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制造业OFDI与制造业发展

2017-12-24 13:49:29黄旭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增加值制造业资源

文/黄旭,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多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高速发展。然而,与制造业强国相比,我国制造业仍“大而不强”,在技术等方面明显落后。OFDI可以在合理资源再配置、化解过剩产能、带动技术创新和改善竞争环境四方面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本文研究了我国制造业OFDI与制造业发展,分析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阐述制造业OFDI对国内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提出进一步改善我国制造业OFDI的建议,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实践意义。

1 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

1.1 增加值不断扩大,位居世界第一

从增加值来看,2000-2015年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飞速增长,2 010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直到2015年,我国已连续6年名列第一。

1.2 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有所下降

从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呈下降趋势,下降了2.4%。表明,与其他行业相比,制造业的发展是有些落后的。

1.3 研发能力弱

从R&D研究人员(每百万人)来看,我国研发人员数量明显增加,但与美日德三国仍有很大差距,2014年美德两国研究人员数量大约是我国的4倍,日本更是我国的5倍。从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来看,我国呈稳步上升态势,但与美日德三国有很大差距。

1.4 能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

从每千克石油创造的GDP来看,我国能源利用率有所提高,但一直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从制造业和建筑业的CO2排放量来看,中国>世界/日本>德国>美国,我国大约是世界水平的1.5倍。

2 制造业OFDI对国内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1 合理地资源再配置

OFDI可以促进我国和世界资源的合理再配置。OFDI可以使国内资源紧张的行业获得稳定的资源供给,如:石油、铁、铜等。开发利用投资国资源,再加工进口到国内,满足国内资源的需求。此外,OFDI可以释放国内大量生产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土地等。初级制成品、原材料加工等行业的向外转移为国内释放出大量的生产要素,有助于优势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有效地资源配置,推动国内制造业的发展。

2.2 化解过剩产能

近年来,“产能过剩”一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钢铁、水泥等行业尤为明显。OFDI可以带动出口规模的扩大,进而化解国内大量的过剩产能。具体的讲,国内企业通过OFDI与国外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将国内优势产品销往国外,消耗过剩产能。

2.3 带动国内技术创新

OFDI可以弥补国内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制造业企业通过OF DI,直接快捷地与国外跨国公司建立联系,有助于了解和学习国外的前沿技术、先进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并将其传递回国内,推动国内技术的进步。

2.4 改善国内竞争环境

对于竞争环境的改善表现在企业层面。一方面,率先进行OFD I的制造业企业,由于获得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源等,容易在行业内获得竞争优势,会对国内同行造成压力,促使他们进步,最终带动整个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又与同行跨国公司互相竞争,可以促进国际企业间的互动交流,进而带动国内制造业的发展。

3 进一步改善我国制造业OFDI的建议

3.1 政府层面

3.1.1 鼓励企业进行OFDI

目前,我国制造业仍有很多不足,政府部门应当鼓励企业进行OFDI,发挥OFDI对国内制造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投资优惠政策,如:资金贷款、税收优惠等,支持和鼓励更多的企业进行OFD I,开展海外经营活动,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3.1.2 加强OFDI行业引导

我国制造业OFDI的行业分布十分广泛,政府应该对重点建设、支持行业进行引导。第一,引导制造业企业OFDI,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价值链的升级,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转变;第二,重点支持发展高新科技行业,推进技术的更新和进步,促使制造业产业升级;第三,引导国内逐渐或已经失去成本优势的传统制造业向劳动力廉价和自然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国家转移。

3.1.3 依托“一带一路”发展OFDI

如今,国际经济格局重构已是不可逆趋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争夺持续进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适时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它满足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OFDI也要依托“一带一路”,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形成一个新的投资贸易圈,达成互利共赢的美好局面。

3.2 企业层面

3.2.1 积极参与OFDI

制造业的发展只依靠政府的引导和鼓励是不行的,最终实施的主体还是企业,企业应该高度响应政府的引导,积极参与进行OFD I。具备投资能力却未进行OFDI的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营活动,深入全球市场;投资规模小的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的客观需求,逐渐深入开展OFDI活动;投资已具规模的企业要向国家倡导的行业倾斜,逐步转向高级化、科技化。

3.2.2 提升自身创新研发能力

要想改变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企业要不断改进自身技术,提高创新研发能力。一方面,通过引进和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构建技术研发平台,大力支持技术研发活动,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价值链升级;另一方面,通过对技术发达国家进行OFDI,学习国外高端技术,反馈回国内,模仿吸收改进后,推动国内技术变革。

[1]黄群慧,贺俊.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J].中国工业经济,2015(06):5-17.

[2]崔日明,张婷玉.美国“再工业化”战略与中国制造业转型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06):21-30.

[3]张兵.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区位选择及绩效[D].南开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增加值制造业资源
中国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
四川化工(2022年3期)2023-01-16 10:43:31
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总体平稳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 12:39:10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华人时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50
资源回收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消费导刊(2018年9期)2018-08-14 03:19:56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