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纪行:诗和远方的田野

2017-12-22 06:10:39文丨
遵义 2017年24期
关键词:河村烟农小雅

文丨 杨 韬

小雅纪行:诗和远方的田野

文丨 杨 韬

从正安县城到小雅镇,车随着山路盘旋而上,再盘旋而下,处处都是绝处逢生的风景。

小雅镇位于正安西南面,与桐梓县毗邻,清溪河穿镇而过,自古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为外界所熟知。看到这个小镇的名字,不由想起《诗经》中的《小雅》,异曲同工之处在于,这里的人民也过着诗一般的生活。

烤烟长势喜人

烟农的笑声

秋冬交接时期的小雅镇最是好看,依山傍水,美入骨髓。

记者走进小雅镇的当天,看到所有党政干部都忙得脚不沾地。他们正在筹备第二天的小雅镇2017年烤烟总结表彰会暨2018年烤烟工作动员会,为此,政府出钱买来一头黄牛,准备大宴烟农。

“今年我们的烟农大丰收啊,烤烟产量的超出比例以及均价皆排全县第一,县里下达的任务是10500担,我们完成了11492担,根据现有县里的政策,给予我们党委政府奖励,我们要把这些奖励加倍奖励给烟农。”小雅镇党委书记周国昌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小雅镇因地制宜,以烤烟作为支柱产业。党政领导,每年投入五六十万作为烤烟基金,进行烟房建设、维修维护,从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等多方面支持烟农发展烤烟;部门配合,烟草部门和乡镇一级烟叶站积极协调配合,不推诿、不扯皮,从上至下打通种植和销售渠道;设置奖惩机制,每年对种烟能手,种植大户进行相应物质和经济奖励。从党政班子领导到烟草部门再到烟农,层层落实,形成强大的合力,硬生生地把小雅烤烟做成了正安烤烟的一张名片。

随着产量不断提供,烟草市场需求增大,烤烟还成为了小雅镇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小雅镇有176户烟农,其中有76户精准脱贫户,今年小雅镇的烤烟卖了1450万元,户均收入8万元,不再是脱贫指日可待的事情,而是立马就脱贫。”小雅镇镇长谭义昌对此信心满满。

农村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两大方面。如何致富是首要目的,如何破解“三关爱”也很重要。外出务工人员是“三关爱”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小雅镇烟草产业的加速发展不仅解决当地农民致富的问题,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带回来先进的技术和经验,能勤劳致富,能相守妻儿,能孝敬父母,和谐的家庭环境带来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内生动力。

第二天中午,上千平方米的小雅广场人山人海,僻出一块地来,支起三口大锅,开始生火做饭,另一边,会议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对烟草部门、种植大户、种植能手分别予以物质奖励。刚从颁奖台上下来的种烟能手包礼洋和余江飞提着一床“棉花被”兴奋地跟记者说:“你看,种烤烟不仅能脱贫致富,政府还有奖励,这床被子要七八百呢。”

这期间,烟农们还自发组织了拔河比赛,在加油声中小雅镇被群众的笑声瞬间包围。

小雅镇偏居一隅,有山有水,有田有地。有产业,能致富;有政府,能撑腰;有群众,能会心的笑;还缺什么呢?

路过一片田野,有烟农正在耕地,这里即将种下来年的希望。

冯佑珍的快板

“我入党的时候在毛主席像前举过手的,要说话算数。”

“房子政府给你修,路政府给你修,不交粮,不交税,你还要啥?”

“解放正安的时候是我们去推翻地主老财的,现在你要不努力的话,当年的地主老财就会笑话我们,说那时候你们积极得很,现在怎么搞不住了?”

这些语录出自小雅镇一位85岁的老人,也许不够客观,也许没有那么好听,却饱含深情,还有一个农民老太太最朴素的思想。

冯佑珍在镇里是个首屈一指的传奇人物。从苦难到辉煌,她见过太多风风雨雨,正安解放的时候她刚好18岁,扎着小辫子在人群中奔跑,和解放工作组一起,进村清匪、反霸、减租、退押,是那个年代典型的积极分子。

解放正安后,她第一时间入了党,后来她当上了妇联主任,再后来,她当上村了支书,并且一干就是30年,而今已有64年党龄的她回忆当时入党时的情景,已然历历在目。

而今,七十年过去了,她看着身边这个小镇犹如照片一般,先是泛黄,然后是黑白色,最后有了多姿多彩鲜艳的颜色,小镇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好,她总在想为地方做点什么。

打联枪是正安地方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传播形式和朗朗上口的语言深得人民群众喜欢,冯佑珍在五年前成立了自己的文艺宣传队,主要节目的形式就是打联枪和快板。而今,这个文艺宣传队已经有了17人,政府每年还出资购置演出服装和编排节目。

冯佑珍拿出崭新的演出服给记者看,她说:“看看这衣服多好,我现在年纪大了,主要在家编快板,演出的事情都交给其他队友去办。”她还为文艺宣传队立下规矩,红白喜事都可以收点费用作为队伍建设基金,唯独村里的老党员去世,不收任何费用。

每天,日暮降临。山村的夜来得特别早,老人们就三三两两集中在小雅广场,挥动手中的联枪,打着手上的快板,跳着、唱着、笑着,从来不缺观众,也不缺掌声。

新农村、气象新,干群同念致富经,

家家有条致富路,一个产业富一村,

新农村、环境佳,户户房前有院坝,

……

打竹板,笑开颜,

听我把忠诚感恩谈一谈。

说忠诚,话感恩,

建设和谐社会挺流行。

要做忠诚感恩人,

他们的含义要弄清。

什么是感恩?啥子是忠诚?

