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军
【摘 要】党的十九大确定了中国已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新形势下主流媒体强化政治意识,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大力传播社会正能量、做好融合创新,则是当好舆论引导者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主旋律;舆论引导;融合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目前我们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期,新形势迫切要求我们主流媒体与时俱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壮大主流声音。但是,网络言论的开放随意和各种不良思潮的传播,使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严峻挑战。新时代如何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成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强化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发展创新,使我们的主流媒体发出时代的强音。而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大力传播社会正能量和媒体融合创新,就是实现以上要求的三个重要环节。只有真正做好这三点,才能使我们的主流媒体筑好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担当好唱兴中国和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责任和使命。
一、主旋律是实现党的宏伟目标强大的思想力量
主旋律本意是一首乐曲的主调。在意识形态中,主旋律反映了一个时期的基本观点、一个时代的主要精神、一个政党的根本信仰。媒体如果缺乏主流意识,就不能引导大众树立坚定的立场和信仰;不坚持弘扬主旋律,就会使一个国家缺失主调,势必造成人心涣散和社会失衡。
主流媒体的特殊地位,是党和政府所赋予的。但是仅靠这种权利是很难完成导向任务的,这就涉及怎样认识“喉舌”的本质含义问题。“喉舌”比喻发表言论的宣传机构或个人,也就是代言人的意思。这个解释说明,主流媒体只有发挥好“喉舌”作用,才能传达好党和政府的精神,坚定大众的信念,使舆论转化为大众自觉行动的动能。
“喉舌”功能要依靠传播来实现。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1]可见,主流媒体坚持政治意识,使党和政府倡导的主流意识占居统领地位,成为人民群众的行动指南,才能真正成为党和政府“喉舌”。所以我们媒体的“喉舌”作用,是通过弘扬主旋律来实现的。
主流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弘扬主旋律,我们的事业就会成功,反之,就会受到阻滞。中国真理标准大讨论和苏联解体这两大历史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
这两个事件的确值得我们的媒体深思:1977年,主流媒体推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在全国范围引发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成功统一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思想,为推行改革开放清除了思想障碍。另一个是苏联解体事件。在戈尔巴乔夫时期,大众传媒脱离党性原则,并不断向人们灌输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排斥本国传统文化。实际上这是完全丧失了党的 “喉舌”作用,这种舆论的瓦解力量最终造成了大国悲剧。
可见,媒体舆论引导是推动历史、改变历史的强大思想武器。舆论的“政治能量”,使我们在任何时期,都必须坚定 “党管媒体”,高高扬起主旋律大旗。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从唱好春天故事到讲好中国故事,正是主旋律的感召使人民群众不断创造出强国奇迹。
二、传播正能量,不断激发前进的动力
光明、正义、美好和进步的人和事,具有号召、激励和示范性作用。媒体对此加以宣传引导,使大众感受到何种行为才是社会所倡导的行为规范,这就是传播正能量。如果说主旋律是主调,那么传播正能量就是围绕主调放声高歌。
正能量是一种人心向上的精神力量,而这种精神力量,是依靠言论在全社会广泛传播来实现的。如我们的精神楷模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支月英,以无私的人性之美激励着人们,这与媒体大力宣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楷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非凡的事迹,如果我们不去唱响,默默奉献的先进人物又怎能家喻户晓呢。反过来说,把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在社会上大张旗鼓地传播,这种讴歌的感召力,就会化为人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动能。
当然,适度的批评也是传播正能量。比如近年来社会上类似扶老人被讹的现象接连不断,我们的主流媒体以疏导为主开展舆论批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 等道义的舆论对决最终得到是非明辩,使2014年央视春节晚会小品《扶不扶》中的“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那句话一时成为社会热词,形成正义洪流。很多不良现象,没有正确舆论的抑制和引导,就会给歪风邪气带来滋生之机。反之,扶正祛邪,使批评转化为正面的能量,不良现象便被压制下去。我们的批评报道是以客观有度,以最佳的正面宣传效果为准则,是为正面引导服务的。
正面宣传为主从根本上遵循了党的新闻事业基本方针。以正确舆论导向激发公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怀。同时,运用舆论批评手段,倡导公平正义,树立时代新风,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有利于党和政府的决策得到更好的贯彻,有利于凝心聚力振兴民族。
那么如何传播好正能量?
