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我国保险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7-12-24 13:49:29冯诗棠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保险行业保险产品投保人

文/冯诗棠,南充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

1 引言

保险是社会的“减震器”。社会向文明发展离不开保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险发挥了应该的功能并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我国保险业发展滞后的现象呈明显趋势,保险行业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2 保险的功能

保险是集合具有同类风险的众多单位或个人,以合理计算分担金的形式,实现对少数成员因约定风险事故所致经济损失或由此而引起的经济需要进行补偿或给付的行为[1]。保险是一种经济行为,可以保证经济生活稳定,也可以分散风险,提供风险保障服务;保险是一种金融行为,通过收取保费集聚了大量保险费用并实行运作而起到资金融通的作用;保险更加是一种分摊损失的财务安排,受损人可以获得的是全体投保人共同的经济支持。保险坚持“一人为众,众人为一”的理念,一般具有经济性、互助性、契约性和科学性等特点,保险功能在其发展过程中对顺利再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研究:

2.1 可以分散风险

保险是分散风险的有效方法,这是建立在灾害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基础之上的,具有科学依据,对于个别投保人来说,灾害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对于所有的投保单位来说灾害事故必然发生,保险通过向市场上千千万万投保人收取保费来分摊其中少数不幸的受灾害事故的被保险人的损失。

2.2 可以补偿损失

保险通过把投保人缴纳的保费建立保险基金,对少数受损失成员因保险事故受损给予经济补偿,从而可以帮助受灾成员抵抗损失、保障经济活动顺利开展。补偿损失的作用最能反映保险的本质,也是保险的最终目的,因为保险成立的初衷是帮助受灾人度过难关,也即是无损失就没有赔偿可能,有损失才有赔偿可能。

2.3 可以融通资金

保险公司收集巨额的保险费建立起庞大的保险基金,能够起到分流社会储蓄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资金,进而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为个人理财提供可支配收入。

2.4 可以防灾防损

投保人在购买保险以后,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会共同采取措施对风险事故进行防范,减少或消除风险发生的因素,防止或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从而降低保险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个人理财提供安全保障。

2.5 属于再次分配

保险实际上是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领域,保险向投保人收取保费建立保险基金,并在保险事故发生后向受损人提供经济补偿,这就是把保险基金转移支付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中,实现了再次分配。

2.6 保险对个人理财的意义

保险属于个人理财的范畴,促进保险的发展,提高公民的保险意识,有助于提高普通群众的投资理财能力。目前我国的老百姓依然青睐通过储蓄积累财富而忽略通过其他方式积累财富,特别是忽略了通过保险去管理财富,让财富保值增值。

3 保险存在的问题

3.1 保险行业粗放式发展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保险业有了坚实的发展基随着中国保险业由人民保险公司一家独大垄断的局面向垄断竞争发展,保险行业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我国保险业粗放发展的模式也被沿袭下来,我国保险行业总体上仍停滞在冲量层面上。绝大部分保险机构主要通过增设机构、同质化产品、“人海战术”等方式实现外延式扩张,而忽略了保险公司产品和服务创新,甚至有的保险公司为了利益不顾市场规则,违法乱纪。保险的粗放式发展早已经不能满足中国现实的保险保障需求。

3.2 保险业缺乏创新

企业的成败在于能否创新,尤其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阶段。创新是保险行业科学发展、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随着保险市场扩大,消费者对保险需求量迅速增加,虽然保险产品品种和销售量呈现出“双增量”的局面,但是保险产品创新也存在严重问题,产品结构相似、产品同质化、服务滞后等问题突出。我国除了少数保险公司以外,许多保险公司的技术创新仍然处于较低层次阶段。因为为了节省成本,大多数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产品是依据市场上已经存在的保险产品再进行局部的开发而成。然而随着我国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增加,对保险公司推出的保险产品创新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保险产品结构不合理

当前许多消费者存在盲目消费的情况,保险行业亦然,保险行业呈现出保险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财产保险市场上,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份额明显大于其他险种市场份额。在人寿保险市场上,分红险占领了巨大的保险市场份额,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3.4 缺乏高素质人才队伍

