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军 陈晓英
摘要:针对当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探索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该方法的实践表明,学生在动手能力、自学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良好品质、团队合作、知识体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本文为培养工程实践创新型人才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工程实践能力;学科竞赛;创新人才;质量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9-0020-02
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新的要求。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要求:高等教育要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倡议转型发展,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1]。因此,不断探索注重实践效果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法,提高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对于高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都具有现实意义[2,3]。本文以电气类专业为例,探索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式。
一、现有教学模式对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
近几年,各地方高校重视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建设了一些大學生创新训练中心,搭建探索实践平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现有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不足,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作用有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过程对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效果不佳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实践教学。近年来,实践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还是比较有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属于被动学习,学习效果欠佳,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实训)、实验课程等。通过认识实习与生产实习(实训)使学生了解职业兴趣,适应未来工作;实验课程用于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及对理论知识验证理解的能力,在当前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缺少系统的实践教学过程。
(二)考核评价中缺乏对实践能力的考核
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方法中重视考试分数,没有全面反映学生理解知识的程度,更不能全面反映实践应用能力,一定比例的高分数学生没有与之匹配的较强实践能力。另外,学生对科技实践有较高的积极性,在一些实践环节中,锻炼动手应用能力,这种能力在其工作或继续深造学习过程中,都有极大益处。但是,现行考核评价中对于这种实践教学环节还缺少合理的评价方法。
(三)创新平台缺乏综合性
近几年,各地方高校重视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建设了一些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搭建探索实践平台,但现有创新平台大多缺乏综合性。
(四)大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不够
团队协作能力是学生融入社会的基本素质,会对就业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教学过程中,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并不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虽然部分选修课程有所涉及,但也都是以文体或社会活动内容为主。
二、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学科科技竞赛要求大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科技作品,科技竞赛提供的实践教学过程,具有现有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实践教学效果。以电气类专业为例,探索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如图1所示。
(一)创新实践意识培养、基础培训
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重点开展创新意识培养,其目的是营造浓厚的创新实践氛围,进行基本电子设计入门与软件设计培训,引导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训练、开放性实验项目。
通过举办大学生科技文化节、科技沙龙、各类科技讲座以及大学生课外学术和科技成果展等活动,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中。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利用暑期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培训班。学校统筹安排、精心策划活动内容,选拔一批实践能力强、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按照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机器人大赛培训等方向进行系统设计、电子器件应用、软件设计操作等培训,然后在培训的基础上进行实训。这种方法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结合起来,为今后的创新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二)以赛促训,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来检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备战过程提高实践能力,通过选择适宜的竞赛以赛促训。每个竞赛侧重的知识点和技能是有差异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选择由浅入深、专业知识从单一到综合的竞赛来制定学习计划。当前,除了国家、省市教育机构组织的竞赛外,还有各大公司和各种协会组织的科技竞赛,良莠不齐。参赛不是只为获奖,更重要的是提高能力,所以不应该什么比赛都参加,应该选择参加适宜的竞赛,以教育部门认定的比赛为主。我校不断总结经验和探索,初步形成了由“学院组织领导与教师指导、团队学习与课程培训、项目培育与立项资助、政策激励与表彰奖励”共同组成的创新创业培训机制。
(三)课题总结,形成创新成果
竞赛结束不是终点,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延续,需要不断地积累前期资料和成果,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每做完一个课题,要鼓励、引导学生写总结报告及问题分析、归整汇总资料,有了好的想法可以写论文发表或申请相关专利,还可以将一部分课题拿出来继续挖掘作为参与该课题学生的毕业设计。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将学生竞赛、学生毕业设计和教师教学结合在一起。
三、结束语
通过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创新活动来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是一种很好的途径,针对现有教学模式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不足,探索基于学科竞赛的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实践表明学生在动手能力、自学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良好品质、团队合作、知识体系、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为培养工程实践创新型人才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2015-10-21.
[2]杨珏,张文明.以科技竞赛为载体 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4,(20):30-32.
[3]孙莉莉,雷永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7):269-2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