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梅
【摘 要】近些年随着素质教育的愈发深化,新课程改革的方面也变得越来越大,语文也不单单只是课堂教学的改革了,作文也已纳入了改革的范畴。而写作能力应该从小培养,所以小学作文写得好不好、基础牢不牢对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作文,小学语文教师应从生活上入手,指导学生写作。
【关键词】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了对写作的要求,那就是:对习作有兴趣,能够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乐于表达,具有写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并通过写作增加自身的独特感受。而从当前阶段我国小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在写作上还存在问题,总体来说就是作文教学与生活严重脱节,学生无话可写、无事可谈,若是这一现状不加以解决,长此以往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将无法得到较好的锻炼。所以说,教师要想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的困境,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小学入手,把作文教学融入生活,指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写作。
一、教师首先要加强生活化写作的意识和学习
从课程改革的方向上来看,基于生活化的写作训练将是今后学生习作的主要方向,而教师要想更好地在教学时指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写作,就需要先“打铁本身硬”,修炼好自身的写作功底,才能更好地去教学生。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前,一定要自身先树立起生活教育的思想,并且保证自己在执教的过程中遵循生活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和谐性原则,这样在教学的时候才不会偏离轨道。同时,教师还要不断的进行学习,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生活化习作教学的策略,借鉴各种教学模式提升生活化写作教学的效果,不断进行练笔加强自身的生活化写作水平,以便能够全方位的强化自身的写作水平,为更好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学会观察是指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写作的前提
人们认识和了解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依靠眼睛看,也就是所谓的观察,而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正确的观察是作文训练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教会学生学会观察、懂得观察,学生才能通过观察从生活中获得相应的写作素材,才能更深刻的了解事物或所发生的事情,才会使自己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鳴,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内容丰富,具有真情实感。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学生会学习《画杨桃》这一课,课文就详细的描述了杨桃的结构和外貌,那么教师就可以趁此机会指导学生写一篇类似的生活化小作文,以作练笔之用。像指导学生观察一个苹果,从内到外、从颜色形状到味道,这样学生通过一定顺序仔细观察之后,就会对苹果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那么在写起小作文的时候也就会更加轻松,写得作文也会更加生动。所以说,教师要教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去观察和认识事物,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情感与所看到的东西产生共鸣。
三、培养学生记日记的习惯,为生活化习作积累素材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动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所以每一个学生眼里观察到的世界都是各不相同、多姿多彩的,而这些不一样的东西积累起来就是学生写作的丰富素材。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勤动笔,把日常生活看到的、遇到的、发生的事情通过笔记录下来,这样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学生就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写出自己看到的或活动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并说出了自己内心最想说的话,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人云亦云和无病呻吟,使文章写出来更加有血有肉。
很多学生会说每天都是上学放学,根本没有时间玩耍,也就没有什么可写、可记录的了,其实并不是,对此,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学生指导,告诉学生日记都可以写一些什么内容。比如说:学校开运动会了,就可以记下自己看到的最激动人心的一场比赛;在学校上完了绘本阅读课,就可以把绘本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在上学、放学回家的路上,可以将自己看到的某一个卖东西的小商贩、清扫街道的清洁工人等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对他们的外貌、动作、所做的事进行描述。这些内容都不需要学生特地的去做什么就可以变成现有的素材,进行日记书写,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记录生活,养成勤记身边小事的习惯。
(下转第116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