保险、银行、证券是金融行业三大板块,然而我国保险行业从业人员和证券行业以及银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相差较大。证券和银行从业人员学历水平,综合素质都明显高于保险业从业人员素质。保险行业工作的复杂性特征就要求保险从业人员拥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广博的知识,但是目前国内现状是保险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既精通保险、又擅长管理的中高端人才缺乏,尤其是核保、核赔、风险管理等专业人才极度缺乏,保险营销由于竞争激烈而出现了营销人员流动性非常大,高素质的营销人才严重不足。人才是保险行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保险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险业的发展。

3.5 保险经营不诚信

保险行业是一个信息极其不对称的行业,保险公司作为优势方有专门的法律顾问团队、专门的产品设计团队和营销团队,保险公司能够理解保险条款的含义而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不能理解保险合同的所有条款,在营销过程中保险营销人员可以轻而易举地设计晦涩难懂的保单条款引诱投保人落入陷阱,当出险时可以逃避保险赔偿责任;也可以夸大保险的功能。缺乏专业的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会极大地损害保险公司甚至整个保险行业的形象,阻碍保险业的发展。

3.6 保险法制建设不健全

保险扮演着社会的“减震器”的角色。我国高度重视保险业发展,保险意识不断深入人心,伴随着保险业的飞速发展,外部法制环境越来越不适应保险发展速度。部分保险业务领域的法律不健全,如规范机动车辆保险的法律没有完善、巨灾风险法和再保险法处于空白状态。

3.7 保险意识缺乏

由于小农意识观念根深蒂固,互利共赢的观念没有深入人心,许多人觉得保险公司作为盈利机构是赚钱的,而亏钱是绝大多数老百姓,所以他们不愿意购买保险。

4 改善保险环境对策

4.1 改变保险行业经营方式

我国保险市场呈现出寡头垄断的特征[2],在保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必须认识依靠扩大规模、抢占市场的道路不是长久之计,保险公司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和成本管理实现集约化的经营管理;在保险资金运用上提高资金管理、经营风险管理能力,实现投资多元。

4.2 增强保险业创新驱动力

市场需求是拉动产品创新的主要因素,保险公司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合适的保险产品;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是保险行业良性发展的保证,必须坚持体制创新与管理创新并举,把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运用于保险活动中。

4.3 构建合理保险产品结构

只要按照保险产品功能结构与消费者满意度间的合理匹配关系来经营,就能够有效地避免保险资源浪费[3]保险公司要按照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要求主动调整传统寿险和非传统寿险的比例,调整车险和财险的比例,调整寿险和财险的比例,侧重于保险行业内涵式增长,提高社会风险的整体保障水平。

4.4 提高保险业人才队伍素质

人才是保险行业兴业的根本,必须通过有效途径提高和便宜高素质的保险人才,为保险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首先,保险公司要建立健全公平的科学的激励机制,注重物质奖励的同时坚持精神奖励,最大限度地激发保险员工的竞争意识,发挥潜能。其次,保监会要从宏观上调控人才流动趋势,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通过引导和培训帮助员工树立行业认同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

4.5 坚持经营诚信

坚持诚信经营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建立健全法律监管体系,将保险当事人、关系人、辅助人都要纳入监管范围内,做到有法可依。其次,依法追究失信行为,做到有违法必究。最后,增强员工诚信服务意识,使员工正确认识到诚信与保险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相关。

4.6 提高居民保险意识

保险意识是保险业健康发展的社会基础[4],保险公司应该改变经营理念,只有树立以客户为核心的经营理念,才能真正做到位客户着想,才能获得客户的认可;国家和保险公司努力普及保险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保险意识。

[1]段文军.保险学概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8.

[2]周延.中国保险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45

[3]蒲成毅,潘小军.保险产品结构与保险业增长的动态优化决策分析[J].管理科学 2011(11).

[4]沈新荣.加强保险普及教育、提高全民保险意识[J].上海保险,2009.

猜你喜欢
保险行业保险产品投保人
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
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
推进我国保险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中国外汇(2019年20期)2019-11-25 09:54:58
互联网保险新业态下的保险产品开发策略探讨
有必要创设“第二投保人”概念吗?
——与林刚先生商榷
上海保险(2018年3期)2018-04-03 09:35:31
企业年金基金配置投资型保险产品研究
财政科学(2017年3期)2017-08-07 02:28:10
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
保险理财 四大要点获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