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改革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以及《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政策的推出,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教学改革的趋向和必然。我们要不断探索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以期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教学;结合;健康水平
一、体育与健康教育分析
体育作为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本质是以完善人体为中心,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但作为延续了传统“竞技运动”本质的体育教学模式却并未能在本质上充分反映体育教育的客观规律,离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生活与体育技能于身体活动中有机结合,增进健康目标,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体育教育最终目标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相比与体育外在的教育本质,健康教育则更多的是着眼于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在生活中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与防御能力,并最终达到提高人际素质和生命质量的目的,可以说,健康教育更多的是属于一种干预措施,它对体育具有指导作用。虽然就本质来说,健康教育的内容比体育教育更加宽泛,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却是紧密相连的,二者的都是为了造就完美的年轻一代,不同的是:前者通过身体活动达到健康目的,而后者更多的是通过外在手段进行保持。
二、、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大多数学校普遍选择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户外竞技训练”的教学格局已经演变成了如今国内最主要的授课方式,但是单调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难以完成改革教育的总目标,因此把握体育教学方向,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的体育与健康相结合的发展方向就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在过分重视知识、强调应试成绩的当今社会,随着社会偏见、学校不重视以及应试教育压力等多重压力的影响,各个学校的体育以及健康教育课程都成了可有可无的装饰课程,有的学校甚至连体育设施都不能保证,因此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更是难上加难。
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的途径和方法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新课程目标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不再只是一句动听的教育口号。课程目标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教育民主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反映的是一种教育全人化的价值取向。
就目前来说,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群只将维护健康同运动划等号,单纯认为学校体育就只是“身体训练”,忽略了健康教育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种观念是错误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联系愈发紧密,可以说,缺乏健康教育或者教育成果不显著的学校都是不符合现代社会标准的。因此,学校必须由传统“以竞技运动为体系”的框架中解放出来,并过渡到“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轨道上,这就需要做到:学校必须端正教育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我们要把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作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将体育教育同包括德育、智育、美育在内的健康教育一起纳入学校的体育教育轨道,真正使学生在得到体育教育的同时也能得到健康教育,从学校开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2.营造环境氛围,推动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环境指的是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一切综合条件和因素。要想真正营造良好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环境氛围,学校必须要做到:
(1)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通过改善卫生设施、调整饮食营养、设立健康咨询在线等方式,营造出一个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
(2)加强学生管理,增强设施完备力度,健全相关卫生制度,建立设备完善的设施,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使人们通过参与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总之,在如今改革开放的形式下,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了,因此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教学模式的新选择。相信由决策领导部门带领,制定相应的试行方法,并依靠广大教育工作的执行和创新,不断进行实践和改革,新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学体系一定能形成,同时也一定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3.更新模式,提供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学生的身体差异较大,活泼好动,兴趣好爱好广泛,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短。在教学中应安排一些選择性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独立地进行练习。选择性学习活动使不同身体条件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起点和发展的空间,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例如,进行投掷教学中,常见的练习形式是学生分成两队,面对面投掷,这样的练习学生很快就会感到疲劳。采用选择性的练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练习的器材和场地,体力强、力量大的学生,可选择实心球,在一号场地上练习;体力弱、力量小的学生,可选择小沙包、降落伞、纸飞机、等,在二号场地上练习;喜欢投准的学生可选择配有目标装置的三号场地上练习。整个练习过程,学生都可以自由变换练习器材和场地,也可以自由组合练习的伙伴。选择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学生每变换一种器材,每更替一次场地,都会有新鲜的感觉,都会产生新的兴趣和一种自主支配学习的激情,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使学生学会选择,形成个性,体验成长的快乐。
4.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健康意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健康意识;旨在说明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围绕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郝战军.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J].中国健康教育,2002(01):64-65
[2]张勇,张岩.论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1)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4]钟启泉.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2
【作者简介】
高芳,1971年9月28日生,盘锦市辽河油田胜利小学教师,职称: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健康。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