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第一次“亮相”

2017-12-21 09:30陈光全
中小学德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品德课日记德育

陈光全

我永远记得那个阳春三月里的一个星期五——1983年3月11日,《光明日报》“教育科学”版的显著位置,刊登了我的学科研究处女作《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作业设计》。而这个令我欣喜雀跃的大好消息,并不是当天就知道的。当时资讯远不如今天发达,大凡北京出版的报纸,一般要滞后四天才能到达我所在的城市。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报纸出版后次周的周二(3月15日),当邮差送来邮件后,我同往常一样,先是浏览大报的重要信息。在翻看了《人民日报》后,我接着拿起了《光明日报》,当翻到第三版时,一眼瞥见了《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业设计》一文——那个多么亲切、多么熟悉的标题,如同一束火花在眼前闪现。我清楚地记得,两个月前我曾向该报投寄过同题文稿,难道真的采用了吗?我怀着几分惊讶、几分焦急的心情接着看文章署名,见果然一字不差地就是自己的名字!此时的我,高兴得有点失态了。因为《光明日报》是中央级大报,除了刊载国内外重要消息,其副刊的专业性也很强。诸如“史学”“哲学”“教育科研”等版面,普通中小学教师的文章是很难挤进这个大雅之堂的。因此,当时我的喜悦之情真可谓难以言表。

这个消息不胫而走后,有位同事好奇地问:“你真会写文章!有何秘诀?”我只是笑了笑,并未回答,而他所提的“秘诀”问题,却引起了我的思考。当晚我在日记中写道:“从事德育课程研究是我刚接手的事,我竟把研究的收获投寄到国家重点报纸的学术版面上。这好比是开始学走就爬坡,我没有惊恐,没有跌跌撞撞,没有滑倒,居然还爬上去了!”这篇文章是我研究德育课程教学的文字第一次在媒体上公开亮相。这可以说是个好兆头!这次成功的起步,让我决心要扎扎实实走下去,一步都不能“走虚脚”。

冷静下来后,我仔细分析了这篇文章取得成功的原因,那就是解答了很多同行的疑惑。因为1982年小学思品课刚刚开设,全国没有统一教材,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许多难题。比如黎玉老师就曾来函问我:“小学思想品课要不要设计作业、怎样设计作业?”我在外省参访时,也有不少教师倾述了对思想品德课作业手足无措、难以应对的苦恼。显然,如何看待、设计、指导学生作业的问题,是思品课开课初期面临的一大难题,具有普遍性。为了呼应实践的需要,帮助教师们解决实际问题,我毫不犹豫地把作业问题列为研究平台上的第一个操作点。

为此,一方面我精细地阅读大纲,并在重点词语下圈点勾画。如《大纲(试行草案)》指出:“引导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要在讲明道理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向他们提出适当的实践要求,并认真检查指导,逐步培养优良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显然,要落实大纲要求,一定要设计作业。另一方面,我阅读了教育学、教学法的相关论著,记录了不少有关作业的论述。其中《教育大辞典》就指出:“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操练的各种类型作业, 其作用在于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通过学习和探索,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业是课程内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活化课堂教与学最灵动的元素;也是课内与课外衔接,引领学生知行统一的催化剂。品德课程同其他课程一样,不仅必须要有作业,而且比其他课程的作业更重要!

如何设计好思品课的作业?我觉得首先要细化研究作业设计的路径和方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深入课堂,先后听了四十多节课,从中获得了不少启迪。比如,在1982年的隆冬时节,一个飘雪的日子里,我听了孔珍老师教学的《做诚实的孩子》一课。她在课中设计了一道作业:“小亮到早餐店买包子应当付费3角钱,他拿了一张5角的人民币递给售货员。在售货员找钱后,小亮发现有两张两角钱的票子粘在了一起。看着这些钱,小亮想开了……你认为他会想些什么?应当怎样做才对?”我暗暗地为孔老师的设计叫好。因为这种作业既契合儿童情趣,又具有思辨性,能由外而内地激发学生反思,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能力。

通过总结这些教师的实践经验,同时汲纳杜威有关“做中学”的论述,我概括归纳了小学思想品德课作业的四种类型,即“书面作业”“活动作业”“实践作业”和“行为日记”,并匹配了相关的设计案例,对教师们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如对“行为日记”我这样论述:“这是一种综合性的作业项目。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在日记中可以陈述自己的道德认识,进行自我道德评价,倾述自我体验,立下誓言,实施自我监督。”“如果教师让学生养成了记行为日记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很有意义。”这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有其适用性的。

做研究最忌吃老本。发表了第一篇德育课程作业论文,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已了结。事实上,课程改革在不断推进,教学过程在不断优化,教学品质在不断提升,紧跟而至的是德育作业又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去研究、去突破、去创新。为此,我跟踪研究德育课程作业四十年,并先后在《中小学德育》《思想理论教育》《基础教育研究》等期刊和书籍中发表了十多篇有关论文,为中小学德育课程的作业把脉问诊、指路导航,做到了常研常新,让德育课程作业的研究始終走在教学的前头。

而今回首,三十多年前在《光明日报》发表第一篇德育课程论文也许是个“好兆头”。而德育课程作业无疑是我研究的原点,亦是成功的起点。由此出发,我在德育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不断延伸研究长度,招宽研究宽度,提升研究高度,先后发表了五百多篇论文,有六十余万字的研究成果和实验成果问世。

我的德育课程研究之旅能走得如此顺畅,似乎与三十多年前的那个“好兆头”多多少少有些关联。当下我已八十岁,我的德育研究之旅还在继续走下去!

(作者单位:宜都市教学研究室

湖北宜昌 4430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课日记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成长日记
知识改变命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