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丹,吴 莉
(1.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7)》中经济隐喻分析
徐 丹1,吴 莉2
(1.哈尔滨理工大学,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大学,哈尔滨150080)
概念隐喻理论历来受到学者普遍关注。随着隐喻理论的发展,学者试图通过该理论来分析不同的文本类型。经济语篇作为一个重要的文本类型也受到极大关注。通过概念隐喻,抽象的经济概念更好地被理解,同时也增强了经济理论的说服力。与此同时,经济学隐喻还和国家经济发展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在一个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使用的经济学隐喻也会存在变化。通过分析2017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主要的经济隐喻类型,阐释了在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主要的经济隐喻类型。
政府工作报告;经济隐喻;生物学隐喻
语言学家以及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作为认知机制,隐喻在经济语篇中广泛存在。D.Z.Sui(2009:2)在分析经济隐喻时强调,大多数经济学领域的模型都是基于物理/机器隐喻,或者基于生物/生态隐喻。在机器隐喻中,经济学包括“思维的机器”。“思维的机器”和实际的机器一样,能够加工一个现象的重复方面(Tiziano Raffaelli:138)。Tiziano Raffaelli(2007:139)强调,机器和经济科学的相似之处在于,政治经济学致力于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必须要有一个特殊机器的帮助。因此,经济科学和机器几乎同类,可以被视为一种机器。机器隐喻强调物理定律,例如省力原则、守恒原则、主客体分离理论、目的论、最大化某种效用函数等物理学理论。与经济力学不同,经济生物学认为经济隐喻中最常见的模型是生物隐喻而非机器隐喻。Marshall(1890)是经济生物学的倡导者之一。在 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Marshall(1890)指出,当代经济学最重要的规则是理性的行为。这一规则通过生物隐喻被引入。生物隐喻表明,适者生存。这一原理区分个体(公司)和物种(贸易活动)(Philip Mirowski:344)。根据生物隐喻,各个部分相互缠绕,构成复杂的网状物。经济学是关于网状物的进化,这种进化通过网状物中各个分支的互动来呈现(D.Z.Sui:2009)。经济学和生物学一样,讨论的是一种物质。这种物质有内部的属性和构造,还有外部的形式。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都在不停地变化(TizianoRaffaelli:145)。因此,生物隐喻更强调有机体的生长,强调生命和腐烂之间的平衡。Marshall(1890)指出,在经济学发展的更高阶段,比起物理学,它和生命科学更相似。因此,经济推理不应该再和身体静力学进行类比,而是应该变得更加生物化(TizianoRaffaelli:144)。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Marshall(1890)、Tiziano Raffaelli(2007)、D.Z.Sui(2009)等国外学者在分析经济隐喻时,主要从理论层面进行讨论,强调隐喻对经济学的影响,从语言和认知层面对经济文本中存在的隐喻现象的解释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他们试图从经济学、生物学、力学等角度解释经济类文本中的概念隐喻,这一做法有助于对经济类文本中出现的隐喻类型更为概括地分类和总结。
George Lakoff(1980)把隐喻分为实体隐喻(ontologicalmetaphors)、 结 构 隐 喻 (structural metaphors)和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s)。实体隐喻允许人们选择经验的某一部分,把他们当做独特的实体,进行范畴化、分组、定量等。例如,把通货膨胀当做一个实体便于对其进行指代、定量、辨识其中某一方面等。结构隐喻是指,一个概念被隐喻性的用另一个概念建构。比如“争论是战争”属于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空间方向相关,例如上—下,里—外,前—后,中心—边缘等。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内学者充分借鉴了Lakoff等人提出的隐喻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报告中出现的隐喻进行分类。例如,黄娅(2011)对1978年至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历时研究,总结出十种隐喻类型,包括建筑隐喻、旅程隐喻、道路隐喻、机器隐喻、水流隐喻、有机体隐喻、物品隐喻、战争隐喻、家庭隐喻和气象隐喻。黄娅认为,通过历时分析可以看出,建筑隐喻、旅程和道路隐喻、机器隐喻是主要的隐喻类型。梁亚飞(2016)对2007至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历时分析认为,建筑隐喻、旅程隐喻、战争隐喻、家庭隐喻、植物隐喻和圆圈隐喻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存在的六种主要隐喻类型。
(一)生物隐喻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有:具有生长现象,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生物体有新陈代谢作用,并且具有可塑性。中国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其经济发展形态与生物体发展形态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生物隐喻出现频率较高。
1.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
2.国家必将充满生机活力。
3.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简政减税、放宽准入、鼓励创新,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减少无效低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更好适应和引导需求。
4.完善制造强国建设政策体系,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
“活力”表示“旺盛的生命力”。在例(1)到例(4)中,经济体被识解为生物体,具有生长现象,并且呈现蓬勃生长态势。
5.这是一个化蛹成蝶的转型升级过程,既充满希望又伴随阵痛,既非常紧迫又艰巨复杂。要勇往直前,坚决闯过这个关口。
在例5中,经济被识解为更为具体的动物,也具有生长现象。
例句1至5均强调有机体内部的生机与活力,借此隐喻来描述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
6.鼓励多渠道消化玉米库存。
7.持续推进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
