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因素对大学生詈语使用的影响

2017-12-23 21:01张从容刘晨红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3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大学生

张从容++刘晨红

基金项目:北方民族大学2017年研究生创新项目(编号:YCX1713);2015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编号:NXYC201519)。

摘 要:詈语是语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大學生骂詈语作为另类的语言表达形式长期存在于校园中,是某种社会心理的反映。詈语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探究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及原因,有利于充分地展示大学生的语言特色,反映大学生的语言使用态度,提高对大学生詈语使用的认识。

关键词:詈语;大学生;性别差异;原因

作者简介:张从容(1993-),女,汉,山西长治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刘晨红(1970-),女,汉,宁夏银川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社会语言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2

性别差异在当今社会语言学中已经成为一个最有活力的社会变项,国外拉波夫很早就提出了社会语言学的普遍性性别模式,继而在30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国内研究从理论的介绍到言语交际上性别差异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引进到具体应用的发展过程。

性别因素影响下的言语交际在我国研究成果颇丰,其中性别因素对詈语使用的影响作为一个新的方向逐渐被学者挖掘起来,如张庭兴(1994)、姜明秀(2007)、陈丛耕(2008)、王燕(2011)等人就对该问题进行细致的论述。可见,性别因素对詈语的使用有非常直接的影响,就大学生詈语来说,它是特定环境下的特定情绪的反映,体现了大学生在不同交际场合中的语言选择。笔者在本文中就大学生詈语使用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扩大了研究詈语的范围,充分地展示大学生的语言特色,反映大学生的语言使用态度,提高对大学生詈语使用情况的认识。

一、詈语的定义及分类

关于詈语的定义及分类,向来众说纷纭。王希杰(1990)对“詈词”解释很具有代表性,他说詈词是“侮辱他人的粗野的或恶意的话语”。刘福根(1997)指出“所谓詈词,指的是粗野或恶意地侮辱人的话,包括恶言恶语、粗言脏语、淫语秽语等”。本文认为“詈语”即“用于骂人的词语和言辞(《大辞海语言学卷》)”。

研究者大多从内容、目的和性质将詈语进行分类,其中以内容分类为主。如郭沈青分为灾祸诅咒、异类贬损、伦理道德和性詈语四类;孙顺霖明确列出动物类、植物类、时间地域类等6种;刘福根在《汉语詈词浅议》(1997)中又细化分为11类。结合上述定义及分类,并根据大学生使用詈语的习惯,笔者将詈语分为与动物有关的詈语、贬斥人类相貌,品德,职位有关的詈语、鬼神死亡类詈语、性詈语4种。

针对此,笔者在超星问卷网设计并发放网络问卷50份,分别挑选男女大学生各25人,拟对大学生骂詈语的使用情况和社会原因进行探析。

二、大学生詈语使用的性别差异及原因

(一)使用频率不同

1.现象分析

通过对网络问卷的分析,男女大学生使用詈语的频率显示出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25位男生中有18位表明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詈语,仅有2位从不说。而25位女生中有4人经常使用詈语,13人偶尔使用,8人从不说詈语。

这一现象说明詈语是男性语言的典型特征,一般来说,男生使用詈语的频率高。问卷显示,男生把詈语作为口头禅,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网络媒介中,他们习惯在有意或无意间说詈语,显示出心理的一种反射。而女生使用詈语的频率低,可能一段话中附带一两个詈语,不是张口就来。但不容忽略的是当代女大学生较之以往在詈语使用频率上有了明显的提高,导致使用性别的扩大。

2.原因透视

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的现象自古以来就存在,父系社会代替母系社会,男性逐渐成为主要劳动力,拥有更高的权势,在社会生活中处主导地位,而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社会观念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这种观念被灌输在男女生心里,所以男生在言语交际中更为强势,语言更为粗俗,说詈语的次数更多,女生则相对控制自己的言行,趋于弱势。

时下,男女人人平等,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以及受教育权力,男女使用的语言也在逐渐趋同,越来越多的女生开始使用一些专属男生的詈语,例如在校园里的一些女生将“靠”、“他妈的 ”或“shit”视为口头禅。

(二)涉及范围不同

1.现象分析

针对詈语的分类,突出表现为与动物有关的詈语、与人类相貌,品德,职位有关的詈语,鬼神死亡类詈语、性詈语四类。动物类詈语包括猪头、龟儿子、猪狗不如、畜生等;鬼神死亡类詈语有短命鬼、该死、酒鬼;与人类相貌,品德,职位有关的詈语有丑八怪、缺德、书呆子等;性詈语包括日、操、屌等。根据这一分类,分析调查50位大学生詈语的使用情况具体如下:使用动物类詈语的男女生占比最多,达到35%;使用鬼神死亡类詈语男生有3人,女生基本不使用;使用性詈语的男生有5人,女生有2人;不使用詈语的女生达到9人。

由此可见,男生使用詈语涉及的范围大,与动物、死亡、尊卑歧视、贬斥人的相貌职位、性有关的詈语,在男生的日常口语中频繁出现,使用起来无所顾忌。相比之下鬼神死亡类詈语在女生中是基本不使用的,贬斥人类相貌和职位的詈语在女生口语中出现较多,但是在涉及到与性有关的詈语时,男女生差别较大,女生使用情况明显少于男生。

