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慧敏
【摘 要】很多历史课教学,仍然保持着师传生受的传统授课方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课,随声附和着教师的讲解。久而久之,即便是面对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他们也已经“心如止水”进而“麻木不仁”了。纠结不如改变,改变始自教师。落实推进新课改的大背景,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对思考教学,改善教学方式,“生为本”转变教师角色,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提升高中历史教与学的效果。
【关键词】历史;兴趣;生本;探究
作为一门基础人文学科的高中历史,内容博杂丰富,知识点细碎,难点、疑点、易混点都非常多,因此,不管是对于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可是,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历史课教学,仍然保持着师传生受的传统授课方式,一些老师的授课方式甚至更“古老”,还是“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40分钟的课,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听课,随声附和着教师的讲解。久而久之,即便是面对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他们也已经“心如止水”进而“麻木不仁”了。迫于高考而学,学习兴趣低,学习效率差,是很普遍的学情了。纠结不如改变,改变始自教师。落实推进新课改的大背景,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对思考教学,改善教学方式,“生为本”转变教师角色,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提升高中历史教与学的效果。
一、加强教育,唤醒求知欲,固基提趣
1.注重历史与现实生活的链接。历史是固态的现实,历史是鲜活的教科书。学生不喜欢历史,一部分原因是觉得历史“古旧”气息浓。现在的学生更喜欢时尚创新的东西,更渴望未来。曾经就有一位这样说:老师,学这些有什么用?这无知的疑惑虽令我苦恼,却也是学情中真实的存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意识地加强历史的现实意义讲解,将历史时事政治相结合,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设法让历史“活过来”“动起来”,让学生意识到历史与我们的现在与未来,都有着紧密的关系。学然后知用,学生怎能还觉得历史单调?
2.消除学生的偏科思想。作为高考科目之一,学生也是知道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的。可即便如此,带着“语数外——老大哥”,“政史地——小兄弟”的根深蒂固的思想,很多学生还是选择首学语数外,次学政史地,比如个别学生会在历史课上,偷偷做数学题,有些学生会在历史书里夹着满分作文偷读。不仅学生如此,很多家长也认为对于语数外的学习更重要。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不高,也不了解历史知识的价值。因此,老师可以开展一些小活动,如课前历史知识分享,引导学生自发去了解历史人物的命运走向,探究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等,这样既避免了课堂的单调,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3.丰富教法保持课堂活力。再好的教学方法,如果一直用,也难免让学生感到无趣。教学方法贵在创新与鲜活,唯如此,学生才会有学习的乐趣。比如,课前的导入环节,就可以采取“庭审三分钟”形式,让课代表总结反馈上节课作业情况。还可以“故事导入”,将历史事件中的细节抽离出来,生动化,趣味化,讲给学生;还可以“设疑寻题”导入,等等形式,不断翻新,有悬念,有趣味,有难题,满足了中学生好奇的心理,为课堂添彩增趣。新授环节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如影像资料播放,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如PPT动态事件的巧妙制作,可以提高学生知识的系统性;还比如“追问式”教学,围绕知识点,问题接龙,教师先抛一个问题出来,让A生回答,A生回答后,抛一个问题给B生,如此接龙,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度,也更刺激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发现问题,寻找解释,课堂还充满紧张感。凡此种种,不失为激趣妙方。
二、开展活动,交流分享,提高学史幸福感
一项研究表明,学生在知道自己学习效果的情况下,学习往往会进步,反之则退步。历史学习,也应如此,经常通过一些教学策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深浅,知识多寡。目前,最常用的办法就是考试,但由于考试时间长,阅卷时间长,常考老师累,学生也累。不时有学生这样说嘛:考考考,老师法宝。还有的学生甚至戏侃到:小考头疼,大考晕厥。那么,怎么办呢?可以“变着法子”考。
1.以竞赛代考。教学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开展知识点大盘查,小组PK.提前两天发放学习资料给学生识记,然后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题组回答,进行小组淘汰赛和个人淘汰赛。这种形式,学生参与度非常高,荣誉感很强,一些平常不认真的学生,也迫于团队压力,不能给小组丢分,努力看书归纳知识点。同学们在紧张与欢乐的气氛中,掌握了学习内容,并且记忆牢固。
2.以手抄报代考。手抄报以制作简单,内容丰富,便于展示,一直受到文科老师欢迎。我们可以利用主题手抄报制作活动,巧妙引导学生去归纳知识点,复习课堂所学,梳理知识体系。手抄报的制作,一定要公开展示,评出等级,必要时可以交互打分,粘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里,这样效果才好。因为中学生最看重的就是荣誉,可没有人愿意被别人嘲笑,都一定尽自己所能,来提高手抄报的质量。此外,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分组讨论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遗迹,走进历史博物馆,搞社会调查,让学生体验“走进历史”的真切感受。
另外,将大的考试,小而化之。比如“三分钟提问”、“十分钟课尾测”、“知识点小默”等,这样小步走实,一天一点进步,学生定会学有获,学有乐。只要有心,办法一定比困难多。
知之莫如好之,好之莫如乐之。当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求知欲被点燃,他们就会主动打开书本阅读,走进历史思考。
【參考文献】
[1]郑林主编.《新编历史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凯.《历史这样教》贵州教育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