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娜
摘 要:本文就古典舞的普及现状及需要关注及改进的方面进行相关探讨。从中国古典舞文化背景的独特优势看发展趋势;从教学者的角度谈如何做好大众化的普及;从如何推广探讨政府、社会、学校三者合力推进的可行性。笔者是从事古典舞教学的老师,故对弘扬中国舞蹈进行建设性思考。
关键词:古典舞 推广 教学
中国古典舞经过几十年的打磨,形成了独特的教学体系和表演形式,其舞种已被更多的人接受和喜欢。作为古典舞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将这一艺术门类,通过学习和实践,将古典舞普及传播到民间大众,使这一艺术形式成为培养人,塑造人神形兼备、内外兼修的必修课。
本文从古典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舞在非专业人群的推广和教学。
一、普及推广的现实性和必然性。
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文化特有的品质,已经以其完整的教材、成型的基础训练、独特的表演艺术、大量的优秀成品舞剧,赢得了舞蹈界的重要地位。在国际,特别是近些年,中外文化的跨界交流,大量中国艺术家和舞者在国外学习工作,为古典舞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中国古典舞在融合世界多元舞蹈文化的基础上,更凸显了中国古典舞的表现张力,如融合古典和芭蕾元素的《茉莉花》,融合古典指法身韵和敦煌西域特色的《千手观音》等蜚声世界。在国内,古典舞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已从“国外没有,国内薄弱”,摇身一变为“国外学习,国内普及”的趋势。
笔者在海滨城市大连从事古典舞教学,据了解,仅大连就有近千家健身俱乐部、舞蹈工作室、老年大学、社区课堂、各种青少年艺术培训学校等,都在适应学习古典舞人群的需求,开设古典舞训练课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退休中老年人的增多,精神需求的提升,许多人选择不仅要塑形体更要有韵味的古典舞,如何适应这种时代需求,让更多的爱好者从喜欢到从中体会古典舞的魅力,更好的表现其艺术特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然面对的问题。
二、古典舞普及推广的意义。
1.古典舞作为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有着渊源的历史脉络。她带着商周先秦《诗经》的古韵,从汉唐走来,明清的昆曲京剧使她丰盈圆润,幻化成一个精灵,或婀娜多姿,或刚劲有力,“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都蕴含在身法手眼的舞蹈语汇中。经过千年的历史演变,这一舞种有着深厚的文化基因,是中国符号和中国情感表达的情结所系。古典舞成为一种教学体系和表演形式,也是经过李正一、唐满城等几代老师的共同科研开发,终成正果。这些我们古典教育工作者奠定了非常好的传播基础。
2.中国人要有自己的民族之魂,方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传承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在多元的世界文化面前,古典舞恰好是表现中国独特文化的好载体。她有着中国民族特有的文化属性,如强调内涵,表现圆润,开合有度的中国风。如大型古典舞剧《昭君出塞》、《赵氏孤儿》、《洛神赋》、《梅兰芳》等等,承载了中国的“仁、义、礼、智、信”的精神世界,承载了中国历史的真实人物和事件,承载了中国艺术隽永的诗意神韵,彰显文化自信和优越的基因。无论是14亿国人还是散在世界各地的一亿华人都会同感共鸣。
3.古典舞对人的身心成长有内外兼修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向往精神的追求,心态调整,见贤思齐,气韵华章、举手投足该是怎样一番模样,古典舞给了人们一个可以在学习中感受高雅斯文并逐渐溶入身心的体会。所以古典舞不仅是寓教于乐,更主要的是让学习的人提高审美水平,从中感受文化的陶冶和行为模式的遵循。
但是目前在古典舞的普及上,还没有形成一个较好的体系,老师在传授上对古典舞的知识和基本训练和缺乏认识,许多传授者是普通演员和文艺爱好者,满足于一个舞曲的编排,学员做每一个动作仅限于模仿,对古典舞的手眼身法及神韵表达缺乏基础的训练,影响了这一舞种优势的独特展示。另外在普及古典舞方面还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社会氛围的营造。
综上,如何将古典舞推广普及,达到审美和精神层面的提高,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古典舞普及推广的几点体会。
作为古典舞的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德艺双馨,做一个同舞蹈匹配的人,这样学员才能认可你,并愿意拜你为师。学员在学习中也会从你的身上学到技艺和为人。这里不做详述,笔者重点从成年人教学方式做以下探讨。
1.基本功的训练,将古典元素分解成小舞段。成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受年龄和身体的限制,不能要求她们的基本功必须过硬,对于下腰、旋转、腾起跳跃这样基本功要求极高的动作不适用,但可以通过手、眼、身韵、气息的训练,体会“提、沉、拧、冲、靠、含、腆、移”等动作元素,进行单元化联系。为训练有好的效果,选曲非常重要,既要大家熟悉喜欢,还要有古韵之美。比如,可以用《琵琶语》曲子练习双晃手,让学员体会身韵和手眼的和谐统一;用《红楼梦》“葬花吟”的曲段,练习冲、靠、含、腆、移等,让学员体会黛玉的内敛和叹息。用《红高粱》主题歌练习盘腕、旁提、云手等舞蹈元素,让学员从熟悉的故事场景中体会九儿的跌宕起伏。在基本功训练中,一个舞段尽量放少的元素,这样对成年人来说,既不枯燥,又便于记忆。
