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杰,陶佳雨,何雪娟
(承德医学院心理学系,河北承德 067000)
教学研究
应用心理学专业《变态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杨志杰,陶佳雨,何雪娟
(承德医学院心理学系,河北承德067000)
变态心理学;角色扮演法;学生模拟教学法
应用心理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良好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和干预技能的专业人才,变态心理学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重点之一是描述异常心理现象的表现,即与正常心理现象的区别,可为在心理诊断和咨询工作中鉴别严重精神障碍,方便及时转诊治疗打下基础。为此,本门课程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理论讲授上,应侧重培养对心理障碍的解释、鉴别、诊断等实践能力[1]。针对在校生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掌握各种心理障碍症状的现状,变态心理学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实现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本研究针对变态心理学课程不同章节的特点,分别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与传统教学方法作比较,以探讨变态心理学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效果。
1.1研究对象承德医学院2011级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1班为实验组,共41人,采用多种教学法;2班为对照组,共28人,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两班学生平均年龄均为20周岁,男女比例均衡。两班均在第五学期开设变态心理学课程,均使用张伯源编著的《变态心理学》教材[2],由同一位教师授课。两班学生年龄、性别、对心理异常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教学方法授课时,实验组学生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灵活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三明治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学生模拟教学法等。下面以角色扮演教学法和学生模拟教学法为例进行概述。
1.2.1角色扮演法:在学习心理障碍症状这一章时,实验组采用角色扮演法施教。学生分为5组(其中1组9人,2-5组各8人),同时将所有心理障碍的症状名称随机分成5部分(A-E),每组学生负责一部分症状(如1组负责A部分,依次类推),用一周的时间进行预习和角色编排。课上每组选一名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向其他同学展示本组心理障碍的表现,表演后由同组另一名学生讲解知识点,并共同讨论相关案例。
1.2.2学生模拟教学法:在讲授人格障碍这一章时,采用学生模拟教学法[2]。实验组学生随机分为8组(其中1组6人,2-8组各5人),每组学生抽签确定所负责的人格障碍类型(以ICD-10为依据),提前一个月进行课前预习和准备。课堂上,学生模拟教师的角色组织教学活动,鼓励学生集思广益,用各种新颖的方式来讲述本组负责的特定类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模拟教学完成后学生集体讨论,老师进行归纳总结。
1.3统计分析采用 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使用t检验。
在第五学期末进行变态心理学期末测试,试卷成绩作为总成绩;分别将涉及心理障碍症状、人格障碍章节知识点的所有习题分值相加,作为作为相应章节的评价依据。实验组学生心理障碍症状部分成绩、总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学生人格障碍部分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学生授课后成绩比较(±s)
附表 两组学生授课后成绩比较(±s)
组别 例数 心理障碍症状部分成绩 人格障碍部分成绩 总成绩实验组 41 18.24±3.32 11.15±1.28 80.2±8.25对照组 28 15.36±3.03 10.05±1.62 74.82±6.78 t 3.74 1.77 2.97 P<0.05 >0.05 <0.05
变态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各有不同,对于实验组的学生,本研究根据授课内容的特点灵活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在讲授理论的同时结合案例教学,遇到难点时使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知识空洞、抽象的章节使用角色扮演法,容易混淆的章节使用学生模拟教学法等,从而提高了整体教学效果。
3.1角色扮演法心理障碍的症状是变态心理学课程的重点章节,是诊断和鉴别各种心理障碍的基础,也是实现该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但学生普遍反映异常症状的概念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各种症状相似度高,难以区分。因此,对于心理障碍症状章节本研究采取了“角色扮演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心理障碍症状部分成绩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的对照组学生。
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设计相关情景,扮演具有某种症状的患者角色,能更深刻地体会此类患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其他同学也能更鲜活地看到各种症状的表现特点,便于学生对各种症状的理解和鉴别,记忆更加深刻,更易于达到教学目的。具有体验式特点的角色扮演法能让学生更精准地领会并揣摩各种异常心理症状的表现和特点,从而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表演中轻松掌握知识,迅速提升症状鉴别能力[3]。因此提示,角色扮演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课堂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2学生模拟教学法在精神障碍诊断系统中,人格障碍是一种独立于精神病和神经症的疾病体系,是变态心理学课程的重要章节,但由于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且不同人格障碍的表现存在交叉现象,容易混淆,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难点。学生模拟教学法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教学准备与教学试讲,让学生熟悉教学过程,并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深刻理解理论知识[4]。
本研究中,实验组学生讲授人格障碍章节时使用了学生模拟教学法,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组学生课前积极准备,课上认真讲解,熟练掌握了各种人格障碍类型。在模拟教师角色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组织教学、梳理知识、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教学实践经验,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完善。但由于学生教学经验不足,在向其他学生讲述的过程中不能将知识内容系统、清晰地展现出来,影响了其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每组同学仅熟悉本组负责的人格障碍类型,对其它人格障碍类型的了解有限,最终该部分测试成绩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以后用该教学法讲授此章时,可加强“教师归纳总结”环节,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知识。
本研究变态心理学期末总成绩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变态心理学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模拟授课过程中,学生也具备了初步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对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但任何教学方法都各有所长,有其独特的适用群体和适用课程,本研究将其细化到适用的知识点类型,充分发挥了各种教学法的优势。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对提升学生的心理学素养至关重要。但要综合考虑整体授课过程,以适当的频率开展,避免过度加重学生课下负担,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1]张瑾,刘新民,刘培培,等.变态心理学“ 基于问题学习”法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5(22):138-139.
[2]张伯源.变态心理学[M].第1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6.
[3]李秀,刘新民,张婷,等.变态心理学中人格障碍体验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85-86.
[4]杭荣华,刘新民,凤林谱.变态心理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医学信息,2012,23(3):620-621.
G642.0
C
1004-6879(2017)01-0077-02
(2016-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