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的启示

2017-12-23 17:25彭敦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定势长辈活性

彭敦运

在许多教师看来,学生就只能是教育对象,只能是信息的接收终端;即使他们在反馈里能给教师一点启示,那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殊不知,无处不在的网络,早已颠覆了这种传统。

● 游戏让我们难堪

一日,高二(8)班联欢会。张灯结彩的教室里,班上所有的科任教师和相关领导都被邀请出席。

演了几个节目后,团支部宣传委员上场了:“尊敬的各位老师,想请你们配合一下,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只闻一阵热烈的掌声,没见异议,他便大声说:“平时总是老师考我们,今天我也考考老师。请你们在发下去的纸条上填上答案,不必写出姓名。下面,请听第一个题目:一位先生深爱一位女子,可在一次车祸中,女子脸上不幸留下了一块很明显的伤疤。假若您是那位男士,还能像原来那么爱她吗?第二个题目:女士深爱着先生,在一次经济动荡中,男士破产了。假如您是这位女士,您会继续深爱这个男人吗?”

填写答案很容易,但会场上却静静的,全体学生都看着老师们作答。当16张纸条集中到学生手里后,结果马上出来了,第一个题目选择“继续深爱”的只有5位。第二个题目“继续深爱”的有6位。宣传委员故作感叹:“哇塞,在老师们的眼里,‘女人破相也比‘男的破产可怕呀……”

教室里一阵哄堂大笑。老师们还没弄懂,只见他话锋一转:“在我的问题里,并没有说男女各是什么人,老师们为什么都要把他们理解成‘恋人呢?如果那破相的女士是母亲,那破产的男人是父亲,你们又该怎么选择?”

……

没等听完他的话,我的脑袋就“嗡”的一声,空白了。

是啊,我怎么也将这男女定位为“恋人”?是因为今天被欢乐冲昏了头脑,还是思维定势的必然?

第二天,我在校园网上发现了这个问题,原来那位学生竟然给我们开了个老玩笑。

玩笑归玩笑,可给我留下了一声长鸣的警钟:我们总在谆谆教导学生,不要被思维定势绊住;然而不断教导着别人的我们,怎么自己也没走出思维定势?

● 后喻

团支部宣传委员给老师出的考题,并非刻意猎奇,但为什么多数教师都不知道网上早有这个题目?就因为教学进度、日常事务、升学压力……遮住了双眼,因而忽视了网络,漠视了教育边缘上的信息?在“精讲多练”的反复强化下,许多教师的确以为自己早年在大学课堂学的那些,以及现实中积累的这些,足以应付时下的学生,没必要再去学习什么新知识,尤其是那些不相干的信息(甚至包括普通话、信息技术……)。固有的心理优势,虽然可以让教师居高临下开发一些生成性资源,但若要他们主动接受什么“后喻”,也是不那么情愿的。所以,一旦真的面对新的信息他们就手足无措了。

什么叫后喻?所谓后喻,最简单的解读就是晚辈启发长辈,给长辈传授新知识、新技能。科学家说,信息社会就是一个后喻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文化反哺是最基本的特征。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更是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她说,在“前喻文化”中,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在“并喻文化”中,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在二战后,由于科技革命蓬勃发展,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也由此进入了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时代”。“如果说过去存在若干长者,凭着在特定的文化系统中日积月累的经验而比青年们知道得多些,那么今天却不再如此”。可惜,这本书出版了二十年后,我才看见。要不是那晚被学生用考题“后喻”了一把,我可能还不知道有这么个后喻文化。

带着后喻文化的眼镜我重新走进课堂。原来在许多学校许多教师的许多课堂上,后喻还真的被严格控制着,甚至还不断被扼杀。

记得那是一节山旮旯里的音乐课,40分钟的在线课堂,断断续续的影像里漂亮的教师、动听的歌声,一次又一次勾起学生的欲望,但断断续续闪动的屏幕却一次又一次摧残了大家的兴趣,终于在挣扎了30分钟后屏幕彻底熄灭了。一位学生几次举手想帮助教师,然而教师视而不见,课堂也只好在无视后喻的唏嘘里走向了终结。

这次,我是为检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这一工程而来的,由此我发现,再好的工程、再好的设备,没有懂得技术的人来操作,都是“烂尾楼”。没有活性素质来支撑的课堂,再漂亮的金饭碗也只能无奈地被捧着要饭。我要问的是:当教师的活性素质因得不到培训而无法提高时,为什么不开发身边的后喻文化?为什么无视抑或拒绝学生的文化和技术反哺呢?是教师的心理定式,还是放不下自己的架子?这种拒绝难道只是个案?在城镇学校的课堂上,就没有这种“无视”与“被拒绝”的踪迹?

资源分配不均是制造教育不均的罪魁祸首,这一点在近年已经被广泛认同。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共识,教育部才启动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程,但没有想到教师陈旧的理念,还是迟滞并消耗着这个“全覆盖”。

什么叫活性素质?活性素质就是指那些在短期里就能激发出来运用于实践,并提高工作效率的素质。准确地说,教师不是没有素质的人,尤其是老教师。可是,面对着新时期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思想和新观念,许多教师还是固步自封,不做主动了解,不做自主进取,因此也就没有及时提高自己的活性素质。其实,他们也想课堂高效,也不愿腰折课堂,但是,不了解、不愿意接受文化反哺的思维定势,还是让他们将不想做的事情给做了。

新课改已经不“新”了,十多年的打磨,已经让不少教师厌倦了,但你却很难在他们那里采掬到课改的精彩。为什么?因为他们缺乏活性素质。正因为没有源头活水来稀释思想上的僵化,所以才被不断旋转的教育舞台慢慢甩到了边缘。

怎样获得与时俱进的活性素质?我以为首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我们不妨大胆地将学生当作是共同发展的伙伴,将学生的发展看作是与职业发展并行不悖,而且能够互鉴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发现甚至利用学生所长,促进自己,才能从心底萌发出开发生成性资源的自觉。我曾从一位不懂得英语却利用学生的潜能和网络,代了一个月八年级英语的山区数学教师那里获得过教益。这位教师告诉我,他代英语课是万不得已啊。但就是这个“万不得已”让他发现了学生中的巨大潜能,发现了学生身上有很多值得教师学习的东西,包括计算机技术。

他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代课任务,而且激励了学生,激发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啊,一位教师敢于在课堂上面对全体学生说“这个我还真不懂,某某同学比我行”,或者“某某同学的解法比我的好,我隆重推荐他的解法”,诸如此类,受到表扬和被推荐的同学会受到多么大的激励!而那些暂时没有被表扬、没有被推荐的同学又会有怎样的期待?课堂上那些暂时还隐着形的后喻文化,又会怎样爆发?

一个在万不得已中无意间邂逅并接受了后喻、得到了文化反哺的教师,却为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找到了一股正能量,他將课堂上开发生成性资源变成了专业化发展的自觉,继而也把自己的课堂打造成了学校的品牌。

当一个教师自觉开发后喻文化时,学生的参与就不会再被动了,这样的课堂教学,岂会还是一潭死水?这个课堂怎会还低效?

猜你喜欢
定势长辈活性
蛋白酶对禾花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弟子规》小绘本
《弟子规》小绘本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牛奶也有“死”和“活”
保肝药物体内活性筛选方法的建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