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飞
【摘 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新课改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科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相关学科素养,作为老师要将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从思维理论的高度深入到课堂中去,把握教材,拓展内容。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科学素养
1.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选修4》第2章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的内容,在《必修2》第2章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中我们就已经了解了可逆反应就化学平衡状态,在《选修4》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中已经了解到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已知达到平衡状态的本质基础上,要打破平衡状态,必然就会联想到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来改变平横状态,从而达到新的平衡,产生的各物质的量变化的结果,从而导出研究化学平衡移动对生活生产的重要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
对教材和教参的解读,通过书本实验—呈现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方法,最后得出勒夏特列原理,在习题中强化训练,往往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只会在一段时间内会用,过段时间对此概念就会处于很模糊的状态。
2..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a.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
b.能通过图像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指出化学平衡状态。
c.理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和平衡常数的应用。
d.通过K-Q■关系分析浓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用实验验证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e.通过K-Q■关系分析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推出结论。
f.通过△G=-RTlnK △G=△H-T△S来推到温度对平衡的影响,在用实验验证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体会改变外界因素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的本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发现问题,理论分析,提出方案,实验检验,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和逻辑推理思维,通过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以及运用了理论指导实际的科学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利用K-Q■关系分析外界因素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
2)教学难点:运用化学平衡原理对化学平衡移动的情况分析
4.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1.情景引入,生活实际现象的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问题驱动]炎热的夏季为何从冰箱里拿出的冰镇啤酒打开会冒出大量的气泡,从化学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平衡与该现象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回顾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常数知识,让学生进入“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应用知识、设计方案、验证结论”的情景。
环节2.回顾化学平衡状态,平衡常数,初步建立化学平衡移动过程的概念。
[问题引导]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学生回答]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因为它们是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所以会影响化学平衡。
[教师活动]向盛有5mL0.005mol/LFeCl■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0.01mol/LKSCN溶液,观察现象。如何证明反应是可逆反应?
[学生活动]讨论,提出方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强化学生对可逆反应的理解,并学以致用。
[教师问题驱动]将试管分成四等份,分别加入饱和FeCl■溶液、0.1mol/LKSCN溶液、2mol/LNaOH溶液。溶液的颜色会如何变化?运用K-Q■关系分析推理。
[学生活动]1.学生推理得出结论,并表述结论
[教师活动]教师讲评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演示上述实验,验证推理的结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都参与到课堂,培养学会运用理论预见结果,从而用实践检验真理的科学过程。站在理论的高度去指导实践。
环节3
[教师活动]给出N■(g)+3H■(g) 3NH■(g)、H■(g)+I■(g)2HI(g)
请用理论分析这两个反应在压强增大和压强减小时,平衡如何移动?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K-Q■关系分析推出结论,并表述结论。
环节4
[教师活动]通过△G=-RTlnK △G=△H-T△S解释温度(T)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推导如下:
△G=-RTlnK△G=△H-T△S→-RTlnK=△H-T△S→lnK=△S/R-△H/TR
設T1下的平衡常数K1,T2下的平衡常数K2,T2>T1.( △S、△H不随T变化)
Ln(K1/K2)=-△H/R(1/T2-1/T1)=△H/R[T2-T1/(T1T2)]
根据对数函数的图像判断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数学知识推出并表述结论。
[教师活动]演示2NO2(g) N2O4(g)球模实验,验证学生推导结论。
环节5
[教师活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有何影响?教师提供催化剂影响反应的过程图
[学生活动]思考与讨论,推出结论。
环节6
[学生活动]学生总结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最后得出勒夏特列原理。
环节7
首尾呼应,回到导入的生活现象,运用平衡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与生活建立联系,体现了化学应用于生活的特点。
5.教学设计思考
1)本设计原理思考是选修四是化学原理的课程,这本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即理论指导实践,实验检验真理的化学学科素养,教材采用某一个实验就得出结论,然而根据各因素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结论导出勒夏特列原理的规律,在下一节课讲化学平衡常数,提到其应用于判断平衡移动,这一逻辑思维完全颠倒了科学发展的一般思路,学生也就形成了记忆、套用规律,而并不能理解是理论指导实践的的知识构架。完成了课堂教学,却达不到学科教学所要培养的理科思维的高度,认为是无效教学。
2)本设计采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出方案,运用理论推导结论,再通过实验检验结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风格,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德敏.雷世晓.化学平衡原理课堂教学例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