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梅
【关键词】家校沟通;教育合力;教育规律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66-0061-0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需要相辅相成,加强它们之间的沟通互动尤为重要。多年来,江苏省徐州市解放路小学一直秉承着陶行知教育思想,打破学校与外界的隔阂,有效整合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资源,在家校联系上进行大胆尝试。
绘“家庭走访地图” 拉近家校距离
一张喜报,一辆自行车,下班后,徐州市“家长心目中的十佳老师”王海玲又开始走访学生家庭了。
王老师这次要走访的这个学生,曾经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经常完不成。后来通过和家长交流,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王老师经常送他课外书,生活上十分照顾他。现在孩子变化很大,因此,王老师在事先没通知学生的情况下,给孩子送喜报去。
像这样的家访,王海玲已坚持了好多年,并精心设计了“家庭走访地图”。王老师根据学生住址,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绘制出家访地图。每次家访,王教师提前选定一个片区,设计的路线可以走访几个家庭,提高家访效率。有了这张家访地图,王老师的足迹走遍了班上每一位孩子的家庭,孩子们高兴,家长们也深受感动,把她当成了无话不谈的倾诉对象。
在王海玲老师的影响下,学校的每位教师都有了自己的家访地图。同时,学校向每位学生家长发放了“家校联系簿”,家长针对家访情况认真填写反馈意见,对教师提出建议,对孩子肯定成绩、提出希望,对自己总结收获。一张小小的“家庭走访地图”,把阳光般的师爱洒向每个家庭,形成了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
家访作为一种教育行为,是实行关心教育的一种很好的手段。为了让这种传统的家校沟通真正落到实处,焕发新的生机,解放路小学积极推行“百名教师访千家,家校携手育新人”活动,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定期对所教学生进行逐一家访。针对教师课时多、时间紧的实际情况,学校将每周教师业务自学时间定为教师家访时间,打破了教师家访总是占用休息时间的传统观点,使得教师不是“挤时间”去访,而是“有时间”去访。
绘“家校互动地图” 展示开放教育
孩子在学校都经历了什么,家长不知道,但又非常想了解。作为活跃在教育一线的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孩子的校园生活并主动参与进来。为此,解放路小学采取自愿和推选相结合的方式,成立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定期审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不断完善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评价机制。学校每季度向家长下发学校活动一览表,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表格中勾选自己想参加的学校活动。学校统筹安排,提前通知邀请家长参加活动,打破了只有在“家长开放日”家长才能到校與学生、教师一起参加活动的传统。
绘“家长网络地图” 搭建交流平台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解放路小学的教师们与时俱进,绘制出家长网络联系图,与家长真诚沟通,将工作做细做实,保证家校交流更便捷、更快速、更全面。
学校在网站上专门设立了家长学校的版块,及时进行校务公开,增设家教讲坛栏目,将最新的教育资讯、最权威的专家观点上传到网站上,供家长阅读;开设网上校长信箱,让家长把意见建议可以及时传达到学校,真正做到倾听家长心声,了解家长需求,做好家长服务。
“家长地图”的绘制,开辟了教师与各个家庭之间交流的空间,增进了家校的有效沟通。学校工作得到了家长们的充分理解与支持,化解了家校之间的矛盾。
(作者系江苏省徐州市解放路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