2.原因透视

男生注重人际关系,在校园中活动范围较大,结识的人也较多,他们在交谈时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意识,特立独行,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展开谈话,尤其是在网络这一语境下,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聊天,粗话、脏话层出不穷,动辄涉及身体器官进行攻讦谩骂,以宣泄自己的激愤,因此使用詈语的场合多,詈语的使用内容比较丰富,言论比较自由。

而女生一般在和同学朋友或者网络聊天工具中使用詈语,使用范围较小,她们认为说詈语一方面可以宣泄情绪,但是另一方面也有损自己的形象。所以为了体现自身修养,表现在语言上就显示出一定的限制。

(三)表達方式不同

1.现象分析

汉语词语的使用与性别因素是有很大关系的,日常用语中,男生掌控力强,更喜欢使用直接、通俗的理性词语;女生则更喜欢使用情态词、色彩词汇、夸张语和委婉语等,这一现象表现在詈语使用上也同样如此,这是詈语委婉化的表现。在调查中发现,男生有60%不使用修辞,女生仅有20%。在使用修辞的情况下,经常用到析字(通过离合、增损汉字字形来婉转含蓄地表情达意,如“马叉虫”)、缩略(如“天才”——天生的蠢材、“偶像”——令人作呕的对象等)、借代(如白眼狼——骂忘恩负义)等手法。

男生较女生在更多场合下使用詈语,包括日常生活中、网络中等。他们对詈语的使用是直接的、肆无忌惮的、粗露的,因而在修辞程度上显得粗俗。女生语言文明意识优于男生,她们对詈语的运用大多数是间接的,她们的表达方式隐晦、含蓄、曲折,她们会尽量避开与性有关的内容,所以较之男性显得文雅、委婉得多,如“根号2”(骂人矮),显示了詈语使用中的智慧和幽默。

2.原因透视

与男生相比,女生的情感更为细腻。所以,女生更喜欢使用复杂、含蓄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情感的表达上偏向于内敛。男生则不轻易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所以通过直接、粗俗的话语来抒发情感。

现代詈语是对传统詈语的筛选和改变,体现出迂回婉转、诙谐有趣之风。女生使用委婉詈语来表明自己说话的目的,正是对詈语失詈这一现象的完美解释,比如一个男生长相一般,女生不直接说他丑,而是避重就轻说他“气质佳”,又如恋爱中的女生骂男生“没良心的狗东西”时恰恰表达的是自己内心的喜爱与期盼。这是一种偏离常规的詈语使用,往往带有浓厚的个人感情色彩,凸显了二者亲密的关系。不仅女生对此运用的灵活自如,男生也逐渐发觉粗俗的话不堪入耳,进而在詈词的使用上有一定的淘汰和选择。

(四)语义强度不同

1.现象分析

男生所使用的詈语在语义的强烈程度上,一般来说远远大于女生所使用的。 因而男生所使用的詈语对詈骂对象的伤害较大,异性交谈时,女生的承受度较弱,男生粗俗直接的话语会一语击中女生的玻璃心。平常大多数女生在骂人时多是选择些伤害程度不太严重的词语,如:“厚脸皮、坏蛋、傻样”等,这些语义程度较弱的詈语,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反而让人觉着可爱。

2.原因透视

虽然男、女生在詈语的使用上有明显的差别,但是他们用詈语来表达愤怒、不满、宣泄强烈的感情是相同的。然而,男女生使用詈语产生的语义强度确是不同的,男生使用詈语,说话洒脱、粗鲁,以此来树立自己的权威和自信,但难免对对方造成伤害。女性则温柔、顺从,要有依赖性、富有魅力。同一事物,出自不同的人表达效果是不同的,如同时表达“傻”,男生口中就是傻、笨、矬的集中反映,女生口中则会显示出除傻以外的特殊含义。这一现象不仅与社会对男女生的要求与期望密切有关,还离不开女生较之同龄男生有成熟的心智。

三、结语

詈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文化现象,是语言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本文分别从使用频率、涉及范围、表达方式、语义强度四方面论述大学生詈语使用的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首先,男生使用詈语的频率高于女生,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其次女生善用拟声、缩略、借代等修辞方法来间接使用詈语;最后男生使用詈语的语义强度更强,对詈骂对象的伤害较大。除此之外本文通过超星问卷调查的方式,探析两性詈语使用明显差别的背后是深层次的社会及文化原因。

研究性别因素对大学生詈语使用的影响,不仅拓宽了大学生特色语言的研究范围,也为汉语詈语的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松岑.社会语言学[M].北京大学出版,1985.

[2]孙汝建.性别与语言[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刘福根.汉语詈词浅议[J].汉语学习,1997(06).

[4]赵蓉晖.语言与性别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1999(03).

[5]钱进.语言性别差异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4(06).

[6]徐大明.语言变异与变化[M].上海教育出版,2006.

[7]陈丛耕.汉语词语与性别关系研究[J].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论文,2008.

[8]吴晓燕.汉语詈语使用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分析[J].社会科学论坛,2009(06).

[9]胡剑波.我国詈语研究综述[J].教师教育学报, 2009(07).

[10]褚群武,陈霞光.大学生骂詈语特点及其社会心理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10).

[11]姜晓倩.詈语内容分类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3(17).

[12]谢守成,夏博艺.当代大学生网络语言现状的性别差异探究[J].新媒体思政,2014(08).

[13]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J].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初、中级水平汉语学习者的性别差异研究
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