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金融专业为例

2017-12-24 08:09:31吴欣阳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校方顶岗校企

文/吴欣阳,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基于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金融专业为例

文/吴欣阳,台州科技职业学院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相对接的“双赢”模式。当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金融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存在校企双方目的不一致,校企双方人才供需时间不匹配,校企合作形式单一、岗位局限和学生对实习薪酬不满意等问题。本文通过校方转变意识加强机制建设、企业培养社会责任形成长远动力机制、政府强化主导加速法规建设三个方面进行长机制的改进。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型的产业结构化调整阶段,创建创新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人力资源强国,大批量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促进当前经济的转型的关键。而仅凭高职院校之力培养出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习近平主席2014年在对职业教育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职业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实现在校教育和企业实践的无缝对接,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营销服务技能和基本操作技能面向保险、证券以及银行等行业的应用型人才,从而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目前绝大多数金融高职院校都与区域内的相关金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有的还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就业率。但是,由于一些体制机制的不完善性和利益冲突问题,多数金融校企合作项目流于形式,因此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台科院)金融专业为例,通过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一方面可推进台科院金融专业的相关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为政府部门教育决策者提供参考性对策。

1 本校金融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近年来台州市经济发展迅速,截止2016年末,小额贷款公司32家,全年累计放贷款63.85亿元;证券营业部有79家,全年股票交易额2.61万亿元;保险市场发展较快,全年保费总收入同比增长14.7%;有大量的商业性银行在台州开设分支机构。这些金融机构的扩张和设立,急需大量面向一线的金融服务营销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金融技能人才。台科院的金融专业已与台州内的2家保险公司、2家证券公司和数家银行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其中与太平洋保险公司、国元证券和大同证券已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经过校企双方的努力已启动了一系列合作事项,比如聘请保险公司和银行专业人员到学校兼职授课,寒暑假期间企业人员分批带学生顶岗实习,邀请企业精英到校开展专题讲座,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与企业合作研发相关课题与项目。除此之外,为了适应合作企业的用人要求,校方跟金融企业合作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和第三方考核。不可否定,本校金融专业的校企合作在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加强双师素质队伍建设、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等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金融专业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的角度看,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2 本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校企双方目的不一致

虽然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双赢”的局面,但是学校和企业的根本利益目标是不一致的,导致合作的质量和长效性欠缺。学校的根本利益是借助企业的内部资源,让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来提高实践操作技能,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企业的根本利益是借助学校的人才和科研能力,一是获得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是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从而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以合作的保险公司为例,最近几年保险公司寿险业务不断在扩张,急需要一大批保险展业人员。寒暑假期间,台科院金融专业老师和太平洋保险公司人寿销售部门进行对接,选拔一批感兴趣的学生到保险公司进行销售展业和承保。在顶岗实习期间,保险公司直接要求学生跟公司员工一样完成一定量的销售展业任务才可获得实习薪酬。这部分在校生的职业能力还是有所不足,几乎无法独立完成保险销售展业任务,于是为了完成任务部分学生说服自己的家长购买保险产品,其中几户家庭还属于贫困家庭。学校得知情况后,考虑到保险产品是长期性缴纳的消费型产品,让贫困学生为了完成实习任务而增加家庭负担不是学校的初衷,于是立马终止学生向家里推销产品的行为。而对于保险公司而言,由于学生无法帮助企业提高销售量,逐渐消退了带学生顶岗实习的热情和动力。因此由于校企的根本目标利益不一致,无法保证校企合作的长效性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2.2 校企双方人才供需时间不匹配

在实际合作中,不难发现企业表现愿意进行校企合作通常是企业内部招工所需。大部分企业存在淡旺季节的情况:当企业处于旺季是,企业需要迅速的增加人员来增加利益,会主动跟学校寻求合作;当企业处于淡季时,企业利润得不到保证,企业对委派的学生就会提出较高实习要求。高职院校学生需要接受学校统一安排的教学计划,一般前五个学期在校接受课堂教学,第六学期或者寒暑假才安排去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金融企业的销售旺季往往集中在每年的下半年,而此时学校却无法大批量的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全日制的顶岗实习满足企业的增员需求。如果学校为了迎合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计划让学生先顶岗实习再上课,学生经过一学期的脱产实习后再回到学校上课,通常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因为部分学生为了维护好前期开发的客户和积累更多的人脉关系,会以各种理由请假旷课去继续企业的工作。另一方面,当学生进入第六学期开始进行毕业顶岗实习的时候,一部分的合作企业因为处于淡季不需要额外的增员去满足市场需求。可见,由于校企双方人才供需在时间上不匹配,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2.3 校企合作形式单一、岗位局限

