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慧琴,山东省日照市机电工程学校
2015年10月,本市某高校女生王静跳入了风景秀丽的人工湖中,结束了如花的生命,留给亲人的是永久的伤痛。在她的遗书中,透露出现代学生强烈的厌学厌世心理,此事件引起的冲击波久久的回荡在人们的心中。
近年来,见诸报端的类似报道太多太多了,不得不引起了我们对这些事件进行深深的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该如何对学生负责,怎样负责呢?又该负责到什么程度呢?
生命本是独一无二的,是有限的存在,而现实中很多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生存意识缺失,缺乏对生命的思考和正确的理解,在一种混沌的生命世界里,丧失了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追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只有深入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概而言之,主要有如下一些因素:
许多家长一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管教过分严厉,往往把父母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代替孩子给其设计未来的发展。在此境遇下,学生作为一个人应有的思想、情感、想像等都在有形中被无形地压制,为了家人的意志,他们不得不兼受身心的双重折磨,以自己的生活世界甚至是生命为代价在“分海”中求索,教育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在挣扎中抗争的苦役。
生命情感被漠视的学生,最终只能成为一个孤独的自我,失去许多生活的意义和乐趣,最终必然导致其心灵枯萎,人格失真,生命几近萎缩。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时至今日,不少学校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教师,本应是学生生命的唤醒者,学生心灵的守护者,本应尊重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自豪感,本应给学生应有的自由与尊严,把学生从习俗、传统、群体压力以及本能欲望中解放出来,从而还给学生自主判断与自主选择的空间的权力。然而,我们的一些教育工作者采取了对世俗屈服、向现实妥协的态度,以求得自身更好地生存。他们依附于教育而存在,外在的利益成为其选择与行动的现实依据,他们的眼里只有分数,只有考试,只有排名,只有荣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学生已经成为一部分人成名获利的工具和牺牲品。
在社会转型时期,激烈的社会竞争表现在方方面面,人口的庞大与就业岗位的有限构成了尖锐的矛盾,而现行考试制度、用人制度等又受着传统的偏狭的人才观的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生命世界不得不被驱入固有的、预设的轨道,不得不在这个轨道中艰难地寻求出路。在此意义上,学生根本不可能主宰自己的命运,他的权利与选择都是一个有限性存在。他只能改变自己而去适应并践履着游戏规则,而不能一起参与规则的制定,唯其如此,他才不至于被社会遗弃,才不至于生活在现实社会的边缘。
鉴于以上现实,在校园中开展生命教育已显得尤为重要。
1、开展生命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珍视生命、保护生命
青少年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剧烈变化的时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尚未觉醒,还处于心理学家所称作的“心理断乳期”“精神饥饿期”“第二反抗期”,人自身生命活动的复杂性,生存环境的复杂性与选择的有限性及对两者相互关系的认识和利用的有限性,决定着青少年对个体生命很难有清醒的意识,他们的自我认识还不成熟,缺乏正确的生命观。
作为学校,要积极施加教育的正面影响,渗透生命理念,让学生认识生命,引导学生欣赏生命,期许学生尊重生命,鼓励学生珍爱生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个性及对自我的肯定,孕育积极的生命情感,加强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理解与追求。
2、教师要转换思维方式,营造生命情感氛围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有着丰富情感和人格尊严的、可塑的、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具体的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人学会生存,学会发展。为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每个学生的生命自由发展与个性充分张扬,要以宽容、开放的精神善待每一个学生,并时时刻刻关怀他们的生存困境与愁绪,激发他们生命的活力,宽容他们的失误与瑕疵,发现他们每一阶段的潜力与价值,了解他们的特长与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关心学生的感受,并时刻注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感受及其变化,想他们之所想,用心体验他们的情绪变化和需求,善于了解学生,能够从学生的位置看问题,能够以心换心,以情动情,才能被学生接纳并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诗意境界中,师生间充盈着歌声、笑声与赞美声,学生们在积极的歌声与赞美声的鼓励下,能够解放他们的精神,放飞他们的自由,放大他们的生命价值,从而营建理性的生命情感氛围,积极让生命情感引人振奋、达观、向上、充满朝气,把人引向与周围世界的活泼交流, 成为人生动力与光明之源。
3、学校、家庭、社会生成教学合力,共同促进
生命是完整的,整体的,生命的教育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校内,而应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使教育合力的生成最大化,要充分挖掘整体的合力与潜在性资源,让学生在不同的空间中体验到生命的价值,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学会珍惜,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生命的所有者与爱护者。在生命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式上,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做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亲身实践相结合;在生命教育的实施上,做到政府指导、学校推进、社会支持、家庭配合。
学生是涌动着活力的生命体,是生长着的生命,是教育的起点与归宿。因此,教育必须回归生命,离生命近些,再近些,教育只有关注生命,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诗意的境界,多一些对生命的敬畏,多一些对生命的应然追求,少一些对生命的漠视,让学生的成长更自由,更快乐,让学生自己的生命在自己的时空中幸福地成长。
总之,让我们携起真心的手,捧出我们挚爱的心,让学生在爱的天空中展翅高飞,让他们生命的色彩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