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一鸣 周小儒(北京化工大学 100089)
浅谈北京宫灯的工艺设计之美
孟一鸣 周小儒(北京化工大学 100089)
在光阴的飞逝中,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盏普通的北京宫灯,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千年来历史的沉淀与传承。北京宫灯本身特殊的艺术价值不仅是古代宫廷文化的延续,也是中国皇家文化富有绚丽形式的象征又别具意味的符号。今天的北京宫灯,其实用性已经大大超出它的观赏性,但是其中的传统工艺之美,在岁月的流逝中,依旧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传统工艺之美。
北京宫灯;工艺;造型;艺术价值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八百年前,辛弃疾用一曲《青玉案》描绘了一幅如梦似唤的元宵佳境,而在这色彩艳丽的花灯中,有一种宫廷的灯笼相较于其他灯笼则更为气派,简称为宫灯。宫灯,顾名思义是皇宫中用的灯,相传,东汉光武帝建都洛阳,统一天下,成为实至名归的东方霸主后,便在皇宫中张灯结彩庆贺自己,宴席上盏盏宫灯争奇斗艳,也令宫灯这一古老的传统工艺大放异彩。“宫灯”之名,由此而生。宫灯是帝王皇家中使用的照明工具,它以高贵雍容的风格和富有尊贵典雅的宫廷气派,以及精湛的制作技艺而闻名于世,以此来显示帝王的富贵与奢华。
北京宫灯是历史上皇家宫廷御用的装饰照明灯具,宫灯起源于东汉,发展于隋唐,具有浓厚的地域特征,清末以后才开始兴于民间,北京的宫灯的艺术价值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工艺制作水平。历代以来,明清是北京宫灯发展最为辉煌的阶段。到了清末,民间就开始涌现出一大批自产自销的灯铺,文盛斋、华美斋等就是当时京城有名的民间灯铺。
在北京故宫有着上千盏宫灯,北京的宫灯和平常见的灯笼是不一样的。对于宫灯来说,实用性并不是排在第一位的,讲究才是它最重要的。以“宫”为名的灯笼,有着100道起步的工序,制作一盏灯要用一百多块木头,主要是用雕木、雕竹、镂铜作灯架,结构极其复杂。从开始到备料,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不管多小的一盏宫灯,制作工序都不能缺少一步,制作时间也不能缩短半分。北京宫灯的原材料有很多,紫檀、红木、花梨、色木等贵重木材,但是,对于宫灯来说,名贵的木材变成配角,它只能作为宫灯的骨架材料。做一件北京宫灯比打一件家具更要耗时费力,它对木工的技艺要求是非常的高,必须是传统的手工榫卯结构,不需要一根钉子,整个北京宫灯的架子只需要一根大柱子和一根小柱子组装起来作为龙头。宫灯的架子像马扎一样掰开来,宫灯就能够像组合家具一样拼起来,拆卸了以后携带比较方便。因为在古代,制作宫灯的匠工可以在宫外做好给宫里送过去,拆装之后,零件好携带,进宫只需要组装好就可以使用。
北京宫灯一般分为两到三层,主要是框架支撑灯扇,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而上下层之间就利用榫卯关系将腰栓在大柱子与小柱子之间,让灯笼既结实又方便,而骨架拼插好了,还有一大堆小零件需要组装,这些都是边边角角的装饰性,也叫木牙,刻出这些牙来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婉转曲折,线条柔和,而不能四棱四角,这样才会更加的美观。
北京宫灯首先从造型来看非常丰富,种类也如此繁多,有六方宫灯、花灯、动物灯、吉利灯等多个种类。其中宫灯经典款式为“八方宫灯”,尤其是“六方宫灯”最具有代表性,其他相似的造型都由它演变而来。虽然北京宫灯随着历史不断地发展,不断的推陈出新,造型也极具各异,但始终离不开北京宫灯的基本特点。即无论如何变化,一眼望去,它就是宫廷里的灯。
六方宫灯
北京宫灯受到当时政治、历史文化以及建筑特征的影响的逐渐形成其自身的独特性,由于受宫廷传统文化的影响,北京宫灯在材料、结构、样式和审美价值等方面都与宫廷建筑相辅相成,北京宫灯与中国传统建筑的神韵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边框都是玲珑通透的镂空雕刻,与精美的中国剪纸艺术相比起,还更加具有立体分明的感觉。
六方宫灯的骨架讲究结构对称,它的整体造型可以说是像极了四合院里的垂花门。这种六方宫灯分为上下两层,上面叫上层围子探出来,下面叫下层围子缩进去。北京宫灯的灯架多饰以龙凤造型,向外挑起的龙头或凤头与垂花门向外一侧的梁头对比,它们两者之间相互呼应。不过,这北京宫灯的灯架上精美的龙凤造型,弯梁和探出的龙头和凤头透着皇家的气势,要比垂花门奢华多了。
