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怡
摘 要: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锋文学出现,经过三十几年,先锋派文学发生了许多变革。本文通过先锋派文学作品、先锋文学的发展,对先锋派文学进行简要评析。
关键词:先锋派;作品;发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3-0-01
先锋派文学自初期发展以后,就受到我國物质文化全面冲击,由于其生命力不够,还处于探索阶段,故而逐渐走向边缘,从文坛主流没落。从先锋派文学作品,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让一代人从小说当中思考现实,先锋派文学的没落,令人遗憾惋惜。
一、先锋派文学概述
与传统的文学形式不同的地方在于,先锋派文学是反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是在实现文学创作的过程当中对传统文化刻意违背。先锋派文学更倾向于文学的艺术性,对于艺术性有一种狂热的追求,但在这个追求的过程当中,先锋派文学并不承担任何责任。在写作技巧上,先锋派文学普遍采用暗示、隐喻、象征、联想等手法,先锋派文学是对人物内心更深层次挖掘,更注重以人为本。
先锋派文学是从“先锋”一词发展而来,真正的“先锋”是对文学艺术的不懈追求,是对文学形式敢于创新、反抗的表现。真正意义上的先锋派文学,也包含了对生命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二、先锋派文学的评析
(一)评析先锋文学作品
先锋派文学作家中,最代表性的作家是余华,余华创作许多作品都属于先锋派作品范畴。余华最为人熟知的是他的长篇小说,从余华创作作品的时间上说。[1]首先,《在细雨中呼喊》这部作品是余华写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与余华早期的作品有所区别,余华早期的文学作品更倾向于对文学艺术形式,对文学文本更加重视,即对文字的排列顺序更加倾向。但《在细雨中呼喊》则是对古诗的剧情更加具有倾向性,这部作品的语言平实质朴,多了许多对人文精神的关注。
其次,写实笔触下的《活着》,这部作品对现实情况展现得更加真实,他们反思生命,从生命落魄当中对存在的价值进行思考,生命本身所包含着的,除了血腥和冷淡,还有温情与热度。在《活着》里,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生命本质的一种尊重态度,“活着”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也是一个人生存的最平凡的愿望,想要“活着”的力量,在作品当中就是对生活的忍耐,即使再渺小,也不放弃对生存的执念。
最后,是《许三观卖血记》,在作品当中,主人公许三观不断通过卖血撑过一个个难关,然而当许三观年老时,他的血不再被需要,许三观的精神却开始崩溃。他认为,当家里有困难的时候,自己都通过卖血撑了过去,虽然现在家里富裕起来了,但也可能有难以支撑的时候,自己的血液没有人要了,如果遇到困难,能够怎么办?在许三观的理念里,现实往往是不平衡的,因此通过卖血,他认为起码能够在精神上找到一种平衡。
(二)评析先锋文学发展
1.先锋派的派别发展
先锋派文学最初是从是以“85新潮”为概念,和当今说的先锋派文学有区别。[2]“85新潮”在当时是两种潮流:
其一,寻根派。寻根派在意识形态上有几点引人注意,第一,寻根派的概念。寻根派指的是对文学的寻根,由于先锋派的理念是对传统文化的反叛,然而这时候寻根派却站出来讨论“寻根”,本身就是一种大勇气。第二,寻根派是一种文学的自觉。要知道,先锋派兴起时候,当时的作家主体是以青年作家为主,而小说本身在思考自觉性上比起诗歌就要落后许多,他们能够在这之中提出要思考人的命运与价值是十分可贵的。第三,缺乏革命风格。“寻根”派在具体的形式上并没有一个标准,它只是知青群体的一种幻想,本质上是知青对现实的逃避,因此缺乏与现实文学的交流。
其二,现代派。该派以徐星、刘索拉为代表,现代派主要是将现代的风格、人物形象等加入到小说当中,形成一种现实的冲击力,从小说中来表现现实和对现实的反抗,对虚假的不屑。
然而,从这两种派别的发展上看,他们的生命力都不够强,原因在于先锋派对现实的追求并没有真正到位,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本质价值?先锋派没有对此做出解释。因而,在有的人眼里,先锋派只是舶来品,没有实际意义。
2.先锋派文学的终结
先锋派是我国在精神难以得到自由伸展的情况下衍生的利用文字美学对精神世界追求的一种形式。先锋派文学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衰弱,先锋派是一种新的学派,因此它的许多意识形态都还没能够得到发展。我国经过文革以后,各方面都在大变革,在90年代时候,各个领域的方向性都已经混乱不堪,作为一种新型文学形式的先锋派就更难找到一个指标。但要准确地说,先锋派文学的终结其实是必然的,就当时的社会情况来讲,旧有的事物几乎都在消逝,唯有能够适应变革的事物才能够在今后发展下去,因此,先锋派文学从历史上面看,它属于一种必然。
结束语:
先锋派文学作为我国曾经出现的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支撑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然而先锋派文学光是通过他们的文字排列,语言雕琢,是难以在文学丛林当中独树一帜的。先锋派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有对生命价值、人类命运的思考,尽管它曾经衰弱下去,然而在文学依旧发展的现在,一切还是应该向前走。
参考文献:
[1]孙美燕.论当代先锋作家的文学批评——以余华、马原、残雪、格非的“文学笔记”为例[J].西部皮革,2016,38(14):253-254.
[2]陈晓明.先锋文学三十年:辨析与反思[J].南方文坛,2015,(0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