目前我校的校企合作形式只限于校方派遣一小部分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寒暑假专业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由于台州的金融服务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例如理财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和支部银行等岗位职务有限,这些企业一般不可能容纳很多学徒同时进行实习或实践训练,因此学校只能分批安排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学习。这种小规模的分批下企业实习,对于实习教学任务的安排、运行管理以及考核评价等就难以统一落实。因为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间是不一致的,甚至实习时间差距很大,大部分学生进入不同的金融企业进行实践学习,甚至由于名额的限制部分学生根本无法下企业,所以无法用统一的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实习状况进行评判,在这种情况,企业对学生实习的指导和学生的教学任务的执行只能流于形式。可见,校企合作的单一形式和岗位的局限性导致的学生实习效果甚微,这与企业和学校的初衷都是相违背的。

2.4 学生对实习薪酬不满意

在很多情况下,校企合作中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协助校方培养技术人才,但企业回报并不高,所以当学校安排学生去金融企业进行专业实习或者毕业顶岗实习时,这些企业能提供的薪酬也是比较低的有时候甚至不提供劳务费。而对于学生而言,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最初利益诉求是加强对职场和岗位的认知,提高职业素养,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其实是毕业前的另一种学习阶段。然而大部分学生忽视了这一点,把实习期当成就业期,对于其企业的薪资期望较高,只有小部分学生清晰的认识到每一次的实习都是提升锻炼自己职业能力的机会,愿意无偿去企业进行实习锻炼。以与浦发银行合作为例,2016年暑假期间浦发银行向我校提供了4位名额的信用卡销售实习岗位,期间由于两位学生对工作强度较大,实习工资较低为理由退出实习。因此当企业对学生提供的实习工资较低或没有时,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消极态度,从而抑制了校企合作的长效合作。

3 金融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

3.1 校方转变意识,加强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不只是校方单方利益的实现,而是双方共同利益的实现。校方要转变原有的观念不仅要考虑自身教书育人的目标,也要立足企业的发展去思考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校企合作保持长效健康的发展。除此之外,校方不能完全依赖企业的机制去推行校企合作,外部市场化调节机制运行的根本是促发校内机制的健全和完善,这才是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所以校方要真正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不断加强和落实校内机制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校方建立专门校企合作和学生就业实习的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校领导、二级学院指派人员、企业人员、政府人员共同组成。一方面该委员会通过长效沟通机制可以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和学生的实习状况;另一方面让领导高度重视,亲自落实校企合作,有问题及时沟通和解决。第二,加强校企合作的规章制度建设,如制定《校企合作协议》、《学生实习考核办法》、《学生实习惩罚办法》等操作性章程,用规章制度对学校、学生和企业的权责做出明确规定。第三,建立学分互认制度,效仿国外的学分认证体制。学分制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去无劳动报酬的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的积极性,将企业实习当成一门课程,如果学生实习时间修满,企业业务技能考核通过即可修得学分。第四,建立奖励机制。对于企业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适当奖励,并把它和学生奖学金进行挂钩;对于在校企合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适当奖励,纳入年末加分考核事项中;对于企业而言,最后与优秀的学生签订长期合同的,按照学生的人数学校支付一定的劳务费和资源占用费,鼓励企业和校方长期的合作。

3.2 企业培养社会责任,形成长远动力机制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文化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小企业由于自身能力限制,基本不会有服务社会的理念;对于大企业来讲,主要还是以利益为先,回报社会的比例比较小。而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现代企业要变强变大社会责任感和企业文化是必须具备的要素。其次,企业要形成长远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很多情况下,校企合作对于企业来讲在短期内的回报少且慢,但是从长远眼光来看,校企合作中校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校方培训资源对于企业长期回报是较高的。所以企业应该要形成长远的动力机制。

3.3 强化政府主导,加速法规建设

校企合作中,学校处于主导地位,而企业处于从属地位。由于校企双方的根本利益诉求不同,如果仅靠它们自身的协调来解决双方的问题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必须要有我们的政府作为主导地位进行协调和监督。政府应该通过建立专门的行政部门来统筹资源,构建合作平台,协调双方利益,监督双方权责是否执行到位,评价合作的成效。为了保证行政部门的执行力度到位,应该将校企合作的执行业绩纳入该部门的政府管理考核中。

我国校企合作问题无法妥善解决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我国还没跟日本、德国一样有具体指导校企合作事项的法规。想要确保校企合作的长效健康的发展,必须把合作双方的权责和义务自责尽快的落实到法规中。除了具体法规制定外,还要加快出台各种资金和政策扶持政策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比如,校企合作成功合作1年以上的企业,可由学校帮助企业申请税收减免,且可以向政府申请补助,补助金额按照合作时间、学生数量、学校对企业的考评和学生对企业的考评等因素综合定量计算。只有通过这些法规的约束作用和政策的激励作用,才能激发企业的内部机制动力,为校企合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1]习近平.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EB/OL].2014.

[2]闻学颖.基于PDCA循环的校企合作质量改建——“双主体”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6(2):38-41.

[3]王炳艳,张健林.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109-113.

[4]万伟平,沈绮云.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形成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框架[J].机械职业教育,2016(8).

[5]黄欣.新形式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以J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学校管理于文化建设,2015:132.

猜你喜欢
校方顶岗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合理的调校方可挖掘最大潜能 Sony(索尼)VPL-VW768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农业(2016年6期)2016-02-28 18:42:59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
校企合作五反思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