……

仔细听来,所有快板的内容基本集中在赞美家乡建设,倡导和谐感恩上。

冯佑珍直言,近几年来,周边的变化实在是快,通村的公路修好了,房子建设好了,出门脚不沾泥,政府还修了公园和健身场所,老人小孩都能找到自己玩耍的地方。

老人家很固执,家里的孩子纷纷在省城或者市里安家,每每请她一起去住,她都不去,就算扛不住孩子们的盛情,去玩两天就嚷着要回家。

“离不开这片土生土长的地方,不看着这些父老乡亲心里面就慌。”她说,“虽然我年纪大了些,但是政府需要我的时候,起码我还在。”

据说,这些年来她从来没有停止过为地方做贡献,谁家有纠纷,她出面调解,往往都能调停;政府搞征拆,协调不下来,请她出面,三两句一说,第二天征拆户自己搬离。她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入党的时候在毛主席像面前发过誓,说要奋斗终身,就一定要奋斗终身。”

党的十九大开幕那天,她独自一个人守着电视,完完整整地听完三个多小时的报告,没有离开半步。而今,她又在寻思,怎么样结合党的十九大编排一些节目,让党的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整个采访下来,记者明显感受到党员的先进性从她入党那天起,伴随了她整整六十多年。冯佑珍和她文艺宣传队的日子就这样的歌舞中一天赶着一天,恰如门前的清溪河般,经年不息,欢快流淌。

李佳荣的致富经

在小雅镇采访期间,镇人大主席王礼伦拉着记者非要去采访他们的一位村干部。

二河村栓在半山腰上,一条硬化过的曲折的通组公路顺着山势蜿蜒而上,在二河村委会办公室,记者见到了这位在当地人眼中的“大神”李佳荣。

李佳荣今年53岁,1988年参加工作,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党员,撤区并村前曾在管理区任书记,多年的农村工作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怎样和老百姓打交道,怎样处理农村工作事务。他身上有太多标签,民选干部任村支书记,并且支书主任一肩挑、县人大代表、老党员等等,他每个月只拿着2000多块钱的工资,干着引领全村人致富的大事。

二河村在之前是有名的“夹皮沟”,没有产业,思想愚昧,周边村寨的人都瞧不起二河村的人,“穷”是这个地方的人祖祖辈辈摆脱不了的命运。

自从李佳荣上任以来,首要第一件事就是开群众会,但凡在家的必须参加,提出发展意见和建议,村支两委细心收集,整理出有用的建议,并付诸实践;其次是发展产业,号召全村人民种植烤烟,摒弃多年来的小农经济,将烤烟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短短几年的时间,二河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今,这个只有1652人的小村凭借烤烟、畜牧等经济产业的发展,有着人均过万元的收入,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万元村。阡陌交通,四通八达,家家住进了小洋楼,用上了冰箱、洗衣机、液晶电视等新时代的家用电器,置办了打米机、猪草机、悬耕机、摩托车、农用三轮车等。户均一台农用三轮车和摩托车,部分群众还开上了小汽车,完全进入了电器时代、机械耕种时代、以车代步时代、移动信息时代。

对此,李佳荣的对口帮扶户汪吉华深有感触。汪吉华是二河村因病致贫的典型,多年前他在犁田的时候被农耕机砸中,导致股骨头坏死,常年的病痛以及医药费让这个家庭除了两条拐杖一贫如洗。2013年县里开展“帮一带一”,李佳荣自告奋勇地接下了这个“烂摊子”,帮助他们发展产业,不仅用“特惠贷”无息贷款帮助汪吉华治病,还帮他修建起了养牛场。

汪吉华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养牛场建起来后,起码可以养30头牛,半年出栏,每头牛的利润在1000元至2000元左右,每年的收入可以达到10万余元。”

在小雅镇烤烟工作总结会暨调度会现场,二河村的烤烟产量全镇第一,李佳荣捧着刚领下来的三万元奖金,高兴得合不拢嘴。他说:“我们将用这笔钱一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一边鼓励烟农扩大规模,要让二河村的人民更加富有。”

房屋两间,良田两亩,是一个农民毕生所愿。

走进小雅镇,记者看到的是这里幸福感爆棚的农民,他们安分守己,细心耕耘着未来的生活,有了更为长远的打算和幸福的猜想,生活的苟且早已成为历史,现在他们生活在诗和远方。

猜你喜欢
河村烟农小雅
作家现在时·徐小雅
小说月报(2022年5期)2022-07-02 06:44:02
影响巫溪县烟农队伍稳定的因素分析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Micronodular thymic tumor with lymphoid stroma: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Grammar Teaching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科学与财富(2017年9期)2017-06-09 10:34:31
小雅山房
宝藏(2017年3期)2017-05-09 03:21:53
百姓事,记在笔头刻在心头——记水磨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燕振昌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
中国火炬(2012年4期)2012-07-25 10:44:06
福建烟农种植规模效率实证研究
关于烟农合作社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