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晓雪,农安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不仅是每名高校毕业生自身价值的体现,更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运行发展,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的必要举措。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模式转变为大众教育模式,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带来巨大压力。为了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农安县通过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为手段,运用多种方式整合社会力量等措施,来帮助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但是我县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仍面临许多问题。
我县的高校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着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就业质量提升、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等现实问题。而构建人才培养反馈机制、职业指导新模式、创业教育新模式等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人口基数大,毕业生数量多,域外输出就业空间缩小和本地企业用人有限问题。使得新增就业岗位有限与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的矛盾日益突出。
1.2 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高校的就业和职业指导工作不到位,人才培养的结构性浪费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专业的学科门类结构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
1.3 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和就业能力与就业现实需求存在差距。
1.4 基层工作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强。高校毕业生对到基层工作积极性不高。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从人才供求关系总量和基本格局来看,高校毕业生远没有达到“过剩”程度,现在面临的问题并非“就业难”而是“择业难”,是观念的错位,结构的失调,渠道的不畅通,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原因:1、经济发展仍不能满足就业需求。2、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3、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观念和就业能力与就业现实需求存在差距。4、基层就业岗位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不强。5、高校毕业生创业意识还不强,创业能力也需提高。
3.1 加强宏观规划,优化政策环境。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任务纳入政府工作,全面规划,提前部署,统筹安排,多方协调。要健全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对现有政策进行调整、修改和完善,进一步健全毕业生就业及相关配套政策,在政策上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实实在在的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3.2 改革教育模式,培养适用型人才,高等院校应根据社会需求为大学生开设实用性课程。学校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及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升大学生自我认知水平,引导大学生对自己有恰当的评估,帮助大学生提前做好职场规划,再通过讲座等方式向大学生讲解当前的就业环境,最终让大学生在毕业前,可以制定出一个适合自己的职场规划。
3.3 加大舆论宣传,优化社会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深入宣传党和政府有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大力宣传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创业成才的先进典型,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
3.4 加强就业工作,强化信息化建设。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和管理,保持就业信息渠道的畅通,提高就业网络服务水平,完善高校就业平台的服务与管理功能,发挥新型媒体(微博、微信、手机A PP)在就业创业工作中的作用,及时将就业信息发送给毕业生;通过就业信息化服务,完善就业跟踪调查机制,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通过就业信息化平台,对就业数据进行专业的收集、汇总、分类、整理和分析,为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依据,提高学生就业满意度。
3.5 加强政策激励,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对赴基层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部分生活补贴标准,并在服务期内开展培训和教育,尽可能使他们能够应用所学服务基层。同时,增强服务意识,自觉地为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的特长,根据他们的服务意愿和专业特点,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妥善安排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
3.6 全面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体系。探索建立“创业知识、模拟实践、实际操作、跟踪扶持”四位一体的创业培训模式,实现创业帮扶全程化。
3.7 探索完善创业贷款工作。进一步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相关措施,特别是针对创业贷款及贴息等重点问题,研究探索便捷准确、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适当提高小额担保贷款资金额度,放宽贷款政府贴息期限。在法律要素齐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不断精简操作流程、缩短审批时限,打造方便、快捷、高效的小额创业贷款“绿色通道”。借鉴先进经验与做法,适度引进风险投资基金,让有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借助专门的社会资金创业。
[1]余永英.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及思考[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6(3):56—59.
[2]杨守建.大学生就业问题出在哪里[J].中国青年研究,2004(12).
[3]安俊学,闷明,王 振.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288—290.
[4]先锋;珊珊;;大学生如何走创业之路[J];劳动保障世界;2009年02期.
[5]胡建英;;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