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2017-12-21 08:04李娜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1期
关键词:民族主义孙中山

李娜

【摘 要】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对于孙中山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也为后来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孙中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教学设计思路

三民主义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高二学生的学情以及课程标准和本单元内容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孙中山新、旧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基本内容以及评价。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及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对新旧三民主义的解读中培养学生关注民族、关注世界的历史使命感和培养与时俱进的精神。使学生感受到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影响。2.难点:新旧三民主义的评价及比较。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的照片。

教师导入:同学们,大屏幕上的这三个人物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他们是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这三位伟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掀起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使中国人民醒过来;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站起来;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人民富起来。

第一部分:三民主义的提出

教师:大屏幕展示基本问题,学生结合自己的学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查(三民主义:1.背景2.提出3.内容4.评价)

探究一: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之间的关系

教师:大屏幕展示

阅读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中国前途》。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得出三大革命与三民主义的对应关系:

民族革命——民族主义;政治革命——民权主义;社会革命——民生主义。

材料二: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有了政权,就有了一切。没有政权,就丧失一切。

学生:在对材料解读的基礎上得出三民主义三者之间的关系:民族主义——前提;民权主义——核心;民生主义——补充和发展。

探究二:三民主义的评价

学生:根据材料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教师大屏幕展示:材料一:“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人……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材料二: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材料三:1.列强:没了清政府还有代理人。2.地主:想要“平均地权,涨价归公”,想得美,等着瞧!3.农民: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关我们啥事?我们还是得不到土地啊?

学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民族主义是反对清朝的封建统治,但没有提出反帝;还可以看出民生主义并没有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所以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教师总结:三民主义的两大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帝;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第二部分:三民主义的实践

教师展示图片:辛亥革命、末代皇帝溥仪、二次革命等一些列革命实践活动图片。

教师总结:孙中山三民主义指导下的革命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但孙中山先生放弃了吗?

大屏幕展示材料: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变,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从材料看:20世纪20年代前后,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

学生:孙中山并没有放弃,而是以欧美为师→以俄为师。

第三部分: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教师:大屏幕基本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查(新三民主义:1.背景2.标志3.内容4.评价)

教师: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旧民族主义: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新民族主义: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1924年孙中山演说

材料二:旧民权主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新民权主义:给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及团体以自由权利。——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

材料三:旧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新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新”在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新”在强调普遍平等的民权;“新”在更能体现反封建和扶助农工。

教师:大屏幕展示材料,找出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和新三民主义之间的共同点。

材料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其目标皆反帝国主义而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第四部分:三民主义的光芒

教师: 多媒体展示孙中山先生的照片以及文字描述先生一生中的两次重大转变,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小结】聆听伟人语录,谨遵伟人教诲;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主义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孙中山新探》序言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孙中山的绰号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韩国历史编纂学中的民族主义
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浅析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
民族精神与民族主义辨析——兼论对待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话语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