北京宫灯的装饰图案主要为动物纹样、植物纹样、文字纹样等代表吉祥寓意的纹样。龙凤纹、鹿纹以及蝙蝠纹等是中国传统建筑常运用其中的装饰纹样。柱头和柱脚上主要集中的是动物纹样,富有个性的装饰,以其独特的形式使优美的线条和吉祥的寓意达到最完美的结合,从而创造了北京宫灯装饰的独特。北京宫灯在花卉纹和卷草纹的吉祥图案中,大多比较喜欢用象征着富贵吉祥、竹报平安、洁身自好的牡丹、竹子、莲花等有着吉祥寓意的植物。北京宫灯玻璃片的装饰图案上,大多是集花卉纹样于一体的,这体现出人们心中对愿望的美好向往。
做好的宫灯,还需要是老画家们一笔一笔描上图案进行装点,画师们把牡丹等具有中国意象的吉祥花纹描绘在一张张玻璃片上,这些会作为灯壁镶嵌在灯架上,令宫灯更具有中国味道。做宫灯的人要精于国画,也要熟悉木工。宫灯上的画在丝绢上画并不稀奇,跟普通的国画差不多,可在玻璃上画却是要反着画的,以反画出名的是鼻烟壶,可宫灯的反画,反的是顺序,要先把花蕊画出来,一层一层的盖,后看见的东西推到前面去,在毛玻璃上画画要画在反面磨砂的那边,一来在灯的内侧,不容易损坏;二来磨砂面能挂住颜色。玻璃不像宣纸,不能阴更不能渲染,先画上的翻过来是在最前面的,会遮挡住后上的颜色。因此花一朵花卉的顺序都要翻过来画才能完成。
作为中国古老的手工艺,北京宫灯历经数百年的沧海桑田,造型千变万化,仍然保存完好,这与当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因此,北京宫灯有着文化传承的价值,蕴藏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是承载民族精神与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古人造物智慧的体现。中国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北京宫灯这一传统文化应该在我们这代人继承、发扬并持续下去,我们今天的设计要立足于传统文化之中,创作才能被赋予新的文化底蕴。
北京宫灯也有着艺术创作价值,灿烂的传统文化是艺术创作的元素,宫灯在皇家宫殿中起着重要的装饰作用,因此它与殿内陈设风格一致,富有时代感。宫灯在中国古典室内装饰中都有借鉴宫灯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借助宫灯镂空的艺术性和装饰性,塑造出自然、优雅、整体的独特魅力之美,显现出中国的韵味和品质感,为古典灯具的创造增添传统文化的魅力。北京宫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情感,这正是古代人统一造物观念的直接体现。
北京宫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以独特的魅力从古走到今。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需要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文化和魅力,北京宫灯无疑是一个美而耀眼的中国符号。曾经,北京宫灯用迷人的光影将帝王之家的奢华、富有、孤寂写满了高高的宫墙,宫灯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给全世界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然而,北京宫灯这几千年传下来的老手艺慢慢的走出的我们的视野,我们要将赋予北京宫灯更加盎然的生命力,让北京宫灯的匠心精神传承下去,将京城文化继续的发扬光大。
[1]李俊玲.北京宫灯[M].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5.
[2]段建华.中国吉祥装饰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3]项岩松.中国古建筑中的垂花门[J].山西建筑,2009(05):60-61.
[4]《北京宫灯的艺术价值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11.
[5]《传统文化对藁城宫灯的影响及当代价值》[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4,4.
孟一鸣,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周小儒,北京化工大学教授。