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玉洁
浅谈高校学生管理中班级建设与共性教育
卞玉洁
班级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更是加强和改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新形势下,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缺乏凝聚力,学生归属感降低、班级建设目标模糊,班风和学风松散、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生干部队伍薄弱、学生个性化过强,集体意识淡薄等问题,运用共性教育,从强化学生集体意识,加强班级制度建设、明确学习目标,加强班风学风建设、打造班级品牌,开展特色活动、更新管理理念,加强网络化建设等四个方面着手,为加强班级建设提出时效性建议。
高校学生管理;班级建设;共性教育;有效途径
在知识经济和创新创业的新形势和大背景下,“互联网+”时代悄然而至,信息日新月异,各种文化思潮和快餐、网络文化充斥在学生周围,高校学生的“三观”尚未定型,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极易受到影响。由此,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全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利用好班级这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最基本单位和载体,通过合理有效的班级建设,进一步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加强和改进高校班级建设,不仅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大有裨益,而且能大大发挥班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
班级是高校进行学生管理和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班级建设则是班主任和班级同学通过各项活动、文化、制度等方面共同建设班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班级平稳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班级建设的主要内容一般从五个方面进行,即班风、学风、组织、制度、文化等建设。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学生的认知逐渐发生改变,班级建设中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如今,网络日益成为大学生沟通和交往的主要工具,“95后”大学生熟练掌握并使用网络,网络已经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学习、生活时间。他们习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热衷于网络空间的交流,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虚拟空间异常活跃,但是一旦到现实世界,同学间的交流基本为零,有的同学不愿意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与同学沟通交流。加上大学与初高中不同,大学基本上都是流动教室,上课来下课走,同学之间没有过多的交流,班级同学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淡漠,并不关心班级的发展。这就难以形成班级凝聚力,使得集体荣誉感淡薄、班级归属感下降、团队认同感降低、班级意识逐渐弱化。
班级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重要学习和活动场所,一个好的班集体应当自己的班级文化和班级建设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积极的班级育人文化。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会促进班级形成一种团结奋发、积极向上、良性竞争、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
而现在很多高校的班级建设存在目标模糊、班风和学风松散的问题,不能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专业的阶段性学习目标、人才培养方案等确立自己班级的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只是一味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学院或学校下发的各种活动比赛、团学活动等;不能明确班级建设目标。班风和学风受到网络、游戏、电视剧、淘宝等影响,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学习效率,还有学生对自身要求降低,放任自我,只要不挂科就行,这种消极、无所谓的想法相互“传染”,严重影响班风和学风的构建。
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准则和依据。班级同学是制度的建立者,也是执行者、遵守者。制度的完善有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也有利于班级建设更好的发展。但目前班级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很多班级根本没有;有的班级却从来没有对照执行过,形同虚设;大大阻碍了班级建设的进程。
班干是班级建设的中坚力量,是班级同学和老师的桥梁,是班级同学的榜样。但班干队伍一般缺乏统一系统的培训和实践经验,有的学生不能处理好班级同学与老师的关系,只能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缺乏威信,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很多学生竞选前和竞选后言行不一,缺乏责任感,遇到情况或是与自己想象中的班干职务有差距,就会消极对待;有的学生能力有限,不能正确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学习成绩下滑;还有的学生“知法犯法”,违反校纪校规,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班干队伍薄弱等都是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
95后、甚至00后大学占据了校园主体,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备受亲朋好友的宠爱。他们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往往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甚至有学生认为别人为他做事是理所应当的,别人就应该这么做;很少接受挫折教育和感恩教育,耐挫、抗压能力较差,受不得一点委屈,不懂得感恩;有些学生沉迷网络虚拟世界,人际交往能力欠缺,不会和同学沟通;还有学生喜欢标榜个性,想法独特,我行我素,很少顾及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没有大局观。个性化意识过强,唯我独尊,不会从顾及到班级集体的利益,个人荣誉感强烈,这就会造成集体意识淡薄,阻碍班级健康发展。
班级建设中存在班级凝聚力缺失,班级意识弱化;班级建设缺乏目标,班风和学风松散;班级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生干部队伍薄弱;学生集体意识淡薄,个性化意识过强,导致集体荣誉感降低,个人荣誉感强烈等问题,这些问题说到底是因为学生个性鲜明,标榜个性,对班级认同感越来越低,觉得和自己没关系。发展个性是当今教育所提倡的,但并不是单纯的发展个性教育而忽略了共性教育。
共性教育是客观存在的教育活动,没有共性教育,整个班级就会处于无组织、无纪律的自由散漫状态。一旦如此,学生的个人成长或是发展都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任何个性的发展和教育都不能以牺牲共性发展为准则。因此可见,班级建设更离不开共性教育,需要通过共性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班级建设。共性教育能够很好的促进班级建设,使班级建设不只是停留于表面,而是落到实处。
高校学生需要提高自身认识,明确班级建设的重要性。增强班级凝聚力,强化集体意识;利用共性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加强奉献观、大局观教育,鼓励班级成员集思广益,争先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合理的制度是开展各项班级工作的前提,因此,管理制度必须符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并且具有班级特色。良好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让班级学生从内心接受并遵守,还能调动班级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积极向上、和谐包容、良性竞争的班集体。
即便是大学生,学习仍然是第一要务,明确学习目的对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具有积极意义。优良的班风和学风是班级建设的根本,通过共性教育,班级成员需要达成共识,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切实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共同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并通过制度建设,建立相应的班级内部奖惩机制,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一旦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有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就会形成良性竞争的学习氛围,自然而然遵守班级纪律、并且能够自觉维护班级制度。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能够激发班级成员的内在动力,并且使学生能够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和谐友爱的班集体。
打造班级品牌,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积极搭建学生展示自我、交流沟通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比赛中积极参与,增强凝聚力。通过一些有意义且能体现专业特色的专业节能比赛,如英语演讲比赛、汉字听写大赛、数学解题大赛等;组织一些增强集体荣誉感且娱乐性、趣味性较强的比赛,如拔河比赛、趣味运动会、合唱比赛等;举办班级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主题班会、宿舍文化展、中秋节晚会等;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利用周末去儿童福利院、敬老院慰问、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在打造班级特有品牌的同时,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学生畅游在网络世界里悠然自在,玩转网络,不在话下。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要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尝试将班级建设和网络结合起来,探索班级建设的新模式——构建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分为班级舆情监控委员——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学工书记,形成三级网络,将突发情况提醒监控,大大降低突发事件的发生率。辅导员还可利用QQ群、微信群发布通知,提高工作的时效性;通过学生的QQ空间、朋友圈、微博等网络新媒体,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时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并通过班级学生干部对网络舆论进行正确引导,使班级建设更上一层楼。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班级是重要的载体之一,兼具基础性和决定性。通过共性教育,加强班级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集体意识,不仅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品学兼优的合格人才,成为中国梦的建设者和中坚力量。
[1] 李宝媛.自媒体时代高校班级建设策略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06):52.-53.
[2] 王欣,王芳梅.高校班级建设影响因素的探索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2):80-83.
[3] 张艳萍.当前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05):113-115.
G471
A
1008-4428(2017)10-19-02
卞玉洁,盐城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