的影响

自评健康状况因素对“医养结合”的知晓情况上没有显著性差异(X2=8.406,P=0.078),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即自评健康状况因素在“医养结合”的知晓情况上影响不显著;自评健康状况因素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了解程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X2=31.561,P=0.002),即受访者的自评健康状况对医养结合认知情况上有着较大的影响,相较于健康状况不好的老人,认为自身健康水平高的老人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了解程度也更高。

自评健康状况因素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适应我国程度(X2=28.101,P=0.005)以及参与意愿(X2=17.084,P=0.029)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相较于健康状况不好的老人,认为自身健康水平高的老人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认可程度和参与意愿高于自评健康状况欠佳的老人。

(2)慢性疾病患病因素对认知的影响

是否患有慢性病因素对“医养结合”的知晓情况(X2=6.770,P=0.009)以及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了解程度上(X2=9.280,P=0.026)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受访者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对医养结合认知情况上有着较大的影响,未患慢性疾病老人的总体认知情况优于患病老人(未罹患慢性病的老年居民中有35.2%听说过“医养结合”,并有20.5%了解该模式;而罹患慢性病的老年居民的相应比例分别为:21.7%、11.4%)。

慢性病患病因素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适应我国程度(X2=16.076,P=0.001)以及参与意愿上(X2=8.584,P=0.014)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相较于患有慢性疾病老人,未患病老人更加认可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参与意愿也更显著。

3.其他因素对认知情况的影响。

(1)婚姻状况因素对认知的影响

婚姻状况因素对“医养结合”的知晓情况(X2=10.369,P=0.016)以及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了解程度(X2=54.735,P=0.000)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有配偶的受访人群对医养结合总体认知情况较为理想。

婚姻状况因素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适应我国程度(X2=14.171,P=0.116)以及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参与意愿(X2=7.387,P=0.278)没有显著性差异。

(2)家庭经济状况因素对认知的影响

家庭经济状况因素对“医养结合”的知晓情况(X2=8.081,P=0.089)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家庭经济状况因素在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的知晓情况上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家庭经济状况因素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了解程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X2=34.421,P=0.001),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受访老人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了解程度更优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受访老人,改善低收入家庭的认知情况是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开展工作的一环。

家庭经济状况因素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适应我国程度(X2=10.770,P=0.549)以及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参与意愿(X2=2.933,P=0.939)没有显著性差异。

四、结果讨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果讨论

1.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模式总体认知情况不理想

在对南京市老年居民的调查中,发现受访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模式总体认知度普遍不高,由调查数据可得,七成以上老年居民从未听说过“医养结合”的概念,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十分了解也很少。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老年居民自身意识局限性

本次调查研究对象是55岁以上的南京市老年居民,该年龄层段老年居民思想较为保守,并且深受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养儿防老”观念深入人心,结合现实社会经济的条件,老年居民最理想的养老方式还是居家养老,以家庭为单位依托家人的照顾,而现行相关医养结合模式主要是以机构养老为主,这与老年居民认知相悖;作为老年群体,本身对外信息交流的渠道就具有狭窄且闭塞的特点,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传播。

(2)缺乏针对老年居民的有效宣传途径

据调查数据可得,受访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模式了解途径虽然种类较多,但每个途径的了解人数没有一个超过50%,反映出现阶段还没有一个非常好的宣传途径,或是这些途径宣传效果均不理想。同时在调查中发现通过社区宣传了解到“医养结合”概念的人数寥寥无几,由此可见作为老年群体的生活场所,社区并未发挥其宣传和政策解读的作用。老年群体未能有效的了解认知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从而影响了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进一步开展。

(3)政府对医养结合模式支持力度不够

开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进程与政府部门的帮助密不可分。在调查人员向受访老人解释医养结合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医养结合模式的费用问题和报销范围,是受访老年居民普遍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与医养结合模式密切相关的政策或法规尚不完备,对于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来说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收费模式的不明确,相关法律、监督体系未建立等等,一定程度上促使老年居民放弃深入了解医养结合模式。

