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
从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对阅读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很有限。作为教师,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力促每一个学生都喜欢阅读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
一、让学生喜欢阅读需要教师引领
步入初中的学生已经有了小学6年的语文基础,本应具有较为浓厚的阅读兴趣,但开学初,通过对初一新生的调查,笔者发现他们的阅读兴趣不浓。究其原因,问题出在教师身上。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有的教师将好端端的文学作品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感觉不到文学作品的整体美,自然无法提起兴趣;有的教师则总让学生做一些无效的感悟训练,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自我需求性的阅读。因此,学生不喜欢阅读也就见怪不怪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慢慢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教师就要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去引领,可以是以文本为基础的引领。例如在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时,教师就可以此为引,引领学生去阅读更多相关的作品,从体裁角度说,可以引申出以“沁园春”为词牌的其他词作;从创作的时代背景看,可以去阅读诸多描写20世纪初那段动荡岁月的文学作品;从文学价值看,可以鉴赏其他文人作家对此作的评价;从毛泽东作为诗人之角度,可以引领学生品味他的其他诗作,如《蝶恋花·答李淑一》《沁园春·和柳亚子先生》……
通过教师的阅读引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感悟作品的能力,也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让学生喜欢阅读需要教师指导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够多阅读,因为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很多教师、家长总会强迫学生去阅读,并要求写读后感,想通过此手段促使学生去阅读、去思考,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这样的阅读是“被迫”的、“强制”的。现实颇有讽刺意味地告诉我们:学生很有“能耐”,即使不阅读他们也能写出像模像样的读后感来。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重视,要知道,让学生喜欢上阅读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对阅读进行指导,并非是结合具体的文本或章节进行阅读感悟指导,而是要对学生提出大致的阅读方略要求。如阅读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首先需要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作品是以俄国十月革命前后这段历史时期为背景,描绘当时的社会变革、阶级斗争和各阶层人物的心态。若学生能够在预先掌握时代背景的基础上阅读,对于他们感悟小说主题“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以及作者对主人公保尔勤勉、坚韧形象的塑造,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其实,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不需要太多的口头说教,教师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借鉴。在活动中,往往会突发一些好的阅读点子,让大家都能受到启发,从而共同发展、进步。
三、让学生喜欢阅读需要教师督促
初中生学习生活紧张、课业压力大是所有人有目共睹的,人人都追求学习质量,科科都在爭抢学习时间,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当他们面对耗时又枯燥的阅读时往往疲于应付。因此,让学生喜欢上阅读,还需要教师的督促。
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督促,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一个博古通今、口若悬河的教师是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阅读,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引领和鼓舞,学生看到教师都在孜孜不倦地阅读,又有何理由不去勤奋刻苦呢?
二是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让学生渐渐喜欢上阅读,首先要给足学生阅读的时间。在平时,可采取单元整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多获取一些阅读时间,同时相应减少语文学习中机械重复性的训练;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如建立课外阅读QQ群,要求学生每隔几周或几天上传一些简要的阅读心得,引导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和需求。
总之,对初中生而言,这一阶段正处于叛逆、成长时期,急需正确的引导,而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和人生经历都会对学生的性格养成产生巨大的影响。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领、指导和督促,慢慢地,笔者惊喜地发现在课余时间互相探讨阅读心得的学生越来越多了。可见,这种阅读指导方法,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能使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其受益终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