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理性回归探究

2017-12-23 10:27闫玲玲
魅力中国 2017年49期
关键词:大学生发展教育

闫玲玲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蓬勃发展、改善国际民生的有效途径。“创新创业”这个名词已然不再陌生,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也在陆续开展起来。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依然停滞在初步探索阶段。有些高校对于做好创新创业工作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在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本文主要以准确把握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为切入口,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性回归,结合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拓展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思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理性发展优化模式

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无疑将给大学生、高校教育者乃至高校教育体制本身带来一些不适。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初期的亢奋后,我们有必要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评估和总结,促使创新创业教育走上理性发展的轨道。

1.深入探究创新创业教育价值理念。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帮助大学生培育创新精神、开发创业潜质,而非应对就业压力的无奈选择或是添加给高校的额外任务。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创新创业的价值理念尚未融入高校教育体系,也未能形成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内核的教育模式。这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理念,积极转变高校教育理念,将以往单纯追求创新创业教育形式上的全员覆盖转向着力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质,实现从注重传统的知识传授向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素质转变,切实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2.理性选择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

从西方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高校大学生是否会选择创业以及创业能否成功与他们是否曾经接受过创新创业教育并不存在直接的相关性。比如,在一项针对加拿大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意愿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后仅仅提升了1.2%的创业意愿,而实际参与创业的比率更低。因此,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理性选择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策略,特别是应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清醒地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应该将其纳入国家教育发展的长期规划之中,探索更理性、务實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划。其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确保国民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都能接受到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需要将创新创业教育前移至基础教育阶段,通过长期熏陶来培育学生的创业素质,提升创业意识;另一方面还应关注到高校毕业生以及未能接受高等教育人群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为这些群体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最后,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中,政府应起到宏观引导和规划推动的作用,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制定基本战略框架,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倾斜力度,完善创新创业教育配套体系,建立一支具有创业实践经验,拥有创业实践指导能力的优秀师资队伍。

3.调整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创新业教育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存在教育形式单一,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培养机制未能分化等问题。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需要从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框架入手。首先,需要根据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同需求来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划分,将现有创新创业课程调整为聚焦型与发散型。聚焦型主要是指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来为具有强烈创业动机的学生提供深度辅导。发散型则是强调创新创业教育普及性,提升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其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专业课程的融合。封闭性的创新创业课程设计无法激发持久兴趣,因此需要在专业课程中挖掘、植入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促使学生将所学专业与创新创业相互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自觉性、主动性。最后,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入风险投资,加快产学研模式的发展,建立有效的三方联系,在高校、政府与市场之间形成合力,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系统性、制度性的支撑体系,特别是在市场融资、法律服务、行政审批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扶持,从而提升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与转化率。

在办学和育人实践中,一是要着眼于每个学生一生的发展,高等学校关注学生就业也不是仅仅看毕业时能否找到一份工作,要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把高等教育长期以来的短板补上;二是要加强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要着力建设具有丰富一线经验专兼结合的创新创业实训实践指导教师队伍,改变灌输式传统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不断增强学生的原始性创造能力;三是要着力强化大学生实习实训实践,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加大投入,优化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比如,我校举办毕业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双选大会,与共青团青州市委、青年企业家协会共谋校企合作,举办“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结束语

做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在体制运转、政策保障、资金扶持、场地支持、成果转化等各方面密切协调,通力合作,打造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需要政府部门、高校及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凝心聚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更需要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学校深入挖潜,真抓实干,扎实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创新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吕开颜.本科院校文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策.辽宁经济.2014.10

[2]魏美春,方经奎.高校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行性路径探究.创新创业教育.2015.10

[3]朱科蓉,杨积堂.文科大学生创新特点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现代教育管理.2013.5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发展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区域发展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