8.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引导和促进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消化”、“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健康发展”均强调生物体内部的新陈代谢。通过有机体内部的循环发展来隐喻地描述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9.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10.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培育壮大”强调生物体具有可塑性,可以培养促进生物体的发展,即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通过以上例句可以看出,生物体隐喻主要涵盖生物体内部的发展和完善以及生物体内部的腐烂和消亡。
(二)旅程隐喻
旅程隐喻强调把抽象的概念识解为旅程,包括旅行者、旅途起点、路径、方向、途中经过的地点、旅途终点等组成部分。
1.地区经济走势分化。
在例1中,经济发展被比作一段旅程。中央经济和地方经济,分别为领头人和跟随脚步的人;走势分化表示位于旅程中不同位置。
2.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运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
在例句2中,经济发展中的困难被比作旅程中经过的地点,经历的艰难险阻。
3.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提高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注重消费、投资、区域、产业、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例3也体现了旅程隐喻。在旅程的一个范围内存在多个方向,因此根据不同关注点可以调整选择不同方向。
(三)战争隐喻
“贸易是战争”这一经济学隐喻在经济学中较为常见。Philip Eubanks(2000:164)通过详尽分析“贸易是战争”这一概念隐喻,认为“贸易是战争”只代表经济学隐喻中一小部分,而它的反面“贸易是和平”这一隐喻,其数量和重要性正逐渐增大。
1.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
2.必须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通过简政减税、放宽准入、鼓励创新。
通过对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隐喻分析也可以看出,“贸易是战争”隐喻在报告中出现频率较低,战争隐喻相关表达包括“战略”、“主攻”等,其出现数量远远少于生物隐喻。
(四)机器隐喻
机器由各个部件组成,基本部件包括装置、泵、阀、金属线、按钮等等。这些部件共同组成一个整体。部件之间以某种方式安装到一起。安装方式可被详细描述。整个机器可拆分成各个部分,而各个部分本身是静止的状态。部件之间是因果关系,一个部件会对另一个部件产生影响。当一切运作正常时,机器运转良好;如果机器出故障,也可以被修好。最终,机器运转取决于好的工程师、好的设计和运作。在经济学里,这意味着经济学家或政府决策者是坐在机器前面,按下按钮,推动经济机器运转的人。
1.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在例2中,均衡思想来自经典物理学里的力学思想,因此该句属于机器隐喻。通过对比生物隐喻和机器隐喻可以看出,生物隐喻强调复杂性;强调有自我组织、自我完善功能的系统;强调主观能动性,以及动态、有机属性。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主要的隐喻类型包括生物隐喻、旅程隐喻、战争隐喻和机器隐喻。其中,生物隐喻和旅程隐喻都属于把经济现象识解为有生命的实体;战争隐喻也强调有生命的主体有意识做出的策略和决策,而机器隐喻是把经济学领域中的喻体当做无生命的实体。可见,在对经济学隐喻进行描述时,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的几种主要概念隐喻中,更强调的是经济的生物学隐喻,而非经济的力学隐喻。
王翼龙(2000:72)认为,“力学隐喻拒绝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的知识、数量变化和不可逆性。它使经济学陷于没有系统误差、没有累积发展的均衡图式之中。而生物学隐喻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就在于它克服了这些缺陷。”因此,把生物学中的进化论思想应用到经济学中是有价值的做法。本文赞同王翼龙(2000)的观点,认为在经济文本中使用生物学隐喻有重要意义。生物学隐喻可以更好地解释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和经济理论。
[1] Alfred Marshall.Principles of Economics[M].London: Macmillan,1890.
[2] Charteris-Black,J.Metaphor and Vocabulary Teachingin ESP Economics[J].English forSpecific Purposes.2000: 149-165.
[3] D.Z.Sui.Economy as Ecosystems[J].Knowledge Management,Organiz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Learning, andComplexity:V 3.[C].UnitedKingdom:EOLSS Publishers,2009.
[4] Lakoff,G.,and Mark,J.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University ofChicago Press,1980.
[5] Philip Eubanks,A War of Words in the Discourse of Trade[M],Southern IllinoisUniversity Press,2000.
[6] Philip Mirowski.Natural Images in Economic Thought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7] Tiziano Raffaelli.Marshall’s Metaphors on Method[J]. Journal ofthe History ofEconomic Thought,2007.
[8]黄 娅.中国《政府工作报告(1978-2011)》中概念隐喻的历时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1.
[9]梁亚飞.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07-2016)》的隐喻现象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10]王翼龙,从经济学的力学隐喻到经济学的生物学隐喻[J].经济学动态,2000:69-72.
[责任编辑:金永红]
H0
A
1005-913X(2017)07-0017-02
2017-07-06
2016年度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WY2016003-A)
徐 丹(1989-),女,哈尔滨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研究;吴 莉(1966-),女,吉林白城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