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阅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2017-12-21 15:50吴映
中小学德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导图

吴映

摘 要

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将阅读引入品德课堂,通过绘制品德阅读思维导图,構建“慧阅读”品德课堂:通过移情对话深化学生的道德情感,在主题阅读交流和活动中落实素养养成,并启动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实现道德的自觉成长。如此,阅读与品德课堂的深度融合得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得以完成。

关 键 词

品德课;核心素养;主题阅读;思维导图

阅读,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也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石。在品德课程教学中融入主题阅读,不仅能带给孩子语言的涵养,生活的启迪,还能激活孩子的思维,更能滋养灵魂,陶冶身心,从而促使孩子整体素养的提升。为此,我们尝试开辟阅读融入品德课堂的实践探究。

一、立足核心素养,师生共绘品德阅读思维导图

要实现阅读与品德课堂的结合,首先要找到二者的链接点,而这个链接点便是学生的发展需要。在以往的学校大阅读活动中,我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阅读书籍。在此基础上,我们尝试梳理品德教材内容,依据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划分主题,并以此为依据梳理书籍资源。在此过程中,我们引入思维导图这一工具,邀请孩子们自主选择喜爱的阅读书目,由此建立主题阅读书单。

以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为例,我们结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求和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将教材内容细化、梳理为三类目标:(1)培养同伴交往合作、自信、爱学习等核心素养;(2)安全意识、自救自护等核心素养;(3)有爱心、尊老爱幼、有责任感等核心素养。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我们和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设置配套主题阅读书目,实现阅读与品德课堂学习的链接(见图1)。

品德主题阅读思维导图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一方面,借助教材梳理过程,帮助品德课教师清晰地把握教材内容,明确核心素养培育目标。 同时,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而准确的阅读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在参与思维导图的绘制中,加深了对品德课文的认识和阅读目的的理解,对与品德学习和主题阅读也有了更多的期待。

例如,三年级上册第9课《家庭树》、第10课《父母的疼爱》以及第12课《家庭的记忆》,以“我的家庭生活”为主题,关涉儿童尊老爱幼、责任感等品德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用配图主题阅读书籍中的相关故事,如绘本《我爸爸》《我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等,丰富教学内容;亦可推荐孩子们进行自主阅读。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故事氛围中,感悟亲情、领悟责任,塑造良好品格,涵养自主发展、健康生活等核心素养。

二、构建智慧阅读课堂,在移情对话中深化道德情感

儿童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不自觉地产生移情现象,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会将自身以往的生活经历与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链接,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或喜或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脑有心理反射区和心理无应区,如果我们将精彩动人的故事引入品德课堂,可以增大孩子的心理反射区,缩小情感无应区。可见,深化学生的道德感悟,激发其强烈的情感体验,将有利于实现道德认知的内化与践行。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尝试将思维导图引入教学,构建品德课堂“慧阅读”思路。以此,将阅读“植入”品德课堂,师生围绕阅读素材展开移情对话,深化道德情感,涵养学生的生命成长。

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生活中的小创造”一课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废弃物时,他们普遍提到了商场的广告纸。于是,笔者从阅读资源中选取了情感小文章《一张广告纸的哭诉》,构建了如下教学思维导图(见图2):

《一张广告纸的哭诉》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广告纸以童话生命。孩子们在阅读时,看到平时随处可见的广告纸满街乱飞,被人踩来踩去,非常心疼:“他们也是有生命的,很疼很可怜!”此时,笔者启发学生:“小广告纸多可怜!小朋友能为广告纸找到出路,解决我们生活当中的小难题吗?请动手把它变成对我们有用、又很有创意的作品!”学生们展开讨论,纷纷出谋划策,产生了许多有创意的想法。最后,根据孩子们的意见,笔者引导孩子们动手将广告纸变成了精巧的手工作品。

主题阅读书单为品德课教学提供了丰富而准确的素材,在这节课堂中,笔者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迅速找到了适合的阅读故事。由此,引导学生深切体验广告纸的可怜之处,借助孩子们的移情展开活动,引导孩子们动手动脑,用实际行动践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珍惜资源的小学生。

三、拓展主题活动,在“阅读生活”中落实素养养成

品德课程以帮助学生学会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为核心,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因此,品德课程的教学时空不能局限于课堂和学习,而要延伸至其他学科的学习和校内外其他活动中。为此,我们通过开展班级和家庭阅读季、校外拓展阅读体验等系列品德主题阅读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更广阔的生活空间,阅读生活,深化其核心素养的培育。

在品德课教学中,学习一个单元后,我们都会用一个课时和学生一起进行主题阅读展示与交流。为凸显单元品德学习主题,我们尝试由学生唱“主角”——担当主持人,教师则担任点评嘉宾,以此改变传统的课堂形式,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的阅读展示,可以是朗读印象深刻的书籍或文章段落,可以是讲述自己的读书感悟,还可以是由教师根据单元主题提出辩题,请同学们展开辩论。

学校倡导品德课教师结合班队活动和学校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阅读活动。例如,学习“环保小卫士”单元后,教师可以利用班队课、拓展课等时间,组织孩子们交流讨论思维导图推荐书目的阅读感悟,让孩子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及疑虑,讨论解决办法。

以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为例,我们梳理了单元学习主题,设置了相关阅读书目和主题德育活动(见表1)。

丰富多彩的品德主题阅读活动促进了学生的生命成长,班级打闹的现象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孩子们津津乐道地谈论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同学之间的摩擦少了,偶然出现,大家也能妥善解决。借助主题阅读交流和拓展活动,让学生深度浸入阅读,将品德学习延伸至自身生活,从而促进道德内化,将品德核心素养培育落到实处。

四、启动过程评价,以“阅读记录”实现道德自觉成长

品德主题阅读课堂与活动的有效实践,离不开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正如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所倡导的,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促进学生发展,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道德和社会认知、判断、行为,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为此,我们尝试启动过程性评价,强调关注学生在品德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成长。

我们依据各年级编制的主题阅读思维导图,为每册教材设计一张阅读卡,其中设有阅读主题、序号、目录、收获或感悟,以及自评、家长评、老师评(盖章)等栏目。每一张卡都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设计了精美的背景以及一句读书名言,并在备注栏表明了兑奖方式,如结合学校特色,发放阅读赞、东瓯文化赞等鼓励性奖卡。

每本推荐书籍的最后一页,都设有一道与品德教材相关的题目。学生读完整本书后,在书后打勾并完成这道题目。在参加主题阅读交流和相关主题阅读活动后,学生在主题阅读卡上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悟。品德课教师还与班主任沟通,引导学生在班级或班级网站、QQ群进行主题感悟交流,同时,邀请活动家长就主题发表见解。据此,完成主题阅读卡中自评和家长签字等栏目。借助主题阅读卡,为学生记录自己阅读成长的过程和点滴感悟,不断激励学生的素养发展,实现了道德的自觉成长。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实验小学

浙江温州 325000)

责任编辑 毛伟娜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导图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好学者贤
第6章 一次函数
第9章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品德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