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嫘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继承,这样,他们的人生方向才不会偏离。
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
我们把“爱”的教育作为传承中华美德、开展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的养成。
爱家人——从爱最亲的人做起,激发最初的情感。爱同伴——从爱身边的人做起,激发爱的情感。爱学校——学校是学生每天赖以生存的环境,需要学生从每个人、每件小事做起。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和发展,激发爱家乡的情感。爱祖国——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情感,而学生的爱国情感则要经历以上诸多之爱。
我们要把善良、友爱教育贯穿于学生美德教育的始终。我们可以在课堂中通过故事、角色表演、游戏等方式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和感受各种美好的情操。在一次次平凡的活动中,孩子们获得的不仅仅是活动本身的快乐,而是心灵的一次次洗礼。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成自然,形成善良、友爱的高尚品德。
培养孩子的礼仪之行
礼,就是注重礼仪。尊重他人,要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礼仪、礼节和礼貌。
现如今的孩子,在家中被百般呵护、娇惯,自私、霸道似乎成了孩子们的通病。家长把孩子看成宝,满足孩子们的各种物质需求,普遍重物质供给轻精神培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礼仪规范教育。
我们可以每周利用班会时间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每周在班级评选礼仪之星,使孩子们从中受到启发,激励孩子学会礼貌用语,从而提高孩子讲文明讲礼貌的意识。
培养孩子的自责意识
修身是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是正心修己。養性是严己宽人,待人接物温柔平和。勤于律己才能踏实前行,温柔平和才能镇定自若。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对孩子公正无私,倾注爱心和耐心。班级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在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时,严慈相济,有意识地进行自省教育,遇事先问自己错在哪了,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包容和宽容,建立和谐的师生同学关系,在日常教学及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引导他们共同营造融洽、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为集体中的每个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培养孩子诚信之诺
“信,就是要诚信守法,一诺千金。”对于小学生而言,主要是养成诚实的品德。
学生年纪小,知识经验缺乏,他们对行为准则的认识还不十分清楚,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对学生进行诚实教育时,要仔细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同时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在孩子们面前树立榜样。
我们可以在学校带领孩子们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有了可喜的变化,对老师、家长有了应有的尊重,对同学有了宽容友爱。家长也反映孩子比以前懂事了。在日常教学中还经常给孩子讲故事,不管是成语故事、寓言故事,还是历史故事,孩子们都会听的津津有味。这种用经典故事来代替讲道理,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时期,中华传统美德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着极大的作用和教育意义,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和职责。只有把传统美德教育践行在日常生活中,经过不断的浸润,不断的滋养,才能培养出一代具有优秀民族精神,秉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少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