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析

2017-12-21 19:21喻畅赵明远
现代交际 2017年24期
关键词:载体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喻畅 赵明远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高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它承载着一定的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然而,载体在运用的过程中存在教育工作者运用载体的能力和水平有限、载体运用所处教育环境提供的支持有限、各载体间整合运用的模式有待突破等问题,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求其有效运用的对策并使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和科学化进程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4-0118-02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工作者运用载体的能力和水平有限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综合素质包括运用载体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关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教育工作者除了思政课教师外,还包括高校辅导员、其他教师、行政人员和后勤人员等,他们在运用载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1.对新兴载体的认识程度不够

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却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載体的关注和认识。随着科技发展,不断涌现出的现代媒体为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便利,但由于教育者缺乏足够的认知,大部分教育者选择使用自己习惯熟悉的传统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很少有人将新媒体带入课堂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结合进行教育工作,这样就容易造成教育载体形式陈旧单一,新兴载体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等问题的出现。

2.使用载体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教育者之间存在年龄跨度大、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一些年长的教师对新事物接受的速度较慢,掌握现代载体的能力较年轻教师相对弱。由于他们缺乏对新兴载体的认知,很难将载体的特性与教育内容有效结合,这将导致他们无法科学、有效地使用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欠缺创新教育载体的意识

思政课教师以外的其他教育工作者对思想政治工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造成他们缺乏创新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意识。以行政人员为例,他们每天投入于教职工和学生日常生活的时间较多,欠缺对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的投入,导致他们运用教育载体的次数减少、能力下降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导致他们缺乏对载体的创新意识。

(二)载体运用所处教育环境提供的支持有限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进行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保障。环境支持力的欠缺会影响到教育者对载体的选择,教育者无法选择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例如,一些学校经费有限,对现代科技设备的储备和更新换代都停留在原地,很难使上课的同学都能体验新媒体,教师想通过新媒体展示教育内容时,由于环境的限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从而无法选择适宜的载体。此外,活动载体是有效地将知识外化的一种载体,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就能感受到教育目的。比如参观名胜古迹、英雄纪念馆等,教育内容可以直接展现,这种直观性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而这种效果远远高于课本知识的直接灌输。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考虑到学生出行安全、征得学校和家长允许等客观问题,教师想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的活动次数和频率削减,这无疑是环境对载体选择的一种限制。

(三)各载体间整合运用的模式有待突破

我国教育载体丰富多样、各放异彩,不同载体有其不同的形式与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以选用一种或多种载体进行展示,理论上没有一种教育内容对应某种载体的具体要求。就我国目前教育情况来看,都是单一载体应对一种教育内容,或是某种载体一直应对一种或两种教育内容,多个载体整合在一起同时展现某一教育内容的模式很少出现,学术上对载体整合运用模式的研究也寥寥无几。这表明教育者对他们的载体整合运用的程度不够,有待理论与实践上的突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理论指导的缺乏导致教育者对载体的整合运用没有参照,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就是盲目的实践。因此,载体整合运用的实践要想突破,迫切需要载体整合理论的指导,这是一个需要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运用的对策

(一)提高教育工作者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理论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网络信息素质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包括思政课教师,还有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他们与思政课教师相比没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养,因此,提高教育者的政治理论素质是要务。学习好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正确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思想问题和现实问题,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实际工作中遵循理论的指导。

科学文化素质从字面理解是科学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总和,既要拥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又要掌握一些文化知识,它反映了一个人所达到的精神文明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教育者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创新和运用载体的能力和水平。例如,新兴媒体的出现给大学生带来了影响,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更是一把双刃剑。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教育工作者应提高运用网络媒体的能力和水平,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随着互联网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的社会的形成,为应对时代需求,必须培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网络信息素质。培养和树立他们的网络意识,加快转变教育角色,具备应用网络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利用网络载体发布信息,与学生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指导,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教育者网络信息素质的提高不仅使他们可以有效地运用网络载体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还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开拓新途径。

(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载体运用提供殷实后盾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1]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下进行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活动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运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线,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将资金投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增设大学生在校实习岗位、帮助和解决贫困生的学费问题等,做好大学生们的物质生活保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有了保障,大学生们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精神建设中。此外,高校应将部分资金投入到有形载体的建设和完善中,随着科技的发展,高校教育載体更新换代,科技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效率。通过网络载体对教育内容的展现,不仅增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达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运用的目标。

环境影响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人的活动在不断地改变环境,使其有利于人的发展,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环境关系基本观点所得出的一个结论。[2]高校政治环境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政治环境是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发展离不开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应正确处理政治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把政治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拓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覆盖面,实现高校政治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协调发展。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3]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首先应把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好,以此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将图书馆、教学楼、大屏幕、宣传栏等处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传递,在历史纪念日或重大节日时加大宣传力度,例如七一建党节,设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发展史的展板,加强大学生群体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增强内心的拥护和热爱之情。其次要建立健全文化规章制度,提高学校对校园文化环境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便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高校的运用。最后还要开展校园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参与的同学们受到教育,感受到活动的教育目的,这也是活动载体区别于其他载体的魅力之处,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高校作为培育民族的脊梁和未来接班人的主要阵地,注重校园文化的构建,优化高校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完善高校教育载体运用规章制度、确立载体运用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丰富,不同的载体具有不同的功能。有效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的最优化。各载体间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运用。

一方面,完善高校教育载体运用规章制度,确保载体的有效运用。另一方面,确立载体运行机制,实现高校教育载体育人功能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数量众多,有以课程载体为首的主导性载体,还有如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播载体等的多样性载体。高校确立载体运用规章制度,在整合载体运用过程中确保主导性载体的优势地位,要将相关的载体整合,目的是使他们相互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高校在向大学生传授课程时,可以将传统的课程载体与网络载体相结合,课程载体历史悠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网络载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将二者有效结合,实现载体的合力,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的实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有效运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我们应基于全局化的载体运用理念之上,对种类复杂多样的载体进行整合运用,发挥每一个载体的独特性质和绝对优势,实现载体合力最优化,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6.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96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2.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载体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