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志成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哈尔滨 150090)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帮忙不添乱”
丛志成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哈尔滨 150090)
舆论监督节目;舆论监督报道;传播影响力
作为广播人,在前些年,我们很难看到国内其他媒体会援引广播的新闻报道,近些年,这种格局被打破,“据中国之声报道的字样,频频出现在其他媒体中”,因为一档焦点新闻节目《新闻纵横》的改版,成了中国之声舆论监督主阵地,独家、全面、深度成为这档节目的代名词,其他媒体援引的报道也大多来自这个栏目,在全媒时代,一时间让广播人的自豪感再次油然而生。做好舆论监督节目和报道,将会使媒体责任的能量进一步释放。
舆论监督,从其根本意义上说,是大众传媒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利,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行为,也是大众传媒的一项重要职责。舆论监督有别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是一种特殊的民主监督形式,监督面广,影响面大,作用力强,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相反,如果做好舆论监督,就会对匡正时弊、严肃法纪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做好舆论监督非常必要。舆论监督既是媒体的使命所在,又是媒体的重要职责,只有从民生角度出发,抓住政府关心、百姓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监督,才能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作为龙广北大荒之声的品牌节目《民生在线》,已经形成了大家的共识,是替老百姓说话办事的节目,是频率民生监督类节目的一面旗帜。 根据自有频率定位,开办舆论监督类节目,侧重本频受众,非常有必要,比如私家车频道开办消费维权类节目,97频道开办老年人服务热线,高校广播关注学子教育服务等。真正从民生需求出发,把舆论监督类节目办得更加细化。形成与行风热线的呼应与补充,把第一手的社会热点通过自己的舆论监督平台发布出去,树立公众的媒体责任认同感。
媒体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眼睛”。这就要求媒体要本着“帮忙不添乱”的原则,对舆论监督类报道要有严密的策划、审核和执行措施。在助力省委省政府的宣传报道方面要做到积极主动,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敢于行使手里的媒体职能。 舆论监督类报道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真正地进行调查了解,不能因为记者的疏忽造成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 “西瓜膨大剂事件”的报道就是一个典型事例。有媒体报道:西瓜炸裂的原因是瓜农使用了一种叫膨大剂的农药,催熟西瓜,一时间西瓜炸裂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没人敢吃早上市的西瓜,瓜农损失惨重,后来又澄清西瓜炸裂不是由膨大剂引起。仅仅是一、二条新闻报道,但很多瓜农可能会因此倾家荡产。记者在没有完全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就匆忙把见闻报道出来,因误导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很难挽回了。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曾明确提出:“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舆论导向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们要抓准问题。事实要弄准。要真实准确,清晰自己要弘扬什么,批判什么,宣传什么,禁止什么,不能有一丝对问题的不清和含糊。以新闻夜航报道问题自助餐鸭肉冒充羊肉为例,报道播出后,给更多人以食品安全的警醒,能够让更多自助餐饮企业区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真正通过实事求是的报道,让老百姓点赞。这对于所有新闻从业者来说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必须对党对人民有高度负责的态度,对新闻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对百姓的疾苦有深深的同情心,对腐败现象和违法乱纪行为疾恶如仇,只有这样,我们的新闻工作者才能深入生活,写出符合实际的好稿子,才能真实地反映民情民意。必须站在公正的立场和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客观报道,这既是对新闻规律的尊重,也是对法律的尊重,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自重。
就目前的舆论环境而言,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会有多个视角的舆论出现,民间舆论、传统媒体舆论、网络舆论等等。如果不能够很好的做好舆论监督的网络引导,很有可能让事件持续发酵,失去掌控力。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和关注网络舆论风向,在网络舆论有大大超越传统媒体舆论趋势之时,针对本土网络热议事件,应该发挥传统媒体报道真实的属性,借助网络,积极回应,及时纠正网络偏颇的观点。“网络扩散、传媒报道、网络热议、传媒调控”,网络监督和传统媒体相结合,将是未来舆论监督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在发挥辟谣等作用时责无旁贷,多部门微博微信联动做出真实客观的回应和报道。
舆论监督不是工具,而是信仰和职责,要慎用、会用,才能彰显媒体职能,不破坏平衡和谐。用中国之声特报记者白宇的一句话做结尾 “我们之所以还有工作,是因为世界需要正义。”□
(编辑/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