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的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多元化考核模式探索

2017-12-23 09:55汪淑芬胡体旭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49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汪淑芬 胡体旭

摘要:传统高校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的考核方式过于重视期末考试和实验结果,无法准确客观反映学生实际水平,导致“高分低能”现象频频发生。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着重以人为本,着重能力培养”的多元化考核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关键词: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多元考核;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9-0115-02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然而受传统应试考试模式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普遍不足,“高分低能”的现象较为突出。因此,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选择科学公平的评价体制,对于提高我国高校教学质量,培养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这一目的,本文以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为研究对象,拟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着重以人为本,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的高校人才。

一、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现状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是园艺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园艺植物器官、茎尖、细胞、原生质体等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的原理和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历史和现状、基本原理和先进实用的技术方法,能够从事有关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及研究工作。目前,理论课课程总评成绩计算方法为:平时考核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比70%。实验课课程总评成绩计算方法为:平时考核成绩占30%,实验结果成绩占比70%。虽然现有考核方式兼顾了平时成绩和最终成绩,但是还存在一定弊病。

(一)理论课死记硬背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理论课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比重的70%,而期末考试知识点由于局限于课本及讲义,因此比较固定。学生只需要在考试前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重点突击,强行记忆,即可取得理想成绩,平时上课是否听讲,课后是否自主学习反而显得不太重要。这会极大影响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且课程结束后仍然不具备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死读书,读死书,以及考完就忘”的现象广泛存在,十分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实验课重结果轻过程

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多以小组分组形式进行,这会导致小组内部任务分工不均,部分同学参与度低,很难反映出组内各个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最终导致实验课成绩评分出现偏颇,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实验课教学质量;此外由于现有的实验课程教學评价过分强调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会导致学生只重视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的标准性,忽视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和创新思维培养。这种现象会严重打击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使部分学生滋生不劳而获的思想行为,甚至会影响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对将来的工作和学习都非常不利。

综上所述,采取更加科学的多元化考核方式,着重以人为本,着重能力培养,对提高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二、多元化理论课考核模式

(一)减少期末考试占比

期末考试比重过大容易造成学生“临时抱佛脚”,一张试卷无法准确客观反映学生实际水平。因此可以将期末考试比重酌情降低至50%,从而增加学生平时上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二)设置随堂测验

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可针对上一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设置一些问题小卡片,让学生在10分钟之内完成后,随后教师将卡片回收并利用3—5分钟进行讲解。这种随堂测验的设置,首先,有利于加深学生印象以及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其次,随堂测验的内容对本节课程可以起到承前启后、温故知新的作用;再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注意力,让其迅速进入本门课程的上课情境;最后,教师对随堂测验的结果进行批改打分,并纳入总评成绩的考量,更有利于总评成绩的客观公正。

(三)设置小论文

在重难点章节讲授结束后,授课教师可根据章节的大体框架设置小论文,由学生在课后利用图书馆或者网络资源自行查阅,撰写相关论文,论文由任课教师评阅,并纳入总评成绩。这种考核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与灵活应用,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和主动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多元化实验课考核模式

目前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的考核指标主要集中在实验结果上,不能客观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水平,应该综合考核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分析能力以及科研道德水平等。鼓励学生多思考、尝试,而不是照着既定的步骤不明就里地做实验。对其考核既要体现出他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反映出他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减少实验结果占比

目前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更注重实验结果的评价,即根据学生实验得到的实际数据与标准数据之间的差异作为实验课评分的主要依据,而忽视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这会导致学生为了获得理想成绩,只按照教材提供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地执行,在实验过程中,为了尽量向正确结果靠拢,回避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甚至不忠实于自己的实验结果,篡改数据,极力模仿实验指定的理想结果。因此,在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的考核评价指标中,需要适当削弱实验结果的考评比重,将其降低至50%,这样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

(二)实验小组责任分工制

仅通过传统的实验报告和小组实验结果很难客观公正反映出每个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实际贡献和真实水平。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在每次实验课中轮流安排小组长,再由小组长分配组内每个成员需完成的任务,从实验设计、具体操作、结果分析等各个环节进行分工,教师根据每个步骤的完成程度,对相应的小组成员进行评价打分,这种方法可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并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传统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中评价主体是任课教师,而学生只能作为被评价者。这种评价模式往往由于教师观察深度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评价结果不准确,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在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评价时,可以打破以教师评价作为唯一标准的考核模式,将学生也纳入考核评价主体。在具体评价过程中,首先由教师根据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和参与度给予评价;其次由小组之间根据彼此的实验结果等进行相互评价;然后由小组内部成员根据各个成员的配合度和参与度,给予评价。最后教师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计算最终结果。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更加客观公正,还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责任感,有利于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考核内容的多元化

目前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考察内容主要集中在实验结果上,而事实上实验设计和实验道德素养对于实验课程也非常重要。

为了鼓励学生的自主创新性,增加课程的深度及广度,园艺植物组织培养实验课程可以在实验材料的选择上增加一定灵活性。鼓励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和实验基础前提下,结合其科研兴趣,灵活选择实验材料以及制定与之相配套的实验方案,并制定完善的评价方法,将其纳入考核范围。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加强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与合作,还促使学生重视由实验方法引起的结果差异,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增强对科研探索的兴趣。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将实验习惯和道德素质纳入评价指标,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的科研素质。可将以下因素纳入考核指标: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正确使用仪器和排除实验中的故障、具有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具有合作精神、按时完成实验、实验结果记录详尽工整、实验结果可信、实验结果分析全面、保证实验环境的清洁卫生等。

在园艺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考核中,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减少期末考试和实验结果所占比重,增加随堂测验及小论文,重视学生的探索过程,增加考核评价主体,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改变过去“以结果论成败”和“高分低能”的负面教学效果,转为“以人为本”,着重能力培养,这对于提高园艺植物组织培养教学质量尤为重要,有利于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科研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