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克洛德宿命般的一生

2017-12-23 19:11肖文萍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3期
关键词:克洛德宿命多角度

肖文萍

摘 要:以往的评论都将卡西莫多当作是“善”的代表,把克洛德当作是“恶”的代表。但克洛德作为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其内涵是复杂的,性格更是发展变化的,我认为他不能被简单的划分为善或者恶。作者因钟塔上的“宿命”二字引发思考,而克洛德也用“宿命”总结自己的悲剧人生。所以本文着重从宿命这个方面多角度的解读克洛德的人物形象,使之具有更丰富的文学内涵。

关键词:宿命;克洛德;人物形象;多角度

指导教师:林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1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命运三部曲之一,主要刻画了当时的人们几乎都不可逃脱的悲剧宿命。一般认为,克洛德刻下的“宿命”二字是统摄全篇的,它点名了小说的主题,谁也逃不出命运的安排,是命运将他和埃斯梅拉达、卡西莫多联系在一起。克洛德所有的遭遇似乎都体现了难逃定数的命意。

一些文学评论认为卡西莫多是作品的主人公,甚至《巴黎圣母院》的别称也叫《钟楼怪人》。但是我却认为刻下“宿命”二字的副主教克洛德才是小说的主人公。通过《原序》我们可以得知,‘ANATKH(宿命)正是雨果的写作之源。在小说中也恰恰是克洛德用宿命总结自己的一生,可见克洛德在小说中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位置。

一、美與善的本心

克洛德的身上曾经也有着许多可圈可点的好品质。曾经的他不仅勤奋好学,还注重亲情,富有爱心并充满责任感。

1、勤奋好学

少年时代的克洛德颖悟绝人,笃志好学,专注而虔诚。“每星期一早晨,学校门一开,神学博士看见头一个气喘吁吁跑来听讲的,就是克洛德”。16岁时,克洛德在神学、经文等方面的造诣已经可以与博士相媲美了,但是他还没有满足于此,继续学习了医学、天文学、希腊文等等新的知识。对他来说,书中有着神秘的力量把他深深地吸引着,书中的世界让他心神驰往,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于学习。努力与勤奋让克洛德成为了圣母院中最年轻的教士,成为了修道院中的风云人物。

2、注重亲情

在父母病逝之后,克洛德把抚养弟弟的责任扛在了肩头上。当他把尚在襁褓中的弟弟抱在怀中时,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填满了他的心。“那时候的他终于意识到人是需要有情感注入的,不然这跟坚硬而嘈杂的齿轮有什么分别?”情感的暖流激发了他内心本性的美好与善良。

3、充满爱心

克洛德发现了身体畸形丑陋,遭人遗弃并且将被人们烧死的弃婴卡西莫多后心中百感交集,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就这样克洛德在人们的厌恶与诅咒声中收养了卡西莫多。克洛德对这个丑聋人不仅没有歧视和偏见,还教会他说话,认字,甚至让他在圣母院中当了敲钟人,使他能够养活自己。

克洛德对弟弟的手足之情,对养子的怜悯之情,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人的感情,此时的克洛德充满着人性的美与善。

二、爱情与宿命

尽管克洛德的身上闪烁着美与善的光辉,但是封闭的教士生活已经让克洛德饱受禁欲主义思想的侵害。而偏偏是身为教士的克洛德遇见了爱情,这也加重了克洛德这个人物形象的宿命感。

克洛德作为神职人士,本应该是永远只忠诚于上帝,摒弃人间一切的凡俗杂念。可命运的车轮却让他与热情奔放的埃斯梅拉达相遇了,使他原本平静的内心燃起了深沉的热情。但是如此渴求爱情的克洛德是一个复杂、矛盾,阴森可怖的人。而埃斯梅拉达却纯洁、热情、充满活力。这么不和谐的性格注定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的悲剧结局似乎又在宿命的轮回之中。所以克洛德自己也曾经说道:“正是在我自认为无比强大的领域,命运却比我更强大。唉!唉!”(293)这一声声的叹息中充满了多少的无可奈何。

三、对宿命的反抗

克洛德追求爱情的心路历程也是他在反抗宿命,在信仰和人性中挣扎的过程,具有浓浓的宿命意味。

不知是命运的捉弄还是偶然中的必然,善良淳朴的吉普赛女郎埃斯梅拉达的出现像一道闪电,划破了克洛德黑暗的天空,从此他逐渐意识到爱情降临了。遇上爱情的克洛德似乎先天的蕴藏着悲剧性冲突和分裂的因子。他如站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左边是通往天堂的神圣之路,右边是走向爱情的世俗之路。如果说从小被送去修道院当教士人员是克洛德的宿命,那在经过灵魂的拷问之后选择了埃斯梅拉达则是他对教士身份的反抗,是对自己宿命的反抗。

四、对宿命的思考

屡屡受挫的爱情使克洛德成为了爱情的奴隶,最终在绝望中毁灭所爱。然而一个堂堂修道院的副主教最终却被养子摔死,落得个粉身碎骨的可悲下场。克洛德的死亡并没有让我们感到大快人心,相反,他那无尽的绝望和无奈不知让多少读者为之悲悯。

曾经博学、勤勉、善良的克洛德,在宗教毒汁的浸润下,在经历了拒绝之后,被禁锢在了人性的黑暗空间里。他作为男人的自然属性与身为教士的社会属性形成了一个矛盾体,这个矛盾体也是间接导致克洛德悲剧的刽子手。他刻下了“宿命”作为自己一生的总结,意味着自己逃不出命运的安排,是命运让他成为了虚伪的教士;是命运让他爱上了埃斯梅拉达……是以上的一切让他成为了一个可怜又可悲的人。

从对知识的向往到厌弃,从对上帝的虔诚到背叛,从对本心的纯洁到阴暗,从对宿命的反抗到思考。这种种的对立不仅加重了克洛德身上的宿命感,也让他成为了丰满而经典的悲剧人物。

参考文献:

[1][法]雨果.巴黎圣母院[Z].李玉民译.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127),(295).

[2]崔冉.隐藏的珍宝—巴黎圣母院:中副主教克洛德给现代人的启示[D].河北: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

[3][法]雨果. 《雨果论文学》[Z].柳鸣九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4][保]瓦西列夫.情爱论[M].赵永穆,范国恩,陈行慧译.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克洛德宿命多角度
一道三角函数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宿命
身份失焦与生存实验
——《对面的撒旦》的文艺心理学分析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摩拜的宿命
压抑下的人性畸变
——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角度解析《巴黎圣母院》中的克洛德形象
那一箭,沉寂了宿命的跫音
星河流转,宿命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