2.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模式期望度较高

在调查期间,被调查老年居民结合自身对医养结合模式的理解以及调查人员的耐心介绍后,普遍认为这种养老模式较能适应我国今后养老趋势,占被调查人群的90.5%,绝大部分的受访老年居民亦表示同意接受并参与这种养老模式。这表明南京市老年居民在十分了解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前提下对其的接受度和期望值较高,后续工作开展前景呈利好趋势。

3.社会弱势老年群体是认知情况不理想的主要人群

通过卡方检验分析结果,影响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模式认知情况以及参与态度的因素众多,总体表现呈两极化趋势,身体健康、经济条件好、文化程度高、政治面貌先进、家庭成员完整的老年群体认知情况较为理想,而生活困难的弱势老年群体认知情况不甚理想。其中集中表现在户籍情况、政治面貌、退休情况、婚姻状况、健康状况这五个因素,在认知情况以及参与态度的总体表现上,城镇户籍优于农村户籍,党员及无党派人士优于一般群众,已办理退休人群优于未办理人群,与配偶一同生活的老人优于离婚、丧偶和未婚老人,身体健康、无慢性病人群优于身患慢性病老人。其余诸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程度不深,或这些因素中各个阶层的老年居民所表现的认知情况以及参与态度基本一致。由此,社会弱势老年群体是导致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认知情况不理想的主要人群,加强对社会弱势老年群体的关怀成为改善认知情况的重中之重。

(二)政策建议

1.加强对老年群体医养结合模式的宣传

提高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模式的认知度,促进养老事业发展,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消费水平,拓宽老年人对养老模式的选择渠道,要加强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宣传工作,根据老年居民的认知途径偏好,加强特定认知途径的宣传力度,建立并完善有效的预防保健服务宣传途径,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在本次调查中,老年居民了解“医养结合”途径表现为以报纸、书刊、杂志和电视、广播为主的传统媒体,因此可利用传统媒体的有效平台,继续加强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宣传以及最新政策解读工作;与此同时,应最大限度发挥社区宣传作用,社区作为老年群体的生活场所,具有及时宣传解读最新政策的作用,可通过定期开办老年人交流座谈会、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为老年人的信息传播交流提供更多平台减弱老年居民对传统居家养老模式的过分依赖。

2.提高老年群体对医养结合模式的认可度

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在对于广大老年群体的认可度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可以到社区开展宣传讲座及交流会,并定期组织社区老年群体前往并参观其医护基础设施,免费体验医疗养老相关服务,公示相关收费标准并进行说明,促使老年人在了解医养结合模式的同时,提高他们对此种模式的认可度,从而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发展。

3.加强对社会弱势老年群体的关怀

针对以社会弱势老年群体为代表的老年居民整体认知程度不高的现状,政府部门一方面应联合社区医院、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部门加强对独居老人、失能老人、家庭困难老人等社会弱势老年群体的关怀与帮助,出台更加细致科学的补贴政策以保障其正常生活的权利,实现其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另一方面联合多部门协同,降低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参与门槛,完善医养结合模式体系、监管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等,应设立相关专有机构统一协调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明确各部门应担负的责任,同时对以“医养结合”方式经营的医疗或者养老机构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与奖励机制,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不断发展。

[1]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关于遴选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卫办家庭发〔2016〕51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http://www.mca.gov.cn/.

[2] 李腾,陈佳林,吕飞露等.天津市居民对“医养结合”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5,28(21):39-42.

[3] 党瑞英,周燕,徐亮,等.城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模式及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7):141-142.

[4] 肖畅,孙瑞华,刘梦等.北京市医养结合定点机构周边社区老年人对医养结合的认可度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7,30(2):22-25.

[5] 佘瑞芳,谢宇,刘泽文等.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16,(07):7-9.

F842

A

1008-4428(2017)10-154-04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基于“互联网+”视角的社会服务供给模式创新研究(16XGL013);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江苏省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供给整合模式研究(2016SJB630044);

江苏省社会科学项目:江苏省城市“双困”老人长期照护服务整体性供给模式研究(16GLD002)。

张瑞利,女,陕西西安人,南京中医药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卫生事业管理;

殷富祥,男,江苏徐州人,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医疗保险;徐佩,女,通讯作者,湖北随州人,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医养显著性程度
医养当兴
一种结合多尺度特征融合与像素损失加权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基于区域特征聚类的RGBD显著性物体检测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刘贵芳和总理谈了谈“医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