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
【摘 要】“积背于少年,受益于终生。”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背诵的黄金时代,教师纷纷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背诵大量唐诗、宋词及其它古典诗文。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使学生逐渐失去背诵的兴趣,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创新背诵方式,让学生背得轻松有趣,爱上背诵。
【关键词】小学语文;背诵;创新;有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30-0046-02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诵是丰富学生知识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凸显语文教学重于积累的特点。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对于背诵积累都比较被动,“死记硬背”“屡败屡退”比较多,所以一遇到稍长点的篇幅就头疼,更别提背诵的效果了。这就提醒语文教师,背诵不是简单的学习任务!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多背,逐步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呢?笔者认为,一定要让学生觉得背诵是件轻松有趣的事、让学生爱上背诵才行。
一、背诵要有“法”
1. “抓关键”
在背诵的时候,很多学生背着背着就会卡住,从头开始重背都很流利,但到了这里便又“卡壳”了,怎么想都想不出下一句,只要提醒他一点点就又能流利地背下去。这是因为孩子们在背诵的过程中已经会利用某些媒介进行“文化记忆”,这种媒介即记忆的“支撑点”。“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记住这些“支撑点”,抓住这些文本中的关键,孩子们就能提纲挈领,快速记忆,成功感直线上升。这些“支撑点”可能是其中的关键词、中心句,可能是背诵内容中表示时间方位顺序的词语,也可能是文章的提纲,给出背诵的关键信息,如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降低学生背诵的盲目性和难度,这样学生背诵起来就容易多了。如《大禹治水》可以帮助学生列出以下提纲:故事的起因(第一节)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故事的经过(第二、三节)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查看地形,劈山挖河;故事的结果(第四节)洪水被制服了。
低年级学生欠缺概括能力,如果教师为学生列出清晰的背诵提纲,他们就会很輕松地明白文章的思路和主要内容,这样背诵起来将会得心应手。当然,由于每个孩子在背诵过程中的记忆媒介是有差异的,他们会选择对自己来说更容易记忆的关键词。
2. “做演员”
有些学生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就像机器人一样,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从嘴里蹦出来,毫无感情。怎样才能让学生像演员一样声情并茂地背诵出来呢?脑神经科学家们解释说:“当我们在说‘自己的内容之时所动用的大脑区域是一个,而我们所说‘并非自己所想之时所动用的大脑区域则是另一个,即便我们牢记了那些文本,但当我们将这些文本‘诵读出来的时候,所动用的依然是那个我们并不曾大量使用的大脑区域。”所以,演员所说的并不是“别人的台词”,他们就是在说“自己必须说的话”。学生在背诵时,也要把自己当成演员,进行角色体验表演背诵。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这首诗,有的学生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理解有误,理解为:要想看到穷地方,只有再登上一层楼。笔者让学生表演,他们手搭在额头上,看向远方,两只脚做着上楼梯的动作。这样,学生很能理解,“穷”的意思不是贫穷,而是穷尽。这句诗的意思也就明朗了:要想看到更远的地方,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学生表演巩固理解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又如《静夜思》这首诗,诗人李白站在窗前,在寂静的深夜,他抬头望着挂在天空中明亮的月亮,继而缓缓地低下头思念家乡的亲人。诗中的语言优美,如果让学生进行表演式背诵,就能更好地理解诗句中的重点词,达到对文本语言的吸收,同时创造性地丰富作者的形象,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
再如,《狐狸和乌鸦》是一则寓言故事。全文描写狐狸为了得到乌鸦嘴里的那一片肉,说了3次好话,最后把乌鸦嘴里的那片肉骗走了。这个寓言故事的语言优美形象,趣味十足,字里行间透露出狐狸的阿谀奉承。这一课的教学资源丰富,是培养学生爱观察、爱思考、爱想象等良好习惯的范本,非常适合学生进行表演式背诵。让学生把自己当作狐狸,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受狐狸为了得到乌鸦嘴里的那片肉说尽好话、阿谀奉承的嘴脸,这样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潜在理解,启迪了学生的创造力。
3. “看图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插图直接体现文字所写的内容,这些图片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背诵课文。例如,《美丽的丹顶鹤》第二节是写丹顶鹤的外形非常美丽,插图中的丹顶鹤就是课文中描写的样子。学生一边看图,一边背诵:“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像嵌了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难怪人们都叫它丹顶鹤。”
再如,《狼和小羊》一文,文中出现学生比较陌生的名词“上游”“下游”,教师怎么讲都是空泛的,学生脑海中没有形象的概念,但文中的插图有效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一难题,其中一幅插图画的狼在河的上部分,而小羊在河的下部分,这样一来,就很形象地解释了“上游”和“下游”的意思,学生背诵起来也能有条不紊。
4. “开火车”
学生都爱玩“开火车”的游戏,课余小朋友一个接着一个搭着背跑,课堂上学生一个接着一个朗读教师出示的词语,那么我们不妨也在背诵时让学生开趟“火车”。例如,教学《一株紫丁香》时,笔者让一组的学生玩“开火车”背诵的游戏,即第一个孩子尝试背“踮起脚尖儿”,第二个孩子背“走进安静的小院”,第三个孩子接着背“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接下来的孩子背“栽在老师窗前”,以此类推。第二次游戏则由另一个组起头重新开始。在尝试背诵的过程中,若有孩子接不上来,就由后面一个孩子接着背,这样对于没背出来的孩子又是一次记忆的巩固。一圈下来,每个孩子都能背得滚瓜烂熟。
二、背诵要知“返”
学生当时背诵得再熟练,如果长时间不复习,也会遗忘。为了强化记忆,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背诵的同时进行及时复习,使循环复习法和阶段复习法有机结合。
所谓循环复习法,就是在当前新内容背诵的同时,适当挤出时间背一背近期背过的内容。例如,在教学读背第二首古诗的时候,课前时间可先读一遍第二首古诗,再背一遍第一首古诗。学生读背第三首古诗的时候,第一节课前时间可先读一遍第三首古诗,再背一遍第一、第二首古诗。依次类推,使学生在积累新内容的同时,及时复习近期积累的内容。
当学生的背诵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进行一个阶段复习。以古诗为例,积累到第十首古诗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不安排新的积累内容,每天课前反复背诵这十首古诗,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经过这样循环复习与阶段复习的有机结合,背诵的效果就会很明显了。先前背诵有困难的学生也可能在这样的复习过程中跟上来。经过这样的扎实记忆,即使日后学生把背诵的内容忘记了,再重新背诵也会很快恢复记忆的。
三、背诵要懂“赏”
学生背起来熟练了,积极性也会变高。怎样让他们保持这样的劲头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因为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奖状情结”,于是笔者想出了“背诵能手”“背诵高手”“背诵大王”“背诵之星”等荣誉称号。孩子们都喜欢被表扬,拿到奖状的孩子心里喜滋滋的,其他学生也羡慕不已。在奖状的诱惑下,大部分孩子都自发地调整了背诵数量,背诵的风气蒸蒸日上。
综上所述,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背诵的黄金时代,教师要抓住这个最佳时机,想方设法地让孩子背诵唐诗宋词,背诵诗词歌赋,每天规定背诵的量,却没有意识到孩子是否愿意背诵这些,也没有体会到枯燥的背诵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煎熬。教育的本意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得到学习的快乐。让孩子们背得轻松,背得快乐,使他们爱上背诵,他们脸上的笑容会告诉我们,课文背诵原来可以这么轻松!
参考文献:
[1] 邹永凤.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背诵[J].考试周刊,2012,(42).
[2] 张光照.论小学语文背诵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2,(7).
(编辑:易继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