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职院校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是一门重要且基础性的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主要针对建筑的构造原理及构造方法进行教学,也是建筑工程中的预算、监理、施工及管理人员所需要掌握的最基础技能,因此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围绕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建设及改革工作进行探讨,并从改革方向、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方式等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课程的建设及改革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一、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建设和改革方向
1.做好课程教学内容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
高校要注重“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内容建设,并注意编写和选取出符合建筑专业教学特点的教材进行教学,通过专业理论、职业技能和实际能力的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在识图、分析方面的能力。同时,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建筑构造节能能力,以及对建筑标准的学习,也是高职院校需要重点强化的教学内容之一。此外,高校要积极针对“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教学手段、教学设施等进行科学建设,同时对学时、实践教学等进行科學规划,从而为“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学,提供良好的内容基础。
2.做好校企共建与合作,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助力
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的建筑形体投影教学、建筑施工图适度教学和建筑构造教学,都是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基础技能。因此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积极强化与企业的合作共赢,并建设起符合企业需求、适应时代发展的建筑实训基地,通过结合教材中相应知识点与建筑企业的用人需求进行良好教学实训工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方法、新工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从而为“建筑识图与构造”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外部助力。
二、高职“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工作改革分析
1.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策略
传统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往往重考试成绩而忽视能力培养,这也造成了教学方式上的缺乏创新。不少教师还在沿用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并通过引进先进的教育方法促进课程建设的完善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通过项目化的教学,将工作过程引入到日常教学任务之中,通过应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工作计划法等一系列新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挥其主体学习地位,并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识图教学过程中,针对建筑施工图纸会审这一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就可以通过设置情景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设计单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让他们通过各自的角度分析和处理施工图纸会审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参与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2.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促进建筑识图与构造的课堂教学建设
“建筑识图与构造”的教学内容往往十分抽象,传统的板书形式难以通过简单的文字和图形,加深学生对建筑识图与构造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教学效果自然不尽如人意。因此,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方面,要积极运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新技术,通过视频、动画、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将知识内容更加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板书压力,为课堂教学预留了更多教学时间。还用多元化的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积极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策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建筑读识图及结构分析均有所要求。而这些能力往往是需要通过实践获得的。因此,针对“建筑识图与构造”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工作,需要在教学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进行整合,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让学生在“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中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高校和教师可以积极与建筑企业进行合作,获得一些在建工程的图纸。从中找出一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的图纸,让学生分组进行识读。在整个过程中,充分模仿建筑企业的各项工作,让学生在实训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方法。也可以购买一些建筑模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实现与建筑工程的“零距离”接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整个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优化及改革“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考评方式
传统针对《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考评方式,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实操”、“重结果轻过程”以及“评价模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客观上造成了《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教学效率的低下。针对上述问题,高职院校要积极改革“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考评方式,运用多元化的考评机制,促进“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教学建设与提高。针对《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考评方式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对实训的考评工作
要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操的考评方式,将日常的实操训练纳入到课程的考评过程中,并给与高度的重视,促进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考评工作的合理化与科学化。
2.强化过程性的考评工作
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实操过程的考评,通过提高平时考评成绩的占比,促进学生对日常学习和实操训练的重视。对实操训练的过程,可分阶段分步骤的进行考评,通过对实训过程的量化,达到良好的过程性考评效果。
3.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促进考评方式更加公正客观。在具体的考评方式上,可以结合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口试、课程答辩、技能考核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化评价,在具体的考评主体上,要结合教师考评、学生自评和企业实习评价等多个维度,促进考评主体的多元化,从而保证考评结果的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高德昊.高职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J].才智,2015,(14):172+174.
[2]张威琪,董茜.关于《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课程整体改革研究的探讨[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57-58.
[3]沈小芹.基于《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的创新互动式教学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7):186-187.
[4]霍瑛.创造性教学方式在建筑识图与构造教学中的运用[J].价值工程,2013,32(27):237-238.
作者简介:
伊丽娜(1975.09—),女,蒙古族,内蒙古镶黄旗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本科工学学士,讲师高级工程师,建筑工程技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