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鑫,湖南省博物馆
试论开放式博物馆的现实意义
文/王鑫,湖南省博物馆
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政策不仅将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观点落实到实处,还反映了我国通过增强文化建设来惠民的思想。既能够保障人们应有的文化权利,还能使人们的基本文化需求得到满足。
博物馆;开放;免费;价值
博物馆最开始出现是因为人们有了对物品进行收藏的概念。博物馆在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发展中不断吸取各方面的营养,成为了拥有很多功能的文化结合体。博物馆的职能也由于社会的进步而不停的更新,出现了一些新形式、新功能、新模式。世界公认的博物馆的内涵也在不停更新中。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届大会通过的章程中表明:博物馆是一个不以利益为主的、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服务的、向群众永久性开放的场所,把研究、学习和欣赏当做目标,将人类以及人们生活中的见证物进行集中的展示 和贮存。
如果想最快速度的熟悉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去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博物馆中的藏品承载着一个地方民族文化的开始,象征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历史文化积淀。 博物馆是一个通过给人民群众展览藏品的方式给社会提供文化教育的机构,它实物标本当做教育的根本,通过实物说话,给广大民众带来精神上的洗礼;作为一种历史的、文明的教育,博物馆通过自觉的、积极的模式培养了群众的整体文化价值观,这样生动形象的教育方式,能给其他行为方式提供积极的补充,从而使国民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博物馆除了能够塑造一座城市的文化形象,还能展示现代社会中不同城市的文化特点。一个地区文化的多元、开放和包容的特点,是通过不同的城市和地区间相互进行文化交流、然后经过某种途径传播到全国各地的。这就需要我们利用好博物馆的积极作用,号召引导人民群众在自觉和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既要提高公民的文明素养和社会道德素养,还要实现塑造文化形象、带动城市文明发展方向和社会文化价值取向的终极目标。一个城市的文化形象的变化,必将会改变该城市的投资趋势,会有更多的投资商来投资,最终带动城市的整体水平的进步。
在这个经济与文化都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和精神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同时也需要各方面的文化来补充营养。各种公益性的免费博物馆就成了传统文化的快速传播方式之一。博物馆给人们享受新的文化熏陶提供了广阔的了平台,各种各样的藏品,积极地配合了人们的文化需求,人们愿意主动的接受文化的陶冶。博物馆以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征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于文化的渴望,不仅提升公民个人文化素养,也为推动国家整体文化水平做出了贡献。
由于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文化和精神品质的要求也日渐升高。国家和政府对于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文化诉求给予了很多的关注,于是将以往收费的博物馆改成了免费参观的文化机构,并在国内大面积的推广和实行,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实施免费开放的服务模式,来满足社会各个层次观众不同的文化诉求。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使得公民们能够更容易的追求高品质的文化生活,降低了文化方面的成本和费用,有助于人民群众不断来博物馆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第二,免费开放后,客流量增多能够促使博物馆及时的更新陈列展览的藏品,在推动自身进步的同时也能探索更好的发展道路,改变之前陈旧的思想模式,积极挖掘自身潜力,将更多更好的资源投入到博物馆中来吸引更多的观众;第三 ,实行免费开放政策也能够树立人们的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认同感,让观众在享受文化的同时感到骄傲;第四,博物馆的免费开放能够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从大的方向上引导人们,鼓励人们朝着更好的精神文明方向前进;第五,通过免费参观的方式,让人们能够更加直接的感受国家和政府对于文化的重视,对党和国家的决策产生真实的认同感,进而追随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在以上五点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政策的意义概括为:这不仅是对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也是对党和国家提出政策的大力支持。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宣传文化、研究藏品的责任。人们可以在博物馆中感受过去、品味现在、触及未来。它同时也是提升民族文化素质的关键途径,在博物馆中,传统文化能够有更好的渠道进行宣扬,也能激发人们的爱国情绪。公益性文化机构的辐射功能,也在国家和党的支持下起了很大作用;免费开放说明政府积极自觉地将公益性财政负担自己承担,自觉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决心。博物馆的免费开放仅仅只是作为手段而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免费的资源和措施推动群众走进博物馆,在用文化粮食丰富自己的同时也对博物馆的运行和服务提出更多的建议。免费开放既是民生的关键内涵,也是博物馆拥有公共财力支持的具体表现,政府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后,将资源平均分配,由博物馆向人民群众提供社会教育以及文化服务,便会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体验。总而言之,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就是要完成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从而更深层次的履行博物馆作为公益性机构宣扬文化和普及教育的职能;最大程度上的实现了公共文化资源的分享和公众基本文化权利的保障,这样不仅使公众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过去因为博物馆会收取门票,所以前来参观的大部分都是旅行团、单位组织的集体参观或者是学生群体。免费开放政策实施后,人们的热情度变高,博物馆的人流量也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参观群体变得多种多样,既有学生、工人、农民也有社会人士和各种团体。少数低素质的观众会在博物馆内乱扔乱吐,扰乱秩序,甚至还会损害藏品;伴随观众人数的增加,馆内二氧化碳的增多会使空气中的湿度产生变化,也会对藏品造成一定的损害,比如书画的纸张会变得干燥,青铜文物更容易生锈等,这也对博物馆的日常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博物馆实行了免费开放政策以后,无法通过门票来盈利,经营管理的成本也随着参观人数的上升日益加重。国家和政府虽然给予博物馆经费补贴,但还是难以弥补门票免费所带来的资金缺口。而且政府下发的资金都明确规定了用途,资金的使用缺乏自主性。要想保证免费政策的顺利实施,就应该面向全社会进行招聘,改进博物馆设施,强化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要重视藏品的护理。所以,才出现了运营资金不足的情况。
在博物馆的人流量逐渐增加的同时,博物馆的人才匮乏问题也越发的明显。后勤人员、内部工作管理者、解说人员等等都无法满足博物馆日常的运作。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博物馆的讲解人员并不是专业出身,专业素养相对较低,解说词也过于单一枯燥,缺乏创新,没有办法满足观众的需求。
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刚开始实施的时候,人民群众的热情度很高,来参观的人源源不断。伴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的热情开始逐渐减退,进入博物馆的次数开始减少。在免费参观的热情冷却以后博物馆怎样才能保持稳定的参观量和人流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些观众到博物馆的目的并不是要参观藏品,有些可能是因为好奇图个新鲜,有些是为了休息吹空调或是上厕所。博物馆具有传播文化和教化人的作用,不能只注意藏品的水平,更应该把重心放在创新上。
综上所述,博物馆属于公益性的文化服务机构,在社会文化教育中占据着关键的位置。它不仅具有满足人民群众学习、休闲和娱乐的职能,代表着全体人民的基本文化权利,同时也将一个地区所特有的文化通过另一种形式展现给大家。由于免费博物馆的开放数量不断增多、公益性文化机构的不断升级,文化带给人们的影响也在逐渐深入,博物馆在推动社会发展和促进个人精神文化提升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功劳,我国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并且推动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1]任强.关于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利弊分析[J].科技信息,2009.
[2]张少春.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进一步推进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N].经济日报,2009
[3]史韶霞,高宝仕.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实践与思考——以青岛市博物馆为例[N].中国文物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