2.选曲表现中国故事的音乐,让学员在学习中体会诗情画意。成年人比孩子理解力强,体会深入,但是记忆力差,因此选取古韵清雅的音乐,更有助于对舞蹈语汇要求的理解。如《爱莲说》表现其高洁清丽,出污泥而不染的舞蹈品味,《卷珠帘》则表现古典美人高亭楼阁的期盼哀伤和拂袖起舞、花间思量、点染墨色的诗情画意。在教学中,尽量把故事和情节讲解给大家,把每个动作的表现寓意展示给大家,使学员从形似达到神似的效果。在排练中,可以用比较熟悉的古装电视连续剧的主题音乐,比如《芈月传》、《红楼梦》里面有許多好的音乐可以借鉴,学员对情节熟知,便于对舞蹈语汇的情感表现。还有许多好的歌曲适用于古典舞,如《映山红》、《清明上河图》、《英雄》等,都反映了一个特定时代的故事和文化,传播者要把古典舞作为一种有思想的艺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成品舞的编排,注重情感表达胜于技巧。古典舞与芭蕾舞不同,对开绷直立的要求高于情感表述,而古典舞从京剧演变而来,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故事叙述和表达要求。相对于芭蕾而言动作要复杂,身韵和气息难度较大。因此成品舞的选曲和编排要在综合运用古典舞的技巧上,更注重舞者的情感到位和表达准确。这就要求教师对舞蹈的领悟力要强,对舞蹈的语汇驾驭力要好,要善于运用扇子,水袖等道具强化舞蹈的情感宣泄。这方面,在近年来的舞蹈大赛和桃李杯比赛中有许多好的范例。
教学中还会出现学员会动作,但是做起来还不到位的情况。这就需要老师在成品舞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基础训练,周而复始的在薄弱环节重温学练,会让学员印象更深刻,功底也越加扎实。
四、古典舞规范化的普及引导。
要营造中国古典舞的普及氛围,需要政府、社会、和教学单位的有效配合,形成一种常态化的普及模式,使这一舞种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1.院校有作为,要编制一套普及教材,让传授者和学习者有规可循。古典舞的普及教材,不等同于学院的基础教材。他要依照学员的年龄段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编写普及范本和音像教学示范范本,目前在中国古典舞蹈网上有些专业的教学推广,但只限于院校的教学展示,缺乏普及教材和音像教材,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和学习。教材要将古典舞的历史文脉和基本功要求,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传达给每一个学习的舞者,让学员在学习中体会古典舞的文化内涵和形态要求。同时在音像中推广成品有广泛影响的古典舞,吸引学习者的兴趣,避免其枯燥和乏味。另外,院校可以定期开放教学,吸引社会舞者到院校观摩学习,体验教学要求和氛围。这方面上海舞蹈院校已经开始尝试,效果非常好。
2.政府有支持,确立“中国古典舞普及日”。政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面对目前社会广大舞者的需求和各院校、社会机构的普及态势,确立“中国古典舞普及日”是水到渠成的事。如果将这一需求用一个象征意义的日子加以认同和推广,就会形成全社会对古典舞的推崇。就像“世界芭蕾日”展示芭蕾文化一样,使中国古典舞有一个广阔的社会平台,展示古典舞的魅力和传承。
3.社会有动力。目前社会各种健身机构,各种办学形式,都开办了古典舞专业课,但是缺乏互动和交流,要通过政府推动,民间舞蹈协会组织协调,将这些资源有效的调动和整合,定期开展古典舞的艺术展演,创作研讨,基地生活体验,吸引民间力量投入编创资金,并给以投资者政策性的税收扶植。现实生活有不竭的创作源泉,政府鼓励,院校和民间参与,通过创作展演的形式获得优秀的作品,会使古典舞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更丰富的素材,其表现空间得到更大的发挥,如近年来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红梅赞”、“刑场上的婚礼”,现实题材的“肩挑希望”等等。
时代的发展和大众精神文化提高的需求,对古典舞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古典舞的传承者,不仅要有好的基本技艺和音乐鉴赏表达能力,更要学习积累历史知识、哲学知识,社会学、美学等,同时也要谙熟古诗词、积累书法绘画等方面的知识和鉴赏能力。在教学传播中,老师和学员也是一个教学相长,互相提高的过程,也是共同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心路历程。一种文化的传播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古典舞能从学院进入民间大众,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荣幸,感谢时代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机会,感谢历史赋予我们传承文化的重任。
作者单位: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