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 市场买家话语权渐增
低迷多时的液化天然气(LNG)市场近日又被泼了“一瓢冷水”。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声称,尽管需求不断增长,但由于产量的持续攀升,预计全球LNG市场的供应过剩情况将延续至2020年。IEA的数据显示,亚洲LNG现货价格已经从2014年2月的峰值20.5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下降至1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以下。
随着市场供过于求的持续,LNG市场的买家也逐渐“强势”起来,在贸易合同、交易价格等方面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据彭博社报道,一直以来,为了保障供应,以及生产商前期资金充裕,LNG大都采用签订长期合同的方式销售。然而,如今由于天然气市场供应过剩的加剧,LNG进口国争取到了越来越多的议价权,有些进口国就现有的长期合同要求重新谈判,更有供应商为了削减库存而主动调低了价格。
有统计显示,日本、韩国、中国,乃至印度的进口商曾多次就联合采购LNG进行过商谈,并先后有过几次尝试。2015年,全球LNG贸易中有28%是以现货或是短期合同的形式进行的,相比2010年的比例增长接近10%。
从2015年起,陆续有印度、日本等国的LNG进口商通过重新签订购买合同争取到了可观的折扣。今年3月,来自韩国、日本和中国的三家LNG购买“大户”更是达成一致,计划成立“买家团”,未来联手进行LNG采购合同谈判。与此同时,作为新兴LNG市场的印度也表态,希望能够加入“买家团”,在LNG市场争取更多话语权。
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全球LNG产量正以每年3亿吨的速度增长,而2016年的贸易数字表明,全年只有大约2.68亿吨LNG进行了交易。受此带动,亚洲LNG现货价格下降幅度超过70%,LNG买家在市场上讨价还价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据IEA相关人士表示,以亚洲为例,由于供应持续过剩,亚洲LNG市场正在逐渐变得越来越灵活。有统计显示,亚洲消耗了全球70%左右的LNG供应,此前,这些LNG很少有通过买卖双方直接、随时进行交易的,大多数都是按照之前签署的固定合同进行交易,比如日本和韩国的主要LNG进口商,就常常需要和大供应商经过谈判,事先确定LNG购买价格等。“现在,我们看到,传统的固定合同在交易中所占比重日益下降。”该人士说,“与此同时,期限更短、条件更为灵活的合同正变得越来越多。”
漫画/高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