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片飞翔的天空

2017-12-23 05:24武蓓芳
黑河教育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课前三分钟自主学习

武蓓芳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弊端:一是教师讲得太多、太杂,导致学生漫不经心;二是教师问得太多,太碎,导致学生无所适从;三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弱,导致课堂“一潭死水”。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缺少自主能动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充分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及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初中语文课堂采用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认真拟定“自学提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合理设计“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大胆“说”和转换角色、让“三尺讲台成为学生的舞台”三个方面进行训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学提纲;课前三分钟;转换角色

每次上课后,常听见一些教师抱怨:“我上课的兴致很高,可是学生懒洋洋的,似听非听,不进入角色。”“今天的学生不知怎么了,两眼发呆,不肯动脑筋,没有人举手,就我一个人在唱独角戏。”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语文课堂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主动探索、勇于创新,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语文学科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欣赏和品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在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意识到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在课堂上张扬个性,才能在课堂上激发求知欲,撞击出思维的火花。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認真拟定“自学提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曾经语文老师布置预习作业一般只是模糊地说预习第几课,而如何预习,预习哪些范围,达到哪种程度,教师并没有过多地引导,导致学生预习起来盲目性强,而第二天教师授课也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这样学生的预习与教师的教脱节,学生的见解不能在课堂上展示或生成,预习中产生的困惑在课堂上得不到解决,很难产生成功的喜悦之情,难以激发学生解疑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预习只能是应付式,课堂的听课效率不高,我们的语文课堂只能是一片沉寂,又怎会活跃呢?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语文主要的三种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形成各种文体的预习提纲基本模式:记叙文——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词,利用工具书标上拼音,并抄写;概括或复述故事情节;根据具体文本设计一至两道思考题;最后是质疑或收获。说明文——掌握说明的对象及特征(事物说明文)或本课主要说明了什么事理(事理说明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举一到两个例子说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体现在哪里?举一到两个例子说明。议论文——提出什么问题?如何分析问题?(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最后解决了什么问题?在“自学提纲”的提示下,学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预习,教师围绕“自学提纲”进行教学,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又避免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脱节。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无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二、合理设计“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大胆“说”

语文课堂不应只是教师展示个人才华的舞台,更应是学生展示自己个性和能力的舞台。为了让教师的“讲坛”变成学生的“说坛”,采用“课前三分钟”是较好的一种形式。对于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阶梯式”的活动形式,通过“课前带读”“课前评点”“古诗文鉴赏”“课前唇枪舌剑”四个板块,螺旋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课前带读

“课前带读”主要是针对七年级的新生,由于学习结构的变化,学习环境的陌生会让大部分学生有较大的紧张与不适感。因此,这个阶段的课前三分钟,难度不宜过大,我只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在黑板上,然后大方地上台,进行带读,如“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分享的是写景的优美语句,请大家跟我读。”这些简单而又容易模仿复制的言行初步让学生体会到“说”并非是一件难事,从而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2.课前点评

“课前点评”是在“课前带读”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对自己所选的课前三分钟内容从修辞手法、遣词造句等角度分享自己的感悟。这个阶段不仅让学生肯“说”,而且让学生会“说”,“说”得精彩。

3.古诗文鉴赏

在第三阶段“古诗文鉴赏”,要求学生将自己所选诗词,既可以是课外也可以是本册中出现的古诗文抄于黑板,对其作者、内容、思想、艺术特点等加以赏析,但只围绕其中一点。

4.课前唇枪舌剑

在第四阶段,即在学生学习议论文之后,由学生针对班级、校园出现的一些值得争议的现象,如校服上画漫画、带手机进校园、早恋等自定辩题,一周确定一个辩题,一人讲,众人辩,或支持或反对。由于辩题源自学生身边人身边事,学生自主拟定辩题,这不仅可以提高大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明白清晰地告诉他人。

当然,这里需强调的是,每一个阶段的课前三分钟展示,教师都应该认真示范,而且对于主持人及其他学生,教师应从开场白、结束语以及在进行课前三分钟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肢体语言进行认真的引导。 通过“阶梯式”的课前三分钟,不仅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而且能调动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在这三分钟的讲台上大胆施展自己的才华。

三、转换角色,让三尺讲台成为学生的舞台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不是“满堂灌”就是“满堂问”,教师一直是课堂的管理者和主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如今自主学习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本为媒介。教师只有转换角色,和学生一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得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坐到学生的位置上,让他们站在三尺讲台前,思考和解答同学们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问题,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比如,在教文言文这一课型时,针对字意的疏通这一知识板块,我都是按座号布置学生提前备课,每人一段或几句,可根据文本的具体内容教师自行调控,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当小老师,解决同学们在预习中遇到的知识盲点。由于任务明确,时间宽裕,负责主讲的学生会利用各种工具书查阅资料,有时出现疑问还会课后提前和我交流,这种角色互换,变教学为导学,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开拓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现代文的教学中,则选择合适的课型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所谓“合适”,是指该文本课型在结构上有一定的相似点,如《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猫》《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最后一课》等,尝试着由教师先教其中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在分析文本上具有共性,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步骤尝试着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预习热情与预习效果,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把教学放手给学生不是随意的、任意的,而是有选择的。一是课型的选择必须适合于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在示范授课时应该有针对性地做好指导工作,三是角色定位必须正确,即小老师与所有学生一样,始终是平等互助的伙伴和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不是居高临下的老师的替身和知识的拥有者。

总之,自主学习犹如一股翻腾鲜美的活水,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无限生机,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无限活力;又如一片明净的蓝天,给每一名学生驰骋飞翔的自由天地。只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收获,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关世华.以生为本,打造幸福课堂[J].语文教学研究,2015,(12).

[2]余映潮.变教为学,综合训练[J].语文教学通讯,2015,(2C).

[3]邓联欢.用活动奏响课堂生命的乐章[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7,(1-2).

(责任编辑 冯 璐)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前三分钟自主学习
激情阅读,从课前三分钟起
“课前三分钟”德育渗透设计在双语教学中的运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