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立春
韩愈的《师说》乃千古论师之经典。“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一语中的,道破了教师的神圣职责,又例举了“闻道有先后”“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师道之理论。作为现代从事基础教育的一名教师,我想就“传道授业解惑”谈谈自己的想法。
传道,于古人不外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教师也就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自己的儒学教育,只问读书一道,不论其他。我们现在的一些教师思想和行为中依然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这种顽固的思想意识,一些教育教学方法偏离了现代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轨道,误入岐途,误导学生,误人子弟。
傳道,重在“道”。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道”亦不同。我们亦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封建社会为帝王专制制度服务的“道”愚忠之道,便是有时代局限的,如今看来是狭隘的迂腐的。
现今之师道绝非那时之师道,教师的面孔再也不是古时私塾先生那般刻板的面孔。如今,人民教师不仅仅是人类知识和文化思想的传播者,更应做现代化教育的开拓者。把最先进的科学文化观点,最进步的思想传授给学生,在自我完美的身教言传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形象,以自己崇高的教育品德,高尚的教师情操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
授业,重在“授”上。传统的教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而现代教育机制下,授业方式早已被极大地丰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素质教育,把发展人的智力、开发人的个性放在首位。要因材施教,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创造的主动性,始终将思考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送给学生。
授业,贵在引导疏通而不包办,勤在思索创新而不迂阔,功在专研精进而不骄矜。授业绝不是简单化的之乎者也,更不是逻辑格式中僵化的子丑寅卯,它要求教师要依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出发,制定科学的、系统的、完备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提升的讲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方案,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扩大教育信息量,同时使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也就是说,我们教师不仅要讲授文化知识,还要从每个学的实际出发,培养他们的全面发展。在实际工作中,适当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淡化考试学科和非考试学科的人为差异。注重学科交叉、渗透的关系。既要注意学科内部各教学内容间的纵向联系,还要注意不同类别各门学科之间的横向沟通。既要组织学生学习分科知识,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使种科的知识、技能下互迁移,互成体系,最终形成“能力链节”与“知识树”的整体网络。
“解惑”,直白地讲,就是教师帮助学生们解决困惑。封建时代的“解惑”多半就是教师直入主题,生硬解释,然后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根本不管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领会。这样的解惑使许多人始终惑而不得解,也使一些人解惑而不知其惑在哪里,到头来仍是一头雾水,满脸迷惑。就是在现时代的教育教学中,也不乏其人。我们不是经常在如今的课堂上看到手舞足蹈、眉飞色舞、口惹悬河的“先生”吗?而坐在下面的又多半都是鸭子听雷不知所解的。如此看来,解惑的方法是大有讲究的。
我们知道,不同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具有明星的差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思维探索的敏锐性、思想意识的自主性,精神生活的矛盾性等方面的因素,解惑要有针对性,减少盲目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天赋为每一个正常的头脑打下了必要的、充足的根基,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创造者。”解决疑难问题,必须要因人而异。众所周知,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每一个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
道不传、业不授、惑不解,何以为师?传道而不全面,授业而不精博,解惑而不启智,又何以为今天学生之师?其关键是教师要把素质教育科学化、系统化、深入化,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指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泮中游泳,积极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并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