(一)创新报道手法,增强新闻感染力
媒体传播的价值在于打动人心。最近湖南卫视新闻专题《绝对忠诚》,报道默默坚守在祖国最艰苦的地方,献身于科研事业的11位中国科学家。记者打破传统方式,没有拿话筒采访陈述,只有跟蹤和隐藏拍摄,也只记录他们在做什么、怎么做。节目播出后,引发观众强烈共鸣,互动社区阅读量超过1亿人次,网页点击量超过2000万人次。不少观众纷纷表示,想不到新闻也可以做得如此美丽而动情。这种记录“做”的行为过程,临场的真实感显然更易于触动灵魂,感化人心。电视新闻专题《绝对忠诚》就是一次可贵探索。
“做”从本质来讲就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只有深入生活,感受客观事实,体味人生真谛,方能挖掘、还原有价值的“做”的真实过程。所以,深入群众既是挖掘先进典型的新闻源泉,也是维护事件表达客观真实的有效方法,更是塑造有思想、有温度、有感召力的优秀作品的重要途径。
(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做好每一项事业都离不开理想信念和专业精神。如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让人们远离饥饿。我们常把这种精神称之为责任感,把共同的理想视为己任称之为使命感。
我们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就是忠诚履行职责,不断提升宣传水平。使命感让我们志存高远、追求事业卓越,为实现党的使命奋斗。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使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了新闻事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使我们有了追求理想的动力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 ,[2]用48个字精辟地概述了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融合创新,提升媒体引导力
当前互联网发展已从众媒时代进入智能时代,新兴媒体不断异军突起。其中国内网站转化率较高的“今日头条”,仅用几年时间就已发展为拥有6亿用户,广告创收超百亿的平台。反衬我们一些媒体融合因缺乏带动整体突破的亮点,边缘化趋势明显。所以,吸取新兴媒体先进的理念不断开拓创新,我们才能破解融合难题。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笔者认为媒体融合首先要重视新技术运用。媒体新技术手段的社会作用,体现在传播效率高方面。一些新媒体之所以成功,就是遵循了满足受众个性需求的原则。如运用智能技术,搜集每个人点击的内容来计算需求习惯。到达每个用户手里的头条,都是量体裁衣的信息。笔者所调研的安徽广播电视台APP “达耳闻”,是以声音元素,让用户听到自己喜欢的事。上线不久客户端用户已近60万,受到行业瞩目,被评为“2016-2017年度两岸四地品牌媒体机构”。所以,媒体融合创新还要以内容为根本,通过改进“供给侧”思维来开发满足个性需求的新媒体产品。
成功的背后凝聚着人的智慧。如精于新媒体之道的腾讯公司,每次遇到瓶颈,定会杀出一个团队来改变全公司的格局,良好的用人机制使腾讯公司当前市值已破4万亿。可见,人才是打赢媒体融合之战的关健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3]媒体融合的高效传播机制是由真正的行家来搭建和创新的,依靠人才方能改变媒体融合的格局。
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始终置于主导地位,这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政治要求,实际上也是新闻工作者讲政治的具体体现。完成好这个任务,要在思想上理解融合创新的深刻意蕴,事业上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新规划,激发从业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媒体的管理与经营、采编制播形式与内容、媒体平台与技术手段等全面同步提升。融媒机制有了创新活力,有了高效率传播平台,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引导人民大众凝心聚力,为实现新时代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2.
[2]習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新华社,2016-02-02.
[3]解析习近平论新媒体建设的“四个重点”.人民网,2015-06-16.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总编室)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