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建兰+吴雨辰
摘 要:查尔斯·狄更斯与鲁迅是中外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作品语言幽默,讽刺辛辣,让人开怀大笑的同时又对于当时社会现实陷入深思。本文旨在分析两位作家的异同,以得到更为深刻的美学剖析。
关键词:幽默;讽刺;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1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他把当时英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如实反映出来,小说中塑造了无数社会底层小人物,展现当时英国社会全貌,而鲁迅先生同样以辛辣讽刺的语言描述中国社会现实。两位作家无论在创造技巧,语言描述及写作主题上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各自又有不同的特点,对各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查尔斯狄更斯与鲁迅的小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小说中幽默的语言。幽默与讽刺经常同时出现,在西方批评术语中经常会遇到这两个术语,“讽刺往往为不是整部讽刺性作品的一个偶然因素,特别是在喜剧中。它的语气可以是温和的戏谑。”在狄更斯的早期作品中,这种幽默的特点最为明显,在《匹克威克外传》中,通过匹克威克绅士为首的一行人游历英国各地的所见所闻来展现英国社会现实。林语堂最先把幽默一词翻译到中国,鲁迅先生认为“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作为五四新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力透纸背,将国民的性质透彻分析。在鲁迅先生留学期间,他看到国人的盲目与冷漠,决定用文字唤醒国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鲁迅的笔触自然严肃深刻,但文中的语言依然幽默。比如在小说《狂人日记》中,通过白描式的手法,一个精神疾患的形象跃然纸上。可以说,鲁迅擅长以冷幽默的方式处理文字,反映事物的本质。
两位作家在幽默语言的基础上分别塑造了大量的人物形象。在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中,无论是正面形象还是反面形象都让人印象深刻,如《雾都孤儿》中的奥利弗与费金。他赋予了人物形象不同的癖好,然后根据名字赋予人物不同的性格。通过人物形象内在的动作与内涵传递不同的信息,活化人物形象。在有的人物形象中,甚至是以人物缺点入手,令人印象深刻。为了形容匹克威克绅士身材比较胖,狄更斯在小说中数次出现“圆滚滚”的字眼,哪怕是他佩戴的一副眼镜,镜片也是圆的,以贴切的表现人物圆胖的特点。在鲁迅的小说中也塑造了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比如在《孔乙己》中,孔乙己在穿着上一袭长衫,动作上去酒馆总是站着喝酒,在语言上满嘴的之乎者也,将迂腐刻板的文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阿Q正传》中,即将被砍头的阿Q,因为画押的圆圈不够圆而抱憾不已,传神地表达了他的精神胜利法。无论是哪一种人物形象,人们都可以从中看到自己部分的影子,让我们思考更深刻的含义。
运用幽默诙谐,辛辣讽刺的语言将各种人物形象交织在一起,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与现实。在《狂人日记》中塑造的精神疾患,旨在说明旧社会对人的压迫,点出人吃人的社会现实。《故乡》中的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对我截然不同的态度,真实地反映出普通农民所过的悲惨日子。鲁迅同样将目光投在旧社会广大普通妇女这一群体中,塑造了封建社会与男权社会双重压迫下祥林嫂的女性形象。查尔斯·狄更斯所在的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不再推崇像“镜子”一样描述生活,而是带有一定的批判色彩,从维多利亚时期社会的各种层面与阶级来表现社会的腐朽,期望通过改革来改变社会现状。狄更斯的小说分为几个阶段,早期的小说气氛较轻松,在第二个时期,他的小说让读者在发笑之余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无论是英国底层社会的悲惨生活,英国法律制度的漏洞,还是上层社会的虚伪与道貌岸然,作品主题的层层深化,人们同样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相似的自己。有的作品以狄更斯自身经历为切入点,与社会现实批判杂糅在一起,共同探讨人生的意义。有的作品以伦敦工业革命为社会背景,将读者置身于故事之中,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产生共鸣,讴歌生命中的美好,揭露社会的丑恶,激发读者的同情,以期望改变底层社会人民的生活状况。
无论是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还是鲁迅的作品,都深刻的批判社会现实,但对于人性的剖析有共通之处。人们对于死亡存在敬畏与恐惧,但观看死亡的过程却让人们趋之若鹜,在经历血淋淋的杀人场景后似乎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慰藉与满足,更不会错过下一次杀戮的观赏。在小说《药》中,为了得到血馒头给小栓治病,老栓目睹了革命烈士被杀的一幕。同样的场景,在西方也如此,《双城记》中,无论是贵族太太还是小姐,都要花重金租下断头台旁的楼房来观看。不难发现,无论中西方,在探讨人性上是一致的。
查尔斯·狄更斯与鲁迅两位作家在各自不同的社会背景下,运用幽默的语言描述当时的社会全貌,运用夸张,白描等写作方法刻画无数小人物的悲喜,展现了当时广大劳苦人民的生活境遇,尖酸嘲讽的艺术笔触随处可见,但是两位作家爱憎分明,社会责任感强,深刻的洞悉人性所在。也正因為如此,他们成为了世界史文学史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小说全集[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2]龚翰熊,欧洲小说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3]罗波尔·艾斯卡皮尔特,幽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王萍,简析狄更斯幽默艺术的成因[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