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永胜
跨学科合作的创新型航运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保障与评估
赖永胜
航运人才是港航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航运业的发展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航运业发展建设的不断推进,航运人才缺乏,成为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的瓶颈。有鉴于此,本文对我国航运人才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目标、体系、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全面提升我国航运人才的综合水平,培养优秀的创新型航运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国航运业的发展建设。
创新;航运人才;跨学科;高校
对于航运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国内外还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外航运业发展水平的差别导致,另一方面是由于东西方教育模式的差异所致。但是国内外的培养模式始终是围绕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这个两方面来展开的,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就是航运人才的培养模式。航运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有所不同的,航运人才的培养模式更多的是一个动态性过程,综合性的概述,教学的模式更加多元化,与实践的结合更为紧密。航运人才的培养更加定向化,旨在为航运业培养更具专业化以及综合化的管理型人才。本文将航运人才培养模式定义为:“航运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航运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
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揭示对于人才培养模式构成要素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借鉴国内外航运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相关理论。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具备的要素应该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整个教育过程、管理和评估制度以及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作为航运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概括来讲,基本要素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1.培养目标和规格;2.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3.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这三个方面决定着高校所培养出航运人才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观念和核心思想的集中体现。
其中培养目标和规格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属于目标层;与之相匹配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则属于体系层,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支撑;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一整套管理和评估制度则属于制度层,它是整个航运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保障。
针对多年来我国航运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为提高航运人才培养质量、强化人才培养效果,高校应当在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下,以培养基础知识深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航运人才为目标,通过对航运人才培养模式构成各要素的重新打造,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结构,建立坚实的教学基层组织。并通过核心课程的优化、教师团队的建设,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相关核心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最后,是实施了新的保障机制,高校应立足于独具特色的院校背景,通过加强航运相关学科实验平台的建设,构建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保障评估体系,同时加强教学管理,完善航运教学质量管理机制,从而为形成独特的航运人才培养模式,凸显专业特色,提高航运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长期以来,高校在跨学科综合型人才培养上,结合各具特色院校的相关实际,对航运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规格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明确提出了以特色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改革核心,推动具体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教学团队的建立以及教学工程的开展,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新型航运人才培养之路。目前创新型航运人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通过设立创新实验基金,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航运专业的学生而言,学校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到航运业的最新人才需求动态。同时,创新实践基地的构建,增加了学生的课外实践创新的机会,开启人才培养的新渠道,增加学生的社会技能。
优化跨学科合作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专业课程的设置。首先明确跨学科的创新型航运相关专业的主修课程,将非主修课程进行调整,比如航运管理专业,主修课程航海概论、管理学基础、航运经济、海商法、运筹学等;非主修课程有会计学原理、毛概、体育等,要将非主修课程按照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专业课程分别设置,做到文、理、工相互渗透。要清晰划分跨学科创新型航运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模块:跨学科公共基础课和素质教育课(有助于更好地掌握交叉学科知识)、跨学科选修课(制定课程计划,提升学生的学习空间)及跨学科航运专业核心课程(注重突出本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教师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升。转变以往纯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学方式多样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代替被动的接受知识,让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由老师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同时,任课老师在课上也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堂思考时间,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于纯应试考试,对学生来说,检验掌握知识的牢靠度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果的,但是并不能检验到学生是否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所以,考核方式可以适当增加多样性,比如到船务公司调研总结等方式来考核;同时,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跨学科合作的创新型航运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可以紧紧围绕上述的7大实施要素。然而实施的效果如何还是要建立一个保障和评估的标准,通过评估结果的反馈对实施的要素进行改进,进而使“目标、体系、制度”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实施效果评估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体系、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式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创新,符合教育的大致发展规律,在最大程度上优化教学资源,使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学生也能够积极自主学习课程相关知识,预期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评价我们可以从教师教学评价、学生成绩、学生优秀论文率以及学生座谈会纪要等方面进行调查,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前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从中可以判断自从实施“目标、体系、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以来,教学效果产生了哪些变化。通过对模式引入前后学生对教师上课效果评分进行抽样调查,可以判断出教师的上课质量是否得到肯定。如果教师评分等级明显提高,则说明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显著效果,反之则效果一般或者不好。另外还可以通过对比模式实施前后学生成绩的变化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对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综合考查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一个较为科学的评价。
“目标、体系、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除了学生的考试成绩有所提高外,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也要有所增强。通过判断学生是否可以一次性上岗,或者通过再培训也能上岗来进行评估。通过对比实施前后学生在校内实习以及校外航运实习的实习效果,包括学生上岗实习的应变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以及为实习单位指出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得到实习单位的反馈方面的情况进行一个综合评估。
“目标、体系、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评估模式实施后学校就业率的变化可以有效衡量模式实施后对就业产生的影响。就业率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指标。如果就业率明显得到了提高,则说明模式实施后反馈良好,有积极的正面效应。在当下航运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如果就业率能得到提高,则实属不易。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航运人才培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航运市场需求,高校必须深化航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转变培养理念,转变以往纯课堂讲授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学方式多样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以更加主动地学习代替被动的接受知识,让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由老师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同时,任课老师在课上也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堂思考时间,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于纯应试考试,对学生来说,检验掌握知识的牢固度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果的,但是并不能检验到学生是否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所以,考核方式可以适当增加多样性,比如以到船务公司调研总结等方式来考核;同时,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全面的、系统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和前提,做好培养事宜。
[1] 汤志伟.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
[2] 孟威,陈继红,上海航运人才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J].港口经济,2015.
[3] 张磊.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
[4] 瞿群臻,李立鑫.航运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动力机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
[5] 张海梅.地方高校本科生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7,(11):200-201.
[6] 孟凡敏.关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思考[J].科技风,2012.
[7] 潘琰.对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
[8] Sternberg R J.M ental self-government,a theory of intellectual styles and their development[M].new York.Human Development 1988:197-224.
[9] 卢建飞.基于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0.
[10] Lynne C.Levesque.Creative Talent.Executive Excellence[J].2001,9:15.
[11] 吴向明,余红娜.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396-399.
[12] A.P.Moller Maersk Group.A.P.穆勒—马士基集团11月8日M ISE(国际培训生)专场[EB/OL].
[13] http://bbs.sjtu.edu.cn/bbstcon?board=Naoce&reid=119262433 3,2007-10-17.
[14] 赵正元.产学合作提升大学生就业力[N].中国教育报,2008-5-19.
F240
A
1008-4428(2017)10-136-02
赖永胜,男,河南驻